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问题与成就

时间:2022-10-20 10:54:03

现代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问题与成就

二十世纪伴随着科技和工业的进步,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室内设计专业成长起来,并逐渐成为独立的专业。国际室内设计界思潮叠起,流派纷呈,涌现出大量设计名流及其杰出的设计作品,把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由于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使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标准化的商品生产致使室内环境趋同,地域文化的特色渐趋衰微。针对这种情况,设计界提出了鲜明的观点:在设计文化方面越是具有民族的、地方的特点愈具有国际性。因此倡导设计文化要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特色。

我国目前大部分专业设计人员未接受过本专业的基础性教育,是其他相关专业转过来的,缺乏应有的艺术修养、专业知识和设计经验,设计的能力和水平较低。所以他们的中国文化风格设计,往往只是从传统文化遗产中拿来皮毛,只追求空间视觉形象的形似,甚至扭曲现代材料、工艺的优越性能和美感去模仿过去的式样,表面上看中国味浓郁,但从空间的整体效果看却只是一道舞台布景,陈旧、做作。他们在设计中求新,往往是从外来书刊、资料中模仿外国的东西,对于外国各种流派、风格只从形式上搬用,没有从设计思想和设计原理上加以理解。特别是有一段时间兴起一股盲目抄袭欧陆之风……罗马柱式、拱券、雕塑等,粗制滥用,失去原意,不是美化而是丑化,客观上制造了视觉污染。

我国室内设计另一个不良倾向是盲目追求豪华。例如,设计不是在空间、品味上下功夫,而是在界面上追求材料、体面的变化,文章做得很多。殊不知,如果很讲究,也应当在陈设的艺术品和实用品上下功夫,求高、求精。这在室内空间在人的视觉中是第一层次的东西,而空间界面只是背景,是第二层次的东西;背景文章做多了,就夺了第一层次的东西,就失去了室内空间的节奏和韵律。

研究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同时未适应现代室内设计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中国的设计师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作源,外国文化当作流来研究,以此形成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面。

近几年中国也出现了一些在探索中国现代室内设计文化方面可喜的作品,在北京第一个给我印象很深的建筑是北京火车站口的国际饭店,这个建筑没有大屋顶和大红柱,但其敦厚、端庄、含蓄又富有扩张力的形象,极具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在室内设计方面也有不少作品在传统文化和现化审美观及现代科技结合上迈出了一步。比如,在人民大会堂重新设计重新装修的厅堂中注重选取地方传统建筑内檐装修的构件,吸收地方其他艺术品中有价值的东西,结合现代材料性能,结合建筑内部空间的结构与功能,加以改造、重构,以新的形态出现,给人以和谐的耳目一新的室内环境感受。也有少数室内设计作品不在界面装修上下功夫,十分简洁,却在陈设艺术品上很讲究,也很有品味,点出中国传统文化神韵,这种“简装修,高陈设,”的设计手法值得提倡。一个设计师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传统文化特色不刻意追求,甚至是追求现代文化风格的设计作品,也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神韵,反映出过去和今天的联系。

设计师还要关心科学技术的进步,充分发挥科技对中国现代室内设计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20世纪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时空将有更大的自由度,我们室内生活环境设计必然出现崭新的内容和形态。

上一篇:室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下一篇:新型房地产广告设计与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