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10-21 02:12:29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若干思考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与“活”,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思考学生的发展。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高效的?在实践中,我认为: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课堂是“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活动。下面就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的构建高效教学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高效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贵州省基础教育课题《贵州民族地区教学教研队伍建设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2B27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25-01

高效教学是相对于低效教学提出来的一个特定概念,它与低效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确保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落实规定的教学任务。即是学生能当堂学、当堂会。这就促进了教师的有效教学,而且也尽可能的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进一步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

一、构建高效小学教学课堂要与数学本质联系起来

高效的数学课堂就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所编写的意图,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把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此外,还要充分地挖掘蕴含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发挥出新教材优势,丰富教材内涵,以便用好、用活教材。只有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比如,每个知识点的主题图是什么意思,例题反映了什么内容,练习要达到什么目的,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什么?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要渗透思想方法?教材所呈现的排列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等等。

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要与突出数学主体相联系

教学的起点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而确定的,是建立在课前对学生发展状况的分析和发展可能的预测之上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共识。

在课前教学设计时,教师更多地关注的是教学活动的一些形式,而忽视对教学起点的认识和把握。如果还没有看清教学起点以前,就把精力放在所谓的活动上,在教学中自然很容易走偏。因此,教师在教学前的准备阶段,首先要搞清楚数学知识结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清楚学生以前学习了哪些基础知识,以后还会学习哪个知识点,初步确定学生认知的可能起点。比如:教师在讲到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章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几个步骤:首先,要审题,弄清题意,把题中的各个关系弄清楚。然后引进未知数x。第三步,找出提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列出方程。第四步,解方程,找出未知数的值。最后,检验并写出答案。教师把教材提供的起点线索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动态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对原来确定的教学起点进行判断、分析、验证,从而真正确定教学的起点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实效。

三、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要合理引导启发学生

教学是讲究逻辑性、条理性、简约性,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也是加强数学课堂实效的核心。逻辑性要求教学设计符合教材的逻辑起点和学生的现实起点;条理性要求问题设计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便于学生探究新知、建构知识系统;简约性要求教师深入教材,浅出教案,避免学生步入毫无意义的学习“歧途”。 当然讲究逻辑性、条理性、简约性,并不否定开放性、发散性、抽象性,而是教师深入以后的浅出,超繁以后就简,丰富以后的凝练。例如:有三个人,ABC都喜欢说谎话,但是有时说真话。某天,A指控B说谎话,B指控C说谎话,C指控AB都说谎话。后来上帝利用读心术才知道其中至少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那么谁在说谎话呢?教师这时就可以利用排除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内涵,从而找到其中答案,这不仅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乐趣。

四、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要着重训练学生思维转换

高效的数学课堂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灵活、有深度,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指导学生有序思考;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要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的有序思考能力。在新知的探索中,教师要把问题的发现、思考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思考。

其次要指导学生对比辨析;对比辨析可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有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相似概念的比较,还可以通过题组对比,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圆的周长和面积后,可以安排这样的两组对比,第一组:圆周长的一半和半圆周长的对比。第二组:整圆面积和半圆面积的对比;通过对比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每组题的意义和解法有什么不同,既加深了对圆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总之,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具有较高的品质素质和文学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把数学课上得有魅力,也能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做到适应新的教学形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威.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研究[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2011.

[2]严佳丽.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研究[M].天津:天津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岳真.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课程改革初探 下一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