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0 09:07:40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性;学习兴趣

打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施教的难点所在。要打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五年级语文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知识体系,知识又上升到了一个高度,因此部分孩子对知识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作为教师,要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创设教学情境,引出问题,把学生引入获取新知识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投入新内容的学习,使教与学同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主动探究和学习状态”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例如:我在讲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难忘的岁月》第11课《七律・长征》这一课时,为了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利用中国红军长征时期的一些历史故事来引入新课。

我首先给孩子们讲了一段红军长征时期强渡大渡河的历史情节。通过这样的一个引入使学生对课文的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身心集中,也便于老师对课堂的驾驭。但是这样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从而导致课内损失课外补。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尝试着采用六人面对面的小组围坐形式。把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6~8人,选出一个组长负责,并形成各组的学习口号,在激情昂扬的氛围中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在互相竞争和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课后也进行相互竞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情。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了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新鲜感,觉得枯燥无味,也就会影响教学效率。所以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讲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黄道婆》时,就利用多媒体把几种课文中涉及的棉纺工具的图片一一展示出来,并逐一给学生讲解,不仅使学生对于这些棉纺工具的优缺点有了清晰的了解,从而明白黄道婆改进棉纺工具的重要性,课文也在看、说、读中植入脑海。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了。

四、注重课堂练习,强调知识点的巩固

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和学的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对于课堂检测要及时反馈、矫正。课后练习可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探究语文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设计练习题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具有针对性,形式灵活多样。②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层次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③紧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理解、巩固和提高。④习题内容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组织开展教学,才能行之有效。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喜桥.如何构建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2(8).

[2]梁晓红.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神州,2010(15).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福全小学)

上一篇:交流电平均值与有效值的应用 下一篇:原谅我,让我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