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时间:2022-10-21 10:58:24

创设情境,回归生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有这样一道题:“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课堂上,读完此题,一位后进生就说:“买3棵送1棵就是便宜了一棵的钱。”心想对其他学生来说这道题应该就更简单了,也就没有多做分析,由学生独立完成。谁知此题的正确率并不高,学生似乎对题意理解非常到位了,却不知怎么总是不能正确解答。大多数学生将16×3÷4=12(元),16-12=4(元)与另一种解法16÷(3+1)=4(元)混在一起。教过的老师都说:“买树苗,不具有普遍性。很多孩子觉得这种事情离他们太遥远。简便算法,对小学生来说是在揠苗助长,对老师来说,是自讨苦吃。”但这个问题总要解决吧!为此,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出了这样一道题:一本《爱的教育》8元。新华书店搞活动,买3本送1本,一次买3本,每本便宜多少元?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买书的方案,在全班演示。学生一致认为4人将书钱交给一名同学,让这名同学去买,再分给大家。课堂老师扮演书店售货员,让一小组学生演示买书的全过程。这组学生每人分到一本书,高兴地坐下了。俗语说得好“当局者谜,旁观者清”,学生中立即有人大声说道:“真是的,有人没给钱。”此言一出,全班鸦雀无声。接着像爆开了锅,学生纷纷说:“是的,×××只付了三本书的钱,还剩一本书的钱。”“那这些钱是不是×××的呢?怎么处理呢?”“这本书的钱要平均分给4人,也就相当于分给4本书。”此时立刻让学生列出算式,并分析数量所表达的意义,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第二种解法:将没付的钱平均分给所得的各本书,即得到了每本书便宜的钱。

让有余力的学生再用第一种方法解答,关键要先求出实际每本书要多少钱,只付三本书的钱,却得到了4本书,所以实际每本书用16×3÷4=12(元),再与原来每本书的价格相比。

接下来,又让学生解答了:“商场搞了一次促销活动,每袋洗衣粉20元,买6袋送2袋,妈妈买了6袋,每袋便宜多少元?”学生也很快做出了正确的解答。

事实证明: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亲自体验了买书的整个过程,学生对数量间的关系理解到位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上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评析 下一篇:特种飞机结构电磁防护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