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10-20 11:45:02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问题;建议

一、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产权不明确。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主体的虚位,导致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以至于农民和村集体在事实上并不将所承包的土地的权利作为一项特定的财产加以利用。

2.缺乏相应的市场流转机制。要想形成良好的土地市场,不但要有供需双方,还需要一定的中介机构。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土地承包经营权或使用权交易的组织机构。在现在的农村市场体系尚不完备的前提下,农民对于土地权利交易的信息较为闭塞。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通过一种大海捞针式的选择机制来实现的。这显然不能满足最为基本的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反馈。不但会影响到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速度,也会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土地交易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二是缺乏相应的土地价值评价机构。土地是价值较大的不动产,而且是一种有限资源。所以对于土地权益的合理估价是土地流转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但是由于这一中介机构的缺乏,使土地流转的透明度减少。再加上土地流转监管机构不健全。各种不正当的土地流转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土地产权价格体系不建立,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性就不可能明确的通过市场表现出来,就不可能通过土地权利的流转在大范围内实现市场的调整。

3.缺乏合理的人口流转机制。土地流动的一个必要前提是人口的自由流动。没有人口的流动,不可能实现土地使用权在大规模范围内的流动,也就不可能形成广阔的土地二级市场。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主潮流是民工潮。这说明中国的农民正逐步地走向开放和多元化。人口的流转必然为中国农地权利的流转带来最为基本的需求动因。

4.中国农民的乡土情结潜在地阻碍了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传统上的中国农村的乡土情结占据了中国农村的意识主流。尤其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表现更是明显。乡土情结的集中表现在于对于土地的天然依附情绪。所以许多农民不愿离开家乡的土地,不愿到别的地方去谋求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的乡土情结基于对土地的依附又凝结了传统的家族本位,如当农民想要转让或转包土地权利时,所首先要考虑和选择的是本家族人员作为转让或转包对象。一般不愿由“外人”来受让土地的使用权。

二、对农地流转的几点建议

1.明确土地产权。土地的产权明确是产权交易的前提。没有明确的权利主体,相关的物质利益就会成为搭便车的目标,而且在出现一定的市场风险时,土地的价值又得不到变现。要明确土地上的产权,首先要明确的是土地的所有权。

2.完善承包经营权登记和承包经营权证书制度,承包经营权证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表对所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这样权利通过证券化的表象得以价值量化,这对于土地权益的流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减少土地交易的成本,简化土地权利交易的手续。

3.加大保护农民承包经营权及其流转力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国家依法赋予农民的基本权利,是绝大多数农民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承包期内,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案件时,要依法保护承包方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对于发包方禁止流转或强迫流转等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行为,不予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以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和农业产业结构高整,维护党和国家农村政策的长期稳定。

4.改革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基数和比例都较大的国家,所以要想通过政府的补贴来实现中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改革户籍制度,取消或者降低正在逐步拉大的城乡差异,不但能够为土地流转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且也会在无形中形成由城镇对农村进行补贴的局面。以促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转轨。在实现放松人口管制的同时要鼓励有农业生产经验、科技含量高的土地经营权者率先走向现代化经营。

5.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土地使用权改革,使农村中的剩余人口分流,一部分从事非农产业,一部分作为农业工人,一部分大规模经营土地,为了避免两极分化,抑富扶贫,为了使退出土地使用权的农民生活有保障,还要增设社会保障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国家要加大对这批农民的义务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导向的力度,并且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但是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单纯地依靠社会一方的投入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可行的办法是一方面减少对农村的负担,同时要在已经基本完成30年延包工作的基础上,完善村一级的社会保障,要由土地的承包经营者来负担一部分本村集体成员的保障基金。

6.依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土地流转新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农民的经营越来越灵活,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以土地入股办企业的情况。如农民,平时可以在入股土地上劳动,只是种植品种、前期准备和后期销售要听从企业的安排。入股农民不仅可以领取工资,而且可以在年终领取股息。这种使用土地方式,只要具备了以下条件: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 经发包方同意;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并报发包方和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关备案,应该予以肯定。

7.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和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力度。由于我国土地市场不完善,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尊重农民的知情权、不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等问题相当严重。为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土地市场,国家还应采取若干重大措施,善土地市场调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对土地市场的管理重点放在强化建设用地总量和结构调控,加强规划管理上,严禁违法下放土地审批权,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使用农民集体土地进行商品房开发,严禁任何单位、个人与乡村签订协议圈占土地,严格土地执法,严肃查处违反规划圈占土地等行为。

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的用地政策对于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重视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在不减少农村的基本农田、耕地和农用地的情况下,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在农民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收入,这对于加快城市群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编辑/永安)

上一篇:论思想政治工作与煤矿发展中的关系 下一篇:终身教育思想对发展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