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校本课程英语阅读教学法探讨

时间:2022-04-24 04:51:51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校本课程英语阅读教学法探讨

【摘要】根据课题组的企业及毕业生访谈调研,英语听说读写基本应用技能中,阅读是高职毕业生在岗位上应用最多的一项技能。基于各个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以及校企合作的特点,开发适合自己院校以及学生的课程,让学生能够顺利适应岗位需求,阅读课程应该摒弃传统的授课方法,采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校本课程英语阅读方法。

【关键词】校本课程 语篇结构法 多维互动法 形成性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2011-2013年武汉市教育局市属高校科研立项重点项目《光谷软件园产业导向的高职行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20110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82-02

高职教育的核心特点是针对职业岗位训练职业技能,其本身是以实践动手能力为主,以理论为辅助的一种职能教育体系。由于职教有显著的岗位特点,故其内涵是适应市场发展的动态需求。各个院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办学特点,为满足学生岗位就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老师,企业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特点及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开发及改革,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校本课程相应而生。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日益凸现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用学科,其市场经济性及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通过我们课题组的企业及毕业生调查问卷访谈,更能明确职业需要什么样的高职英语人才。英语的听说读写4个应用专项中,对高职毕业生要求最多的是英语阅读能力。

一、校本课程英语阅读在行业岗位中的重要性

我们课题组重点访谈调研了软件行业及商务外贸行业。基于高职教育特点,高职毕业生基本就业于行业的基础岗位。比如计算机行业,IT行业,软件开发行业等技术行业。因为软件行业涉及到很多编程工作, 而且在实际的编程中,变量的定义都是英文的,主流的编程语言基本都是英语环境。再比如信息产业中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IT软件外包行业尤为凸出。因为软件外包是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方式实现的,发包国多为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其文本多为英文技术阅读文体。商务贸易专业基本是所有职业院校都开设的专业,其中外贸服务业占据中国经济增幅度的很大一部分。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业于外贸服务业中的旅游行业,涉外教育咨询行业以及商业销售等行业。这些行业特点是通过涉外机构获取大量的行业信息,完成商务的业务。比如产品及留学中介,就要求员工大量阅读涉外信息。

二、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由于近几年以来,社会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及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语法,轻能力”观点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了。 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仍然统领教学课堂。比如过分重视内容而忽视阅读技巧策略。常常使用的诸如精读,泛读,略读,跳读,速读等都没有很好地贯穿在课堂的教学之中,而是往往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不分主次讲解全篇,这种阅读方法和习惯非常不适应岗位英语阅读的应用,既影响读取速度又导致他们抓不住文章主旨和获取有用的信息。其次,传统的教学弊端是教师仍然满堂讲,而学生失去了主体地位。作为应用知识的讲解,教师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的真正执行者应该是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导致这种角色主次错位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英语等级考试的指挥棒迫使教师非常注重英语三,四级的通过率,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自然而然让阅读课堂成为“填鸭式”,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其二是反映在高职学生自身语言基础的不足及非语言知识方面的缺陷上。大部分高职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主体体现在单词储备量小,词义理解狭窄,语法知识欠缺,学习英语的信心缺乏及兴趣不够。尽管有些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但由于他们的基础薄弱及信心缺乏,大部分学生不能跟上教师的课堂步骤。非语言知识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阅读效果。知识面过于窄小,又加上词汇上的不足,就很难猜测文章中生词的大致意思。久而久之教师又回归到“一言堂”的传统解释法上了。因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被教师所取代。最后,传统的教学评价不能够很好的体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校本课程英语阅读的有效性。这种评价直接受制于课程大纲及测验的规定,评价多为测试考试等单一的方式,很少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过程,缺乏个性化的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发展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这种传统评价另外一个最大弊端是以否定性评价为主体,不能激励和鼓励学生完成自主性学习。

因此,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不再适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校本课程英语阅读的需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英语阅读实质性的探讨及改进

1.英语阅读课程的语篇结构法

语言的运用重点体现在阅读上,尤其是高职岗位的应用。传统的阅读课程教师往往重视词汇的讲解以及句子语法结构的分析,并用中文翻译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文。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将一篇完整性良好的文章整得支离破碎,学生听完教师一堂阅读课后,收获的只有某些单词的用法以及句法特点,根本无法从语篇结构上去掌握文章的整体性。教师用翻译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只记住了文章的中文意思,而没有掌握英语的表达及句法,失去了语言学习的目的。语篇结构法是通过略读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抓住全文结构脉络,由总到分的,再由分到总的一个过程。略读或速读之后,学生掌握了全文大意,根据文章上下文或前后结构,猜测生词难词,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语义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应该重点进行语篇分析,剖析文章结构特点,说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作者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特点,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篇的交际技巧,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总结问题的能力。语篇教学的高级层次是教师通过对结构的分析,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真正学会驾驭文章语言材料的本领。

2.英语阅读课程的多维互动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读,最后对答案,教学课堂气氛无生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毫无阅读兴趣。互动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维的互动和反应,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师生之间的平等,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参与、合作以及协商的关系。这样学生可以在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之中愉悦地学习,有利于积极思维。互动情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安排:其一,阅读材料的导入内容,导入内容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并且与我们的阅读材料内容相关联,或者是材料的背景知识等。比如,在讲授《新职业英语》汽车英语的第五课时,关于丰田汽车的市场营销,结合当时的时事热点,中国与日本的岛屿之争,有一些“爱国者”打砸烧日系汽车,可以以此为话题,谈论自己对这种行为的看法,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是组际讨论, 让学生阐述这种“打着爱国旗帜”的口号是否是真正的爱国行为,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去做才算一个爱国者,根据学生的谈论,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引导学生理国。学生通过话题的谈论参与,激起了他们对阅读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课文的阅读上来。互动的第二个环节是课文阅读和讨论,教师可以从语篇结构,写作意图,客观数据等多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速读中掌握大意,回答问题,对于主观性问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是小组辩论,比如,《新世纪高职英语》第二册的第一课,课文讲到人类及现代技术对雨林,对环境的破坏,可以设这样一个话题“开发旅游可以拯救我们的雨林吗”, 让学生分两组讨论,并给出各自得观点及理由。互动的第三个环节是个体问题谈论和解决,文章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讲解,同学之间讨论,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是,阅读是一个个体思维活动的体现,教师不可能将问题面面俱到, 如果还有个别学生有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讨论,大家共同参与一起解决。学生在这种多维的互动学习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语言的表达和应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 英语阅读课程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多元性评价,它不同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特点是为改进活动而了解活动的得失,而不是判断优逆和评定成绩。它可以贯穿于阅读教和学的各个环节步骤,体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相互关联学习任务活动中。比如预备阅读材料的相关文化背景,课前预习,课堂采取教师和学生自己自评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利用阅读工具进行课堂阅读活动的准备。在课堂阅读活动环节中,采取快速阅读,抓住文章主旨,仔细阅读以及学生质疑和教师释疑几个步骤来实现形成性评价,其中快速阅读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使学生对自己能够客观了解真正获取了多少有效的正确的文章信息。抓住文章主旨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交流观点,然后同学之间互评,合作评价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集体活动,同时可以将信息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有针对性给予学生指导。接下来的环节是仔细阅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精读,老师给出阅读任务,学生仔细理解,全面掌握文章的来龙去脉,以及对文章深度及创造性理解,这一环节学生互评加上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要给予指导和支持,与学生一起反思学习。最后一环节,学生个体提问,通过前面几个步骤的学习,学生自觉发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答,教师来释疑,学生自评,教师鼓励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主动与他人沟通,寻求帮助,而不是掩盖和否定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自主、有效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学生通过阅读的体验,实践,谈论及合作完成阅读任务促进了语言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调整教学方式。

只有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英文材料,加大语言的书输入量,不但可以增强语感,扩大词汇量,还可以丰富背景知识。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的“学”和“说”为课堂中心,通过平等合作共同体验和参与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尊重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从语篇的整体出发,采用合适科学的阅读方法并结合形成性、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使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5)

[2]李秀荚,王义举.互动英语教学模式 2000(12)

[3]杨泓.英语专业阅读课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兼评MCTC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评价体系.[期刊论文]-嘉兴学院学报2009(5)

上一篇:勤积累,多表达 下一篇:高中计算机实验室高效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