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效整合

时间:2022-10-21 04:39:26

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带来的变革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自导自演的主角,而是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启明星”。怎样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去探究,去创新,在同样的课时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必然的要求。

信息技术;语文课堂;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21-02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渗透到中学课堂教学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呈现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功能,使教学过程更直观生动、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等方面的独到作用,无与伦比。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优势,发挥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加深对所探究问题的理解等,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巧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想象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将学生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例如在教学《雨霖铃》时,可创设情境:雾霭缭绕的天幕下,长亭外,古道边,杨柳旁,一对情人执手相看,泪眼朦胧,难分难舍。树上传来悲鸣的寒蝉声,再配上幽怨的音乐声,视听结合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情感的参与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学生很快就可以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为悲戚低沉,并且酝酿情绪,想象离别伤悲,带着这样的情感去朗诵这首词。从而体悟“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进行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例如:《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一课,放映一段录像,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俊贤才子,饮酒赋诗。把学生引入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完录像后,让学生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描述诗人游宴把酒吟诗的情景。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又帮助学生体会了大自然的优美画面。

二、自主发挥新课标,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例如,《呼唤生命的教育》一课中,“学习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搜集材料,并作整体分析”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采取小组合作自学的形式。首先,让每组学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接着让每一小组选择自己擅长的资源,上网获取有关对待生命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总结罗列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利用这些信息每一小组组长向同学们介绍成果,并谈谈本组突出介绍对待生命的哪个特色。最后,老师从同学们的成果中总结出三个方面:一是近几年来中学生的自杀现象;二是校园暴力事件;三是大、中学生残害动物事件。通过这些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在这节课中同学们的心灵都得到很大震撼,从而认识“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进而喜爱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成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和生动形象的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创设离学生距离远的,平时接触不到的情境,设疑激趣,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图文并茂,使枯燥的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说明的抽象乏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或者书本中,教师很难用语言、用文字、用挂图讲清楚的东西,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效果截然不同。比如通过播放一些视频可以变静为动,变难为易,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境,诱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为学生开展探究提供资料、材料、设备,组织有效的交流,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而为探究性教学的实施提供有效的平台。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或是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质疑。这正是学生探究心理的表现,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心理,巧设情境,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创造外界条件。如在《的情节波澜》一课时,有学生提问“为什么贾母在这一节是最后一个出场呢?”于是我乘机追问“对《宝玉挨打》一文的情节分析,同学们有没有补充的意见?”第二天,学生纷纷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及材料,有的学生从贾母的最后出场为切入口,得出“矛盾冲突的形成和转化极富戏剧性”;有的学生以人物性格特点为出发点,得出“通过人物的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特点在情节发展中得到充分展示”的观点,有的学生从语言入手,得出“不同的人物语言反映出不同的人物身份和立场,人物语言也推动情节的发展”观点,他们都是自选主题,收集材料,有的还剪辑了连续剧里的视频对话。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又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了激励性的评价。经过这样的课堂训练,学生更喜欢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不仅自己学习掌握了书本知识,而且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时,能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四、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拓展师生视野

由于在语文教学课堂中频繁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网络下的语文教学可以真正发挥网络作为学生认知工具的作用,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组织各种与语文知识有关的活动,它们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辅助、补充和拓展的功效。在网络环境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外以作业的形式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后通过网络,自主搜索相关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整理、选择、判断、取舍,在自己原有的知识信息基础之上,重新建构新的信息体系,很多学生经常通过网络来帮助自己的学习,收集所需要的资料。

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大的信息资源,是全球信息集散地。而且这些知识和资源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这样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如《黄山》一课,学习内容与资源上受到了教材的束缚。学生提前在网络上收集资料,游览黄山的基础上,采集感兴趣黄山景色。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赏黄山的奇伟瑰丽,交流自己的感受,再让学生成为黄山的一位导游介绍某一景点。通过学习成果的共享,学生比从传统教学中,大大拓展了学习内容。在新课程的理念下,网络资源也是学生的教科书。

五、现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它在新课程改革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媒体教学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改革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接受知识,记忆力强,影响深刻。但是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是不是所有的课都使用计算机?答案是否定的。目前,使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盲目使用,排斥传统教学手段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很大优势,但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当前,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它当做是一种象征,成为大多数教师在上公开课或评优质课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象征性形式。教师也是使用商品课件为主,教师在使用别人的课件时正确的做法是为我所用,首先要理解,然后还要认识,再创作。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但是,有的老师被动地让课件牵着走,成了课件的解说员与播放者,而学生只注意到了新鲜的画面,真正的知识没有掌握到。

2.华而不实,片面强调技术手段

随着各种优质课的评比以及“课件”评比活动的增加,许多人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制作的难度上下功夫,本来做几张简单的幻灯片便能说明的问题,却舍本求末,过分追求动态效果以及其他一些“唯美”效果,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但没有优化教学效果,反而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3.形式单一,“机灌”突出

许多课件只是把教学中需要的文本,图片等资料做成幻灯片的形式,教师讲课时只是机械地点击鼠标,一屏一屏地呈现,师生之间、学生与教学软件之间缺乏互动性,呆板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大屏幕的刺激,主动性得不到发挥。

上一篇:成品油配送的信息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破解高中数学思维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