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强化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时间:2022-10-21 10:30:47

化学教学中强化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增强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能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应用、检验和巩固有关的知识、技能,继续前人积累的最基本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使某些物质参加反应,观察到某些特有的现象。通过现象来解释物质之间变化的实质,以达到加强记忆和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化学实验操作与技能的培养

为了准确地做好实验,学生就要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只有学生的基本操作过关,在以后的化学实验中才能得心应手。所以,在开化学课时,要使学生基本做到仪器规范化,基本操作熟练化,实验技能标准化。基本操作在有机化学多种试剂的制取和银镜反应的成功上很关键,这是一种智力技能的培养。试管内盛硝酸银溶液后逐渐滴加。氨水硝酸银溶液浓度一定.但学生实验时,氨水由于配制的时间不同浓度不一,甚至有时失效。如果氨水过浓一不小心,还没观察到白色沉淀亦看不到变棕或沉淀的消失,导致加人氨水过多,使银镜反应失败,而失效的氨水滴加很多但得不到应有的反应,这就需要学生对氨水的浓度有个判断能力,例通过闻其味道就能判定,这都需要通过学生实验的实践来达到的。

二、观察现象,以引起学生兴趣,达到积极思维的目的

如盛有溴水的胶头滴管有两种现象,一是随着时间的增长,溴水颜色变浅,另一是胶头变脆失去弹性。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从而引起学生们的积极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就要查书讨论,请教教师最后得出不饱和烃的化学性质,即橡胶滴管是由不饱和烃1.3-丁二烯或戊二烯加聚人而成,加聚了单体中还有不饱和双键存在,与溴水起加成作用,使溴水褪色颜色变浅,并使橡胶头变脆,通过以上的分析,使学生知道这也是一种实验现象,也对有机化学中不饱和烃性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直观的感知观察发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去思维,最后推动学生们探求知识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是形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周密、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去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主动探索自然,接触社会,选择课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指导学生调查本地区的生活污染情况,并提出几种解决方案等,倡导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写小论文,在书写过程中,指导学生查资料,搜集数据,形成一定的文稿,这样就可以大大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承认个性差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坚持分层次教学,分层推进,因材施教。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通过适当教育都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要认识到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同发展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无机化学中原电池原理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复习初中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分成四组不同情况;

A、粗锌粒加稀硫酸

B、纯锌粒加稀硫酸

C、纯锌粒加稀硫酸后再加几滴硫酸铜溶液

D、纯锌粒加稀硫酸后用铜丝接触锌粒

反应观察:

实验B生成的氢气附在锌粒表面很难逸出液面。

实验C开始生成的氢气很少,随着海绵状红色铜析出生成氢气速度增大。

实验D当铜丝一接触到锌粒生成氢气速度就快,而且气泡从铜丝上逸出一脱离接触,则气泡很少逸出。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叫学生讨论最后得出实验结沦:

1、实验中其他条件不变纯锌和不纯锌放出的氢气的速度不同。

2.不纯锌至少是由锌和另一种金属活动性不如锌(或非金属)与锌粒接触.同时浸在稀硫酸溶液中,氢气泡加速逸出,并且氢气不从锌粒上而是从另一种金属或非金属上逸出。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锌和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电子形成锌离子进入溶液,并把电子转给铜或碳,表面获得电子,形成氢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形成氢分子而逸出液面。这是氧化一还原反应,怎样测定出锌的电子通过铜转给氢离子呢?再让学生将稀硫酸倒人烧杯内,插上锌片和铜片,锌片和铜片的另一头连接在安培表的两端.此时能看到安培表的指针偏转,由指针偏转的方向,判断锌为负极,电子是沿线从锌片流向铜片,使化学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就是原电池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活泼性不同的金属与金属咬或非金属)相互连接(或有导线连接),同时处在电解质溶液中则形成两极的氧化一还原反应。

通过上边的五个实验逐步的观察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象,从发现到思考,再进一步做实验有新发现再进一步思考,在发现的基础上,在不断创新的思维中培养了同学们的学习方法,解决间题的方法,发展了同学们的非智力因素。

多年来,化学教学就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学生入学首先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打好基础,从实验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能做出结论,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再进一步实验,有所发现和感知,使得思维活动不断创新,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有新的飞跃。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都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有序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去思考,探求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落到实处。

上一篇: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学 下一篇:浅谈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