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时间:2022-10-21 07:55:26

谈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摘 要】18世纪末期,思想家特拉西提出了意识形态一词,最初是将其用于对宗教的现代批判。现今,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认知,也可以是某一阶级的人,一个特定群体对世界、社会、事物的观点和看法,而哲学、政治、艺术、宗教、伦理道德则是它的具体体现。安德烈?勒费弗在其著作《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中明确提出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意识形态。翻译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文字之间的直接交流,还牵扯到两种意识、文化、思维的交流和对抗。因此,翻译作品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文化固有的意识形态的烙印。文章将从政治、宗教、伦理、文化等意识形态角度,对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两个《红楼梦》译本进行分析、浅谈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红楼梦;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70-01

一、社会政治背景

意识形态往往和政治因素紧密相连,译者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要想在某一时代被广为接受,必须使翻译符合那个时代的潮流。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两种翻译产生的时代大体相同都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的中国正在进行,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必然会反应到翻译作品之中。杨宪益夫妇在英译本《红楼梦》中的《出版说明》中也提及,“《红楼梦》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例:荣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的, 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

Don’t try to lord it over Chiao Ta, young Brother Jung! Not to speak of the like of you,not even your dad or granddad dare stand up to Chiao Ta.(杨译)

Oh,ho! Little Rong ,is it? Don’t you come the Big Master stuff with me,sonny boy! Never mind little bit of a kid like you,even your daddy and your granddaddy don’t dare to try any funny stuff with Old Jiao.(霍译)

这是焦大喝醉后大骂贾蓉的一句话,“挺腰子”这个词只是一个下层人随口骂人的话。但是在背景下,焦大说的话被看做是被压迫阶级的代表,因而成为正义的化身,因此杨宪益夫妇的译文将其翻译为“stand up to”无形中将焦大这个醉鬼刻画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而霍克斯的翻译则直接翻译出“挺腰子”在原文中的含义,并没有阶级斗争的烙印。

二、文化语境

翻译过程中常常涉及不同文化的碰撞,面临归化与异化的抉择。上层建筑则会利用其强硬的话语权操作这外来破坏力。因此弱的上层建筑则会显得束手无策,最后只能被同化或被颠覆。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所具有的思维也存在差异,在《红楼梦》的两个译本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明显。

例: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快别再提了。

So don’t reopen that subject (杨译)

So let’s have no more of this (霍译)

从这两个句子结构上不难看出,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杨的译本中,句子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动,与原文的句子结构迥然不同,主要以主谓结构,而霍克斯的翻译采用了let’s的句式,是纯粹的英语思维。

因为地理位置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中西两位译者对“东风”的翻译也迥然不同。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Facing each other in the soft east wind. (杨译)

Their mistress,standing in the soft summer breeze.(霍译)

因为中国是大陆性气候,刮东风的时候大多是春季。而英国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天刮东北信风,因此东风指的是冬天的寒风,霍克斯为了避免文化差异,将其译为“summer breeze”. 可见,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是深刻、全面和直接的。

三、宗教影响

《红楼梦》编写的背景是晚清时期,其中涉及到很多封建礼教的东西。但大部分英国人信仰的是基督教,而中国从古至今大都信奉佛教和道教。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所处宗教环境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所传递的宗教文化也有所差异。霍克斯主要以读者为中心,将《红楼梦》中涉及佛教、道教词汇改变成为基督教用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Those who see through the world escape from the world,while foolish lovers forfeit their lives for nothing. ( 杨译)

The disillusioned to their convents fly, the still deluded miserably die. (霍译)

在这句话中,“遁入空门”这个词在上下文中有着严格意义的宗教含义,它的意思是逃进佛门出家修行,杨宪益夫妇将该词译作“escape from the world”体现出摆脱世俗世界这一宗教风味。而霍克斯将该句翻译成,“to their convents fly”。很明显,霍克斯在不知不觉中将中国的佛教偷换成了西方的基督教。

四、总结

自从翻译步入文化领域,文化及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就没有停止过对这一实践的影响与操控。无论是因为政治因素强制的意识形态还是因为接受语文化的主导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都不容小视。文章从意识形态中政治,文化,宗教三个角度分析了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有关《红楼梦》翻译中的异同。从杨和霍的译文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杨的翻译更简洁,注重直译,更平铺直叙,这是因为杨宪益夫妇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受中国文化影响,加上这一特殊时期的限制而选择的翻译角度与方法。而霍克斯翻译《红楼梦》的初衷是希望西方读者可以明白《红楼梦》的内涵,所做翻译更详实,以读者为中心,注重意译,更生动具体。为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便翻译时期相同,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背景,地理位置,文化风俗,以及译者翻译初衷不同,译文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也迥然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译者常常会不自觉的受到本土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翻译方法,翻译角度,翻译选材等方面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上一篇:英汉法律翻译中几个误译简析 下一篇:大历史观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