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2-10-21 07:43:33

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摘 要: 在数和形的概念里,积淀着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知识经验,这是数学和生活结下不解之缘的基础,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生活化趋向。文章从教材出发,在强化数学实践的同时,提倡教学评价生活化,最后针对生活化教学提了两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当代社会数学已不再仅仅是一种辅工具,而成为解决许多重大问题的关键性的思想与方法。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认识,更多的是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感受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的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新教材中例题、习题的选择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许多情景图完全可以通过实际活动来表现。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游戏、表演等实际活动,教师将情景图所提供的内容进一步动作化、情景化,可使学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实的数学活动环境中,增加实际体验,切身地感受数学,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统计的初步认识时,统计车流量后,我提问:学校门口公路车流量大,这对大家横穿公路带来诸多不便,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交通问题?这是很多学生天天面对的一个问题,为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学校要求学生绕道过公路,可是绕道走路程远,不少学生还是横穿公路,留下了交通隐患。当提出这个问题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所创设的情境、选择的教学素材都取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使教学活动更富有生气和活力,更能使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运用数学的意识。

二、强化数学学习的实践活动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数学源于生活,也必须植根于生活。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数学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出发来学习和掌握数学。教师要具有应用意识才能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不死板地照本宣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分和秒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将一块手表通过投影放大,让学生清晰地观察秒针的运行过程。在观察的同时,我安排有的学生写粉笔字,有的拍球,有的画画,有的做口算题。一系列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兴趣浓厚,演一演、看一看、说一说无疑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建立是大有帮助的。又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我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究竟有多大时,先让学生伸出大拇指,指出1平方厘米和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差不多大小;然后拿出一个粉笔盒,告诉学生1平方分米和粉笔盒正面的大小差不多。1平方米这个面积概念有多大呢?上课时,我按照地面上四块地板砖的大小正好等于1平方米这一便利条件,告诉学生这就是1平方米。为了让学生实际体会1平方米的面积到底有多大,我让学生分组站进这1平方米的地面上,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当学生一个一个都挤上去时,他们既高兴,又惊讶:原来,1平方米的面积这么大,能挤进这么多的同学。这样,在学生既兴奋又惊奇的目光中,我完成了对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的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通过生活与学习的互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教师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场景,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让学生用自己的压岁钱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记录银行利率,在活动中产生问题:“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对学生这些问题,我常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并自觉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相联系。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理解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多种多样,教师应该以过程评价为主。教师要多体现人文关怀,不要吝啬分数和赞美的语言。

四、生活化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为当前数学教材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我们应该相信教材,但不能迷信教材。教材的编写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难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各地的生活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生活化。

2.数学生活化的适度把握。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学应该贴近生活;但数学又高于生活,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数学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和“粘贴”,而是对生活的再加工。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也应注重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又离不开数学,只有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数学与生活成为一对教学的伴侣,才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徐爱军.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科技信息,2009,22.

[2]蒋灵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科教文汇,2008,6.

[3]曾丽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课堂生活化”.校长阅刊,2006,9.

上一篇:我院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展望 下一篇: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