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作品的艺术美

时间:2022-10-20 09:50:36

浅谈摄影作品的艺术美

摄影,越来越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生活秀”。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更加使得“摄影秀”变成无限可能。特别是摄影技术的“傻瓜化”几乎让毫无专业知识的人一按快门就可轻易拍出一副画面。但是,摄影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其具备基本技术条件的同时,摄影的艺术性才是主导。摄影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摄影者将摄影作为一项艺术活动进行作品式的创作。因此,摄影作品的艺术美始终是摄影者孜孜以求的目标。

艺术,具有艺术特性与规律。比如,绘画是色彩线条造型艺术、雕塑是实物塑型抟造艺术、文学是语言表现艺术等等,作为摄影艺术而言,它虽然是光影艺术,但与绘画、雕塑、文学乃至音乐、舞蹈中的艺术元素是相关联的。摄影艺术具有综合艺术的特点。

1.摄影艺术的构图美

摄物体的主体与环境附体要做到主次分明、相互呼应。无论构图法则有多少种,但凡构图讲究的作品,看上去会很舒服,因为它符合人们普遍的欣赏心理。曾经见过简庆福老师的《希望之光》,树林与晨光的和谐布局,让人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立意与美感。

2.摄影艺术的节奏美

节奏,它本来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在常人眼里似乎只是物体间的简单排列,但是,借助艺术眼光,摄影者能够从中看出一种节奏和韵致,发现远近节奏、高低起伏节奏、横驰纵跨的动感节奏等等。因此,对于节奏的抓准,是需要摄影者的艺术心灵节拍与客观生动节拍的共谱才能在作品中“洋溢”出来。这种节奏感在体育摄影作品中得到淋漓体现。比如摄影师唐纳米若拉的《水中蛟龙》,跳水运动员与水流瞬间碰撞出水花,在摄影师的准确把握下咔嚓定格,把那精彩的瞬间展现在观众眼前。

3.摄影作品的角度美

角度,是给人视觉感受的拍摄基点。角度的一种理解是:摄影者与被摄对象的物理角度,有平视、仰视、俯视三种基本视角;另一种理解是:体裁、主题表现角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大题材小角度、对比角度、细节角度等。这都需要摄影者胸有成竹,善于找准独特的、有利于表现主题的巧妙角度。2012年国家地理摄影大赛获奖者摄影师弗雷德-安谈论他的获奖作品说:“这是一颗生长在美国波特兰日式花园的高大日本枫树。我试图以一种不同的角度展示这棵被经常拍照的大树。”正是这不同的角度,使他获得了佳奖。

4.摄影艺术的色彩美

色彩,是摄影作品的重要表现元素,有如绘画作品一样,色彩具有对客观世界审美传达功能,对于摄影作品来说,色彩能够表现出一种特定情绪和氛围,亦能呈现一种意境和格调。对于色彩的把握,既要遵从于客观的本源,又要升华出个性的主观意图。这些都应根据作品的主旨来设定。印度尼西亚巴玉·胡索多的《我的旅程》,绿色背景和彩色瓢虫交相呼应,把大自然的和谐铺陈在观众眼前。

5.摄影艺术的内涵美

内涵,是摄影作品的灵魂。一幅缺乏内涵的摄影画面,只能称之为闲情逸致的一次随意“作业”,谈不上“作品”。作品之所以能够动人并引起联想与共鸣,是具备丰富内涵的,这种内涵往往能反应一个现场、一个事件、一个或多个人物所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情境中的状态,让观者从中看出一种情态、心境和一种社会生活的情节的一个截面。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摄影师李震宇拍摄的《农村来的年轻工人》:服装车间,打扮时尚的小伙子戴着耳机,熨烫着衣服,凸显了时代感。

此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手段,就是技术。摄影艺术作品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彩构成作品之造型语言,这四种造型语言能够给予人们极其丰富的形式美感,摄影作者只有娴熟地把握这些艺术语言才能创作出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2010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艺术作品《清洁家园》,画面上几位清洁工贴附在一座大厦透明玻璃墙上清扫,广角镜的透视变形效果,使纵横的平面玻璃线条改变成球体玻璃幕墙,透过球体幕墙看见那明媚的城市风光,似乎人们在保护地球的自然生态、人类的家园。画面形成一幅点、线、面的构图造型,光影,色调等完美结合的视觉冲击力的佳作。对于造型艺术来说,线条是构成视角形象的基本条件,线条的合理构绘,是艺术美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之一。《清洁家园》调动线条美的意趣,以线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以光影描绘作品的韵律,作品耐人寻味。

摄影一向被人们认为门槛低,技术含量少,因此基础技术往往被忽略,摄影者缺乏摄影技术的基础学习与训练造成技术不过关,艺术作品的追求就得不到完美体现。摄影艺术的进步是以摄影技术的发展为前题的。因此一幅好的作品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好的数码相机设置许多拍摄功能;曝光控制、白平衡、感光度、对焦模式、快门、光圈等技术参数,技术参数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摄影者只有对相机的各项技术要素做到熟稔心中,灵活运用,才能拍出独特的效果。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温彦博的作品《幸福雨》,用较低的快门时间拍摄打谷场上的妇女门,把抛向空中的谷粒,挥动的禾秆拍成动态,劳动者似乎在金色的海洋中欢舞,用虚幻的线条渲染劳动气氛,呈现一片快乐的丰收景象。笔者还曾在摄影杂志上看了一张用慢门拍摄的《烈日下的交警》作品:停电了,红绿灯罢工,交警在烈日下人工指挥。川流不息的车辆虚化,只见交警有条不紊的指挥,虚实结合,形成强烈的动静对比,交警彷如定格在江河急流中的航向灯塔,令人肃然起敬。摄影技巧的巧妙运用给予了作品如诗的描绘,赋予读者美的享受。作者能否拍出具有审美价值、独特出新的摄影作品其实与摄影技巧、摄影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

笔者在实践中还体会到,一幅完美的摄影艺术作品,不仅包含着摄影技术的元素,摄影艺术的各种不可或缺的造型语言,同时与作者的文化修养及思想水平,以及天时、地利、人和,以至于后期适度处理等各种要素密不可分。笔者就以上几点浅谈自己的感受,作为自己摄影艺术创作的小结。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数据挖掘模式分析 下一篇: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