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关爱行为缺失现象的探析与思考

时间:2022-10-21 03:47:19

幼儿教师关爱行为缺失现象的探析与思考

【内容提要】 教师对于幼儿的漠然视之也是针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幼儿如果长期被漠视,得不到关爱,心理就会严重扭曲。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一个独特的生命。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学会心理疏导缓解自身的工作压力,构建全纳观念。幼儿园也需要进一步加大规范办学的力度,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形成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从而让每一个幼小的花蕾都能够美丽地绽放。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关爱行为 缺失现象 思考

【作者简介】 沈蓝,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幼儿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4)11-0049-02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幼儿被教师漠视的现象到处可见。漠视意味着幼儿教师关爱行为的缺失。心理学家认为“除躯体和精神折磨、性暴力之外,对儿童的漠视也是针对儿童的暴力”。幼儿若长期处于受漠视、得不到关爱的状况下,心灵会受到严重的扭曲。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享受到被尊重、被关爱。面对着每个独特的儿童生命,需要我们以“尊重的姿态”“关爱的情怀”与孩子的内心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一、案例阐述

案例1:饭后散步,老师在前面走着,孩子在后面跟着,老师表情若有所思,不知在想些什么,后面有几个孩子打闹着,还有几个孩子掉了队伍,走在队伍前头的老师却浑然不知。

案例2:集体活动时,大多数小朋友都坐得很端正,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话,可是天天却坐立不安,一会儿蹲到地上,一会儿跪在椅子上,教师终于忍耐不住,走过来一把揪住天天的衣服,把他从后面拎到前面,用力一推,天天一屁股坐在地上。也许是为了教育其他小朋友,也许是自己还不解气,教师又一把从地上拎起天天,用力推搡着他。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班上另一名教师却熟视无睹,坐在活动室一个角落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似乎是看多了这种现象。

二、案例分析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的形成都有其成长的土壤。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使得人们心目中的“天使教师”、“教师妈妈”有时竟变得如此的冷漠呢?在长期的一线工作实践中,我认为有这样几方面原因:

(一)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养有待提高

提到职业道德素养,每一个经过专门幼师学历教育的教师都知道爱孩子是基本的职业道德行为,可是有些教师仅仅是“知道”,却没有“做到”,其原因是不尽相同的。

1. 情商不高。一部分教师没有关爱心是因为自身情商不高,大多体现在年轻教师的身上。她们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的独宠,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怎么知道关心别人。性格影响着行为,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则是她们对孩子关爱度不够。

2. 情感倦怠。也许是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的缘故,刚工作时特有的那颗敏感的心渐渐变得麻木与迟钝起来,教育工作一切按章办事,教育活动按程序进行,只习惯于流于常规的训导,不太注重孩子的情感需求。这种态度教育下的孩子,会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以及学习乐趣。

3. 全纳教育观念的缺失。全纳教育观念是指教师接纳集体中的所有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大多数教师往往把自己的关爱心更多地投入到漂亮聪明的孩子身上,而那些调皮捣蛋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往往在班集体中受到冷暴力。一个教师若缺少全纳教育观念,那教育公平在他的教育对象中也就很难得到真正落实。

(二)教师工作强度、工作压力有待降低

一般人认为幼儿教师就是陪孩子玩玩、照顾孩子吃饭睡觉。其实不然,幼儿教师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写不完的案头文稿、开展家长开放日、竞赛活动;上下午要组织幼儿的各种活动,中午要照顾幼儿吃睡,下班后还要整理当天的活动资料和准备第二天的活动;同时现在家长的期望值很高,总希望教师能给予自己的孩子最多的照顾和关心,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既学到很多知识,又养成很多好的习惯。另外幼儿教师的安全责任压力也很大,家长不能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有一点闪失。这么繁重的工作压得人喘不气来,在这样的工作状况下,教师疲于应付各项程序性的工作,幼儿教师特有的爱心、耐心被磨得几乎消失殆尽,也就无暇无心情热情洋溢地关爱每个孩子了。

(三)幼儿园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政府重视度不够,财政支持不力,幼儿园资金缺乏,导致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所付出的工作劳动和所取得的工资报酬不成比例,从而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幼儿园自身办园理念不明确、实施不到位,班额偏多,园内良好育人文化氛围不浓,对家长的宣传教育不到位,也是造成孩子受到忽视的重要原因。

三、改进策略

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一颗颗柔小而敏感的心灵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呢?

1. 加强教师的管理。加强对教师的学习管理(作为一线老师,大多很不喜欢那种无效的领导说、教师听的学习方式),要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引导老师的行为。如学校调查教师与幼儿间亲密状况时可以采用“录制真实的案例―案例回放―案例分析―总结反思―实际运用”的方式,这样才会让教师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与教育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真正地改变对孩子的态度 。

2. 关心教师的生存状况。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如果她们的生存状况不好,会严重地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这里的生存状况既有显性的,如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也有隐性的,如工作压力、心理状况等。我们摒去显性的生存状况(因为这些是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的)来看,隐性的因素可能更能决定一个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所以一个好的幼儿园领导,一定会细致入微地关心教师心理生活的,会积极引导,消除负面情绪,使教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进而推之影响到幼儿。

3. 形成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孩子们身为阳光下的天使,应该得到阳光下的教育,而关爱缺失的结果则是把一切不利局面转嫁到了无辜的孩子身上。要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光靠教师自身的修炼是不够的,学校要从制度上来加以保障,用规则来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用精神引领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亲密无间的氛围。要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心里是有我的。

4. 规范化办学。主要是指严格控制班额,让教师有空关心到每一个孩子。其次是指切忌小学化、整齐划一的教学,在班额不超标、幼儿活动空间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一定要让教师坚持游戏化的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游戏,使孩子在幼儿园、在教师心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块“地盘”。在规范化办学的晴空下,教师一定不会吝啬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温存的眼神,而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人温暖无比。

总之,被尊重是人的价值体现,被关爱是人的心理需要。离开了“爱与尊重”,我们的教育终将失去意义。

上一篇:禁止电动车是否该一刀切?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的传媒困境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