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坦克?

时间:2022-10-21 02:07:41

10式坦克是日本陆上自卫队以新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为基础所开发的主战坦克,用以替换74式坦克,以应对反坦克作战、机动攻击以及特殊部队攻击。该坦克在开发阶段被称作“TK-X”,自2002年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至2006年,共完成3辆原型车。2008年2月13日,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TRDI)正式公开了第五批原型车的二号车。2009年12月,新型坦克被正式命名为10式主战坦克。2010年7月11日,日本10式主战坦克在日本陆上自卫队富士学校进行了机动性展示。

2012年1月,富士学校装甲科首次订购了13辆10式坦克用于教学训练。由此,该型坦克开始批量生产。2012财年,共有13辆10式坦克交付部队,首先配备第1坦克营。 富士学校公布的第3号试制车。为测试其推土性能,安装推土铲

由于陆上自卫队的严格规定,有关于10式坦克的性能详细参数基本上都未公开。本文只是根据公开情报进行推测,试图从技术层面考察其火力、机动能力和防御能力等,看看其号称“亚洲第一”坦克是否符实。 基本构造

10式坦克在设计时,秉承小型化、轻型化原则,车体、炮塔尺寸缩小,其外形尺寸和74式坦克基本相同,比90式坦克略小一圈。战斗重量降至44吨,比90式轻6吨。

为了尽可能缩减车体长度,10式坦克刻意加高车尾发动机室的高度,利用垂直的空间来安装发动机周边装备,尽量减少发动机套件占用的水平面积。坦克操纵方式改为手动油门/刹车装置,废除踏板类操控器,减少车体长度。在诸多努力之下,该坦克车体长度的确降低,车体底盘只使用五对负重轮。此外,为实现车体轻型化,除主要部位外,尽量将基本装甲限定在最小限度,不过可根据作战对象的威胁程度增加装甲。

该型坦克乘员配置与90式坦克相同,驾驶舱在车体左前方,车体中部是战斗舱,其上是炮塔;炮塔内有2名乘员,车长位于火炮右侧,炮长位于左侧。 火 力

10式坦克和90式坦克搭载的德国莱茵金属公司120毫米滑膛炮同为44倍口径,只是前者搭载的是轻量化而且威力大的国产120毫米滑膛炮。该炮正式名称为“120毫米坦克炮(带10式坦克用炮座)”,但为防止与90式坦克炮混同,10式坦克炮被称为“10式120毫米”,90式坦克炮则为“Rh120毫米”。

10式120毫米炮为日本制钢所研制的第2代120毫米坦克炮。第1代120毫米坦克炮曾配装在90式坦克的1号试制车上,但在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坦克炮竞争中失败,未被采用。日本引以为豪的冶金技术成功将10式120炮的炮身厚度变得较Rh120毫米炮更薄,实现了炮身的轻量化和高膛压化。

炮身安装有防热护套,可防止太阳光照射等导致炮身弯曲。为使炮身中央部位的排烟器变小,炮口校正镜直接安装在炮身上。此外,炮尾部位采用垂直锁栓式闭锁机减轻重量。

由于炮身后坐的重量减轻,后坐抵抗力降低,导致发射后冲力增大等问题。为此,10式坦克在设计之初加装了炮口制退器,通过采用长后坐来降低反作用力。在当初的构想图中,样炮上(后坐力和Rh120毫米炮相同)安装有炮口制退器,但是在定型时并未装备。该炮采用长后坐,发射冲击力控制在60吨左右。

炮座上配置有呈对角线的2座液压式驻退机和1座液压式复座机构成的驻退复座装置。弹药室是根据STANG4385标准(北约标准规格、120毫米滑膛炮用120×570弹药)设计,充分意识到相互共通性,有战事时较美军更能灵活使用炮弹。主炮最大发射速度可能达到3秒发射2发,考虑到瞄准程序耗时,实际连续发射速度可能是5~6秒发射1发。

辅助武器包括1挺74式7.62毫米并列机枪以及12.7毫米重型机枪,可对空、对地攻击。在炮塔后部两侧各装有一组76毫米烟雾弹发射器。

自动装填装置 10式坦克配备有新型自动装填装置。与90式坦克一样,该装置可在一定程度的仰俯角悬挂状态进行装填动作。只是90式坦克采取的是带状弹舱供弹装置,而10式采取的是与法国“勒克莱尔”坦克相似的筒式弹舱供弹装置。后者在稳定性提升的同时装填角度还有富余,不必像90式坦克那样锁炮才能装填,可在翻越障碍同时实施装填。 利用坦克牵引车运输的1号试制车。炮塔侧面前部的4个洞口是烟雾弹发射孔(左)车长指挥塔上侧安装12.7毫米机枪,后方安装360°回转的观察装置(右)

弹药 10式坦克炮配用3种作战弹,4种训练弹,作战弹为10式120毫米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JM33型穿甲弹和JM12A1型反坦克榴弹。前者(APFSDS)是10式坦克专用的,由于发射药的高能量会导致后坐冲击大和炮膛压力高,因此原则上禁止90式坦克使用该弹。后面两种弹90式坦克可以使用,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开发、日本许可生产的炮弹。训练弹有00式120毫米坦克炮演习弹,射击演习用10式120毫米空包弹,装填训练用JM33型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JM12A1曳光多用途弹,这些弹药和90式坦克通用,但是具体搭载弹量尚未公开。

关于炮弹的装载弹药基数,目前有报道称“在自动装填装置内有14发,炮塔弹药库有14发、炮手后方有2发、车身能收纳6发”,也有报道称“与90式坦克没差别”。90式坦克的自动装填装置与车身各装弹18发,加上战斗室内4发,装载量共40发。但是,10式坦克的炮塔宽度相对较窄,炮塔内器材配置也不同,根据其爆炸应急板位置可推测自动装填装置内弹药减少4发,仅剩14发。车体内弹药架也由于车宽变窄,也减少4发,仅剩14发。因此,10式坦克装弹最少应有28发,可搭载备弹4~6发,预计可搭载32~34发。 朝目标发射主炮,炮口发出红色火焰的10式坦克,为增加车体的稳定度采取低车姿

弹药的存放方式有车外存储和车内存储两种。车外存储是较普遍的方式,由炮塔后部左侧的舱口纳入弹库。车内存储是将坦克内弹药架的炮弹插入至装填装置,只是装填速度要3秒。此外,考虑到坦克内移动时间,连续装填速度基本达到4秒。

火控系统 10式坦克搭载高精度火控系统。瞄准装置可为坦克炮和并列机枪提供目标瞄准与搜索功能。炮手潜望瞄准镜、车长潜望瞄准镜搭载可视摄像机和热成像仪,并配有激光测距仪。从外观上判断,炮长潜望瞄准镜对应远红外线,车长潜望瞄准镜对应中红外线。可视摄像机采用高画质电视(HDTV)。车长潜望镜是360°回转的全方位瞄准镜,车长可将发现的目标情况传送给炮长,由炮长完成猎杀动作。

瞄准时,炮长和车长分别使用位于正面20厘米处的瞄准、搜索显示器。该监控器可自动探测多个目标,并具有与数字相机似的目标识别能力。在探测的目标中,一旦涉及感兴趣的目标就能完成大致瞄准。这与玩电子游戏的感觉很像。车长除了配备瞄准、探测显示器外,还有战术数据专用显示器,能够显示战况和各个坦克的状态。此外,炮长如不能使用瞄准显示器时,可使用备用光学式直接瞄准镜。

激光测距仪用来测定射击距离,使用人眼安全的激光,需将1.06微米波长的Nd:YAG激光通过OPO激光测距仪转换为1.57微米波长。测算最大距离暂不明确,但估计和74式、90式坦克一样大约5000米。

炮塔后部安装有法国泰利斯集团生产的环境传感器。与90式坦克的横风传感器不同,其还能够测量气温和气压。

10式坦克配备的火控系统有4种操纵模式,分别是手动模式、自动模式、稳定模式、追踪模式,除此之外还有火控装置失效时的辅助模式。稳定模式为默认模式,必要时通过追踪模式锁定目标。辅助模式为没有电源时使用的紧急操纵模式,是通过手柄操作炮和直接瞄准镜的原始方法。 10式坦克使用弹药:从左依次是反坦克榴弹、JM33型穿甲弹、演习弹、10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空包弹(设想) 联合火力演习中,坦克教导队第1中队10式坦克。炮塔后部竖立有环境探测器 机动能力

战略机动性 战略机动性是为保持战略上对敌有利态势,在全国范围或者陆上自卫队方面队的作战区域内所具有的部队机动能力。

运载74式坦克的73式特大半拖挂车其最大承载重量为40吨,理论上在拆除模块装甲套件、卸下弹药之后,10式坦克运输重量不足40吨,能直接开上73式半拖挂车进行公路运输。与90式坦克相比,10式坦克战略机动性有所提高,可迅速部署到全国的部队。

战术机动性 这里指部队快速机动以占取对敌有利位置的战术优势,也可说是战场机动性。10式坦克搭载了高效的动力装置和完善的液气压悬挂系统,其机动性较90式坦克大大提高。 进行APU排气的排气管(左)以及排气孔右侧的车外灭火把手(右)

来自日本防卫省的资料显示,10式主战坦克动力装置采用水冷式4冲程V型8缸柴油发动机和液压式无级自动变速箱(HMT),实现了高工效、快反应。发动机为三菱重工生产,最大功率1200马力。74式和90式坦克则采用三菱重工2冲程柴油发动机,但是2冲程柴油机在实现构造小型化和耗油量控制方面存在技术困难。为解决工作产生的高热,2冲程柴油机冷却装置体积较大。如今,4冲程柴油机通过采用低油耗的小型冷却装置,可实现动力系统总体的紧凑化,续航距离一样达到300公里,还可实现燃料罐的小型化,进而减轻重量。

10式坦克柴油机气缸采取90°V型配置,每个戳穿阀配1个机械增压器。机械增压器采用带有可变喷嘴的排气涡轮增压器,其压缩功率高,耗油量和输出功率可保持高度平衡。为提高内燃机效率,装备水冷式中央冷却器。

10式坦克采用的液压式无级自动变速箱将液力变矩器作为液压电动泵,和液力变矩器相比,它动力损失少,通过泵的斜板倾斜,可实现自动变速。将泵的斜板向相反方向倾斜可进行前进和后退的切换,前进和后退时的最高速度均可达70千米/时。另外,该变速箱还装备有小型化和高效化的机械式变速结构,一旦输出功率提升,在扭力区状态下可实现速度提升。

10式坦克的最大推重比为27马力/吨,略低于90式坦克的30马力/吨。但通过冷却扇的驱动力,可以抵补动力损失后变高的轴功率。因此,10式坦克较90式坦克具有更好的机动性。10式坦克转向系统采用和90式同样的双轨静液压传动模式,可顺利进行转向。

履带 和90式坦克一样,10式坦克采用双销单块式履带,机动轮嵌接在履带板的孔隙里,很难脱离履带。

操纵装置 操纵席与90式坦克的配置相同。操纵杆是像摩托车那样的车把式手柄,加速、刹车操作与自行车一样采取无踏板的手动操作方式。

操纵席前方有显示器,上面显示有仪表信息。关闭舱口进行密闭操作时,成员可通过舱口处的3个潜望镜观察外部情况。舱口采用与德国“豹”2A4坦克同样的滑动方式开启。此外,在车体前部和后部中央安装有2组摄像机和夜视装置,驾驶员可借助它们操纵车辆前行和倒车。摄像机获取的情报也可传送到车长显示器。 展示的3号试制车。在炮塔前面安装有楔形空心装甲,增强了防弹能力 装备在第1坦克营的量产型10式坦克。和试制车不同,炮长瞄准镜装有护罩 防护能力

直接防护 坦克主要部位安装特殊装甲,其他部位安装反应装甲。炮塔和车体前部的特殊装甲为模块化设计,方便装卸,可更换为更高级的特殊装甲。

特殊装甲采用由陶瓷和金属构成的复合装甲结构。陶瓷一般用矾土、碳化硼制成,金属使用轧制均质(RHA)钢材和钛合金。如果需要降低成本,可使用铝+轧制均质(RHA)钢材;无需考虑成本且优先考虑轻量化时,最好的组合是碳化硼+钛合金。

炮塔侧面出于重量考虑,没有采用特殊装甲,而是采用模块装甲。后者其实也可以说是工具箱兼挡扳,虽具有空心装甲的功能,但不是积极防御型装甲。模块装甲装在主体装甲上,采用轻型耐弹构造,可根据任务选择附加装甲和反应装甲。此外,炮塔后部的炮塔架不能安装格栅装甲。

由炮塔顶部舱口的厚度可判断,10式坦克的基本装甲与74式、90式坦克处于同等水平。也就是说,其防护力和美国M1、德国“豹”2坦克相仿。

间接防护 间接防护手段包括不让敌人发现和不让敌人瞄准等。

10式坦克十分重视红外隐敝性。侧裙板下面加装橡胶,可阻断行进中车轮发出的热信号。为隐藏车体后部的排气孔、排热孔,车体侧后方配置了红外遮断板,上方还配有工具箱。为覆盖动力甲板的热源部分,炮塔后装备了吊篮式炮塔架。此外,排气管不像90式坦克那样布置在车体外侧,而是更靠内侧,这样可降低发热量。

炮塔四周安装有告警装置,可监测敌方的测距活动和制导导弹雷达波。该装置由美国古德里奇公司生产,可探测360°范围的3种波长。监测数据传输到战术监控器,并通过作战网络传递到各辆坦克。此外,10式坦克还装备了能够和监测机联动发射的76毫米烟雾弹,能阻断红外线探测。

另外,10式坦克外形尺寸变小,着弹面积相应减少。同时,坦克采用高性能的动力装置,机动能力强,使敌方难以瞄准,间接防护能力得以提升。

C4I

10式坦克首次配置了日本独立研发的敌方位置与战斗力情报分析共享有系统――“C41系统”,便于同伴坦克共同应对敌方行动,大幅度提升了在战场上的应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C4I是指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 ,可称其为作战网络系统。

据悉,10式坦克装备的作战网络系统可使一个坦克排内的坦克实现情报共享,但详细内容尚不明确。至少,实现实时共享情报后,车长不仅能获取敌我双方的位置情报,还能监测到其他坦克的警戒方向和瞄准情报。也就是说可让同僚坦克瞄准、攻击本坦克发现的目标。通过这些功能,坦克排可灵活完成上级网络的指示,以形成对对手有效作战的优势。此外,该作战网络系统还可共享坦克排内各坦克的剩余弹药数量、剩余燃料量和故障状况,坦克排长可将排里的情报以数据形式报告上级部队,进而实施有效补给和整备。

由于74式和90式坦克车内容积小,装入C4I系统非常困难。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开始采用野战型可移动基本团级指挥控制系统(ReCS),第2师团90式坦克就装备了该系统。基干团级指挥控制系统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实现数据链接,但是作战时需要实时处理高密度数据,为此要搭载专用器材。 小 结

可以说,10式坦克是十分成功的小型化、轻量化坦克,而且是日本国产坦克中首个具备扩展功能的类型,其主炮可换装为50倍口径以上,而且即使防护装甲最大增到4吨,其机动能力也不受影响。

装备C4I系统后,10式坦克不仅在正规战争中可进行机动作战,在非正规战争中应该也能有效发挥作用。目前,该坦克虽不能完全应对非正规战争中的巷战,但随着各种附加装甲、遥控式武器系统(RWS)的开发,这方面的能力会得到加强。

上一篇:创新教育――奏响英语课堂灵动的琴弦 下一篇:七剑汇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