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工业体制创新下确保陕西“大飞机”产业基础地位

时间:2022-10-25 08:31:41

在航空工业体制创新下确保陕西“大飞机”产业基础地位

摘 要: 大型飞机是指起飞总重量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国际航运体系习惯上把300个座位以上的客机称作“大型客机”。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四国和俄罗斯有制造大飞机的能力,其中具有占领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只有“波音”和“空客”。目前,我国大飞机项目公司和总装基地确定在上海,但其超过一半的国内设计和制造在陕西。作为航空大省的陕西,也必将随着此次大飞机公司的成立,进而带动陕西相关大飞机项目的航空产业发展进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关键词: 航空工业; 体制创新; 陕西“大飞机”

中图分类号: V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007-01

一、陕西大飞机产业基础的现状

(一)陕西航空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全国惟一的大、中型军民机设计研究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全国最大的大、中型军民机制造企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惟一的飞行试验研究、鉴定中心――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我国大、中型军民用运输机和特种专用机的研制、生产基地――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全国惟一的飞机起落架研制、生产中心――陕西燎原航空机械制造公司;全国惟一的飞机飞行数据管理系统研制、生产中心――千山电子仪器厂等均在陕西。因此,陕西是中国发展航空产业最具有优势的地方。

(二)陕西省政府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在西安成立了中航飞机公司。该公司是中航工业集团按照专业化整合发展的核心业务板块,集预研、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公司,主要承担着大中型运输机、特种飞机、支线民用客机和大型客机机体部件的研制生产任务。

(三)“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原则。陕西省在西安航空产业基地发展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飞行培训园、渭南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和汉中航空工业园建设,构建以产业聚集、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与转包生产、改装维修与配套服务等为主的“一基地四园区”航空产业发展平台。

(四)陕西省政府“已经制定了明确的航空产业发展战略”,并将“以大中型飞机项目为龙头,逐步形成具有自主创新活力、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航空产业体系”。按照最新的《陕西省航空产业振兴规划》,我省也将加大大飞机项目建设力度,其中我省将拿出10亿元投资新舟700新型涡浆支线客机项目。按照规划,在2009―2011年间,我省航空产业重点建设80个项目,总投资381.5亿元,到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6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出付额实现8亿美元。期间,我省航空产业要在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重点在大型飞机设计、制造、试验、适航认证等5大类40项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建设高水平的大中型飞机、航空发动机、新材料、机载设备等8―10个研发平台;专业化整合取得明显成效,支持中航工业集团大中型飞机产业、起落架系统等完成专业化重组,促进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合作,组建5―8个科研生产一体化的专业化公司。将重点完成加快大型运输机研制,新舟600型飞机的产业化和700型飞机研发定型,为大型客机ARJ―21等机型做好产品配套,实现航空发动机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我省还将加快推进300亿元航空产业基金的运作,使其尽快发挥效能,基金将在新舟700新型涡浆支线客机项目上投资人民币10亿元。

(五)陕西省政府正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期形成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支持,以大型飞机项目为带动。按照“市场导向,产品牵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三机并举,带动配套;集群发展,园区承载;国际合作,国内联合”的发展思路,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构建“一基地四园区”为平台的航空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以大中型飞机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推进航空产业快速发展,使之成为带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龙头产业。据预测,到2020年在陕西与大飞机项目配套形成的生产能力,即陕西省航空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由此,进一步实现由航空大省向航空产业强省的跨跃。

二、存在问题

(一)国务院关于大飞机生产的决策的先决条件。第一是要求大飞机飞行的安全性;第二是大飞机生产的经济性;第三是大飞机适用的舒适性。第四是大飞机生产、飞行的环保性。这次提出来要研制的大飞机,实现和满足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才能够使国产大飞机与国外同类飞机进行竞争,这是一个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大飞机项目发展与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始终面对、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二)建立大飞机市场研究的体系。从研制、生产一直到后边的客户服务,陕西与大飞机项目关联的产业、企业都会面对建立这样一个三大体系的问题,形成以总体设计、研发创新为龙头,以生产主体自主与对外协作的集约、配套为纽带,以服务客户与客户服务协调发展的民用客机产业的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规模的基础的确立,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飞机研制、生产,包括以后的服务的关键环节与关键技术的认证与考验。

(三)发展大飞机是对整个国家工业基础的考验。航空工业是工业发展的尖端,涉及冶金、材料、电子、机械各行各业,这无疑也是陕西工业与大飞机项目结合的产业基础。但是,包括发动机、机载设备的实际上的差距,仍然很大。因此,通过一个型号的研制来带动这些技术的升级,具有振兴陕西工业发展体系的积极作用。

三、建议

1.陕西的航空工业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据了解,陕西省的航空工业产值现已占到全行业的近三分之一,员工占全国航空产业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高级职称7000余人。但是,飞机研制承继了前苏联体制,研发、制造与试飞在组织层面上的分离,并以型号为主的研制管理体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难以有效地积累技术。因此,建议陕西应该重视体制创新的意义,这是陕西发展航空产业创新体制的一个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

2.中国“商用飞机”承担的民用大飞机,将从预发展转入工程发展。为此,确定了大飞机的机体、发动机、材料等方面的供应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飞机零部件的供应需要陕西省航空工业提供支持。为此建议省政府应以规范市场准入的法制化建设和避免无序竞争的制度建设,与市场救济、服务入手,使陕西在推进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3.根据中国商飞和陕西省签订的协议,双方将共建共享民用飞机科技创新平台和试飞试验平台,加强在飞机设计制造、航空材料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与合作。充分利用陕西航空制造企业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经验,为中国商飞培养高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为此,建议陕西省政府应该进一步为中国商飞研发大飞机在土地使用、信贷融资、产业资金、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给予有力支持,使中国商飞能够在陕西落地生根,成为与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

4.陕西制定的《陕西航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08―2020)》,明确产业方向和发展路径,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有助于发挥我省航空工业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做大做强航空产业,并且充分利用航空产业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的特点,占领装备制造业的制高点,从而带动我省工业整体跃上一个新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陕西省政府应该就此与在陕高校制定未来一个时期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定点专业人才的发展计划,在拓展就业渠道的同时,也将进一步保证航空工业发展后继有人和对外输出人才的需要。

5.有关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全力支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陕发展,要围绕大飞机项目,要以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阎良航空制造园、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飞行培训园、汉中加工制造园为建设主体,创新思路,争取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争取更大发展。

6.要以发展航空材料、配套零部件和航空服务业为重点,加速实现技术、人才、资金、装备等生产要素的高度聚集和有效整合,形成产业链完整、专业分工合理的航空产业集群。要通过设立航空产业发展基金、减免相关费用、建设标准化厂房等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方投资者参与我省航空产业。要搞好服务,创新管理体制,为我省航空产业发展进一步创造良好环境。

上一篇:试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发展 下一篇:指导课前学习实现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