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三亲性”新识

时间:2022-10-20 10:45:07

流行音乐“三亲性”新识

【内容摘要】流行音乐以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独树一帜。文章以思想内容的亲近性、艺术形式的亲切性、风格流派的亲和性为三大理论视角,对我国当下流行音乐的“三亲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新观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亲近性 亲切性 亲和性

流行音乐在我国乐坛上,与美声音乐、民族音乐共同构成“三足鼎立”的大格局。同时,作为改革开放以后从国外引进来的一种新兴音乐品种,它又以自身独特的审美特征,彰显出独有的艺术魅力,因而独树一帜,得到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年受众的青睐与追捧。

认真考察研究个中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流行音乐本体所具有的“三亲性”,乃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本文重新对流行音乐的“三亲性”进行全新的解读与剖析,以求对流行音乐进行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研究,进而对流行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具体而言,中国当下流行音乐的“三亲性”,指的是思想内容的亲近性、艺术形式的亲切性、风格流派的亲和性。笔者分别进行研究与论述。

一、思想内容的亲近性

流行音乐走红的第一个原因,是其思想内容的亲近性。

思想内容是中国流行音乐内部诸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题材、主题、形象、事件、情感等要素。而思想内容的亲近性,也具体表现在中国流行音乐思想内容的各要素之中。

一是题材的亲近性。题材作为流行音乐作品的原始材料,是整个流行音乐的基础,它的亲近性,也是流行音乐亲近性的基础。关于题材的重要性,德国大诗人兼词作家歌德有过十分精辟的见解:“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流费掉。”①流行音乐作品中以与普通百姓紧密相关的身边小题材,形成了强大的亲近性,例如《一封家书》《同桌的你》《常回家看看》《哨所里的喇叭花》等,拉近了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成为百姓心中的歌。

二是主题的亲近性。主题是流行音乐作品主题思想的简称,是整个流行音乐作品内容的中心。它的亲近性,重点是表现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普遍问题,从家务事、儿女情中反映其思想意识与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爱情观等。例如《小草》《好大一棵树》《爱的奉献》《拥抱明天》等,都以主题的平民化形成巨大的亲近性,因而备受受众欢迎与喜爱。

三是形象的亲近性。形象是流行音乐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然而,“正因为音乐形象的特殊性,使得音乐欣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欣赏迥然不同……音乐形象通过音乐音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使听众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在头脑中形成艺术形象。”②因此,流行音乐正是以其形象的亲近性形成巨大的亲切性的,例如《塞北的雪》《鲜花》《信鸽》《纸飞机》等,都以平凡的音乐形象形成非凡的亲近性,与百姓心贴心。

四是事件的亲近性。流行音乐中的许多故事也选自民间,以此形成强大的亲近性。例如《冰糖葫芦》《前门情思大碗茶》《霸王别姬》《杜十娘》等,都是成功的例证。

五是情感的亲近性。情感更是流行音乐的生命与灵魂。流行音乐正是以其情感的真挚自然、平实厚重而成为亲近性的亮点与支点的。在这方面,更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例如表现爱国情的《我的中国心》《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表现爱乡情的《梦里水乡》《情哥哥回家乡》;表现爱民情的《中国娃》《公仆赞》;表现朋友情的《朋友》《干杯,朋友》;表现爱情的《爱如此神奇》《糊涂的爱》,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中国流行音乐思想内容的亲近性,是其成功的基因与基础。

二、艺术形式的亲切性

流行音乐走红的第二个原因,是其艺术形式的亲切性。

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二者相辅相成、完美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既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流行音乐思想内容的亲近性与艺术形式的亲切性是同步一体的。

流行音乐的艺术形式主要包括体裁、结构、语言、手法等要素。而艺术形式的亲切性,也具体体现在上述各要素之中。

一是体裁的亲切性。体裁指流行音乐作品的式样,中国流行音乐以体裁中的抒情歌曲为主,并以此形成强大的亲切性。例如《月亮代表我的心》《知心爱人》《轻轻地告诉你》《眼睛湿湿地》,都是抒情歌曲,以情感的真挚、纯洁、细腻、丰富打动人心,形成强大的亲切性。

二是结构的亲切性。结构是流行音乐作品的组织方式与内部构造,中国流行音乐的词结构具有简洁的显著特点,并以此形成强大的亲切性。例如《中国功夫》《中华民谣》等,其歌词与曲谱的结构都十分简洁。

三是语言的亲切性。语言指流行音乐的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等)。中国流行音乐,无论是文学语言(歌词)还是音乐语言,都以通俗、平易、浅显、简单为特点,并以此形成强大的亲切性。例如《一封家书》,以聊家常、书信体的歌词与近似说唱的曲调,娓娓唱来,平实可亲,具有鲜明的亲切性。

四是手法的亲切性。手法指流行音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排比、设问、借代、对比等。中国流行音乐的艺术手法,也以简单、平易形成强大的亲切性。例如《纤夫的爱》,就运用了简洁的比喻(以纤绳比喻爱情红线)手法,令受众感到十分亲切。

由此可见,中国流行音乐艺术形式的亲切性,是与其思想内容的亲近性同步一体、水融的。

三、风格流派的亲和性

流行音乐走红的第三个原因,是其风格流派的亲和性。

流行音乐又称“通俗唱法”,其实是一种声乐流派而不是“唱法”。众所周知,流行音乐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美国,作为一种音乐流派,它以现代风格为主要特征。

这种现代风格特征,主要有嗓音质朴,唱法多样;语言通俗,不事雕凿;节奏鲜明,载歌载舞;借助话筒,现场互动等。无论是甜歌曼舞还是劲歌狂舞,都以现代音乐与现代舞的紧密结合为主要风格特色。加之配以现代化的舞台灯光与鲜明的现场互动,遂使中国流行音乐深入人心、广为流传。究其原因,一言以蔽之:是风格流派的亲和性使然。

注释:

①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1.

②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88―189.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小议有效识字与课堂教学 下一篇:幼儿体育活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