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觉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10-21 06:13:31

和谐社会视觉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企业文化是构建和谐企业的灵魂。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和社会和谐。

一、企业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的管理效能,进而转变为企业的生产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员工收入水平,为和谐企业奠定物质基础;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形成团结、学习的氛围,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文化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员工主人翁意识的形成,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企业文化还有利于化解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干群关系,使得企业获得和谐的内部环境。

二、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建设和谐的学习团队

和谐的企业文化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当中。通过创建和谐的学习组织和团队,是建设和谐企业文化的方法之一。

1、 领导层要建立“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观念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也因领导所处的地位、视觉不同而不同。但只要通过良好的沟通,相互学习才能找出最符合企业利益的解决方式。

2、 培养企业的学习气氛

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有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企业组织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固化企业经营理念,同时统一企业思想,形成企业哲学。这种哲学有利于让员工从内心真正认同企业的精神文化,增进对企业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进而促进和谐的劳资关系的形成。

(二)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

和谐的劳资关系是维持和谐企业的根本。

1、 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首先要尊重员工的存在价值和劳动价值,并设计科学合理的酬薪制度,使得员工获得合理的价值回报。其次,加强劳动保障制度,为员工的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对于危、累、脏等特殊行业,企业应对这些员工体现更多的关怀,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再次,切实落实职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促进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 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在存在集体用工的情况下,企业应该通过平等协商的过程,把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作为集体合同、平等协商的重点通过对话进行解决,并在合同中通过明确的条款进行约束,这样才能使得员工放心工作、努力工作。这就有效的减少了员工在用工或退工时与企业产生矛盾的机会。当然,企业与员工的矛盾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此时企业就需要建立由企业工会,劳动行政部门,员工代表组成的协商机制,从法律上、源头上协调解决劳资矛盾,维护员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为企业创造和谐的内外部环境,达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的。

3、 遵照《劳动法》规范劳动用工

所谓规范用工,主要是指企业在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方面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劳动法》,因为劳动法的立法基础就是在保证员工基本利益的基础之上,切实维护双边的合法权益,其立法精神是偏向于劳动者。但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法律监管不到位,员工素质不高,使得企业在在执行劳动制度方面还有差距,未能充分保护员工利益,这必然会损坏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不利于建立和谐稳定,长效的雇佣关系。

(三)建设和谐的企业管理制度

和谐的企业文化,需要和谐的企业管理制度作为保障。

1、 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企业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能保证在日常管理中,始终以员工为管理主体和核心,注意开发员工内在潜力,满足员工健康向上的积极追求。但人因工作内容,工作习惯,个性的不同而不同,也应采用人本化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的人性化,管理活动的个性化,管理理念的人本化。在实践中,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生活上要发挥工会作用,切实帮助员工解决生活困难,体现对员工生活上的关心和对人的尊重;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运用到与竞争对手,合作伙伴,消费的关系维护上,为和谐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 保证企业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

实践中很多企业在出台管理制度时,只站在本部门的角度,进行拍脑袋工程,没有进行实际调研,没有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这必然使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磕磕绊绊,同时淡化员工对企业的感情。企业制度在设计时,应保证程序的公开性,同时发动广大员工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不仅增长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也杜绝了,独断专行的现象发生。另外,企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公正的劳动分工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因为这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企业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将员工的利益与其工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

(四)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

企业是构成社会有机整体的基本单元,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与地方、环境、其他企业的和谐发展。

1、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和谐自然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理应为承担建立和谐自然而努力。为此企业应坚持将生态和谐观念植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思想中,努力坚持绿色文化,将绿色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内强化管理,节约用水,用电,用纸,鼓励员工用更经济的方式上下班,对外积极承担义务,在环境保护上将从事后开展补救措施转到事前的预防和控制上来,努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主义策略”的双赢战略。这种绿色的企业文化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和谐自然的建立,还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改变传统的 “资源―产品―废物”生产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获取社会、公众、政府的认可。

2、 塑造企业诚信精神

诚信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企业作为企业的单元,也必须有诚信精神。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有必要在经营活动中讲信用,奉行“信誉高于一切”的道德准则。诚信的企业能获取良好的社会声誉,是品牌长久经营的必要保证。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大力宣传诚信观念,普及诚信知识,加强诚信教育,将诚信灌入到每一位员工的思想中,诚信的员工是构建诚信企业的基础。在生产实践中,严禁生产假冒伪劣商品,不能生产危害消费者身体或生命安全的产品。

(本文受西华大学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西华大学校人才基金资助)

(袁梅,西华大学副教授)

上一篇:经济危机下再看大学生就业 下一篇:李嘉图贸易理论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