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多元组合”训练过程的生化监控

时间:2022-10-20 07:34:55

篮球“多元组合”训练过程的生化监控

摘 要: 在篮球多元组合训练过程中采用生物学指标进行阶段性监测,测试指标包括血红蛋白 、血清尿素、血清睾酮、皮质醇等,以了解在训练负荷和训练内容变化时机能状态的变化情 况,结果发现:运动员Hb总的变化趋势为先逐渐上升而后趋于平缓;整个训练时期运动员睾 酮浓度基本呈上升趋势;皮质醇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先升后降;在整个训练期中运动员的BUN 均升高,但变化趋于平缓,各训练时期BU均未超过8.0 mmol/L。说明在整个训练时期血红蛋 白、血尿素氮、睾酮和皮质醇等生物学指标结合使用,能够较准确地监控队员的机能状态; 睾酮水平与血红蛋白的变化基本一致,血红蛋白可成为篮球运动员机能监控的基本指标,在 今后的监控过程中,结合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变化,可使监控更加客观。

关键词:篮球;多元组合训练;训练监控

中图分类号:G841.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09)06-0060-03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Monitoring in Multicombination Train ing of Basketball

LU Aifa, ZHANG Hongjie1, GUO Li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multicombination training of basketball, biologicalindicators including hemoglobin, serum urea, serum testosterone and cortisol ar e used to monitor athletic functional status. The results show: the overall tren d of Hb gradual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tends to moderate; the concentrationof testosterone trends upward throughout the training period; cortisol increasesthen decreases in the course of training; BUN is higher than basic state and ch anges not exceed 8.0mmol/L tend to smooth in the training period. These reflecte d that functional status appears dynamic changes in the training period. Combina tion of hemoglobin, blood urea nitrogen, testosterone and cortisol can monitor t he status function of team members accurately; hemoglobin and testosterone level s change similar and can be a basic monitoring indicators for basketball player.The combination of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 status can be more objective in m onitoring process.

Key words: basketball; multicombination training; training monitorin g

多元组合训练法是在一个或若干个训练单元中,依照运动员的训练阶段、水平、项目要求及 个人特点等因素的差异,科学地运用训练学的原理,合理地选择和安排多项不同性质和比例 的多元训练内容,以获取最佳整体效应的训练方法。因此,多元组合训练法不同于单一力量 训练,耐力训练等,它并非是将各种单一训练内容或方法简单地相加,而是项中有项,以一 定的间歇和交叉组合的方式,把多种训练方法的优点和功能集中在一起,有利于灵活、科学 地安排负荷和间歇。把影响运动成绩的多个因素纳入训练课中,一次课同时训练多个机体系 统,这样对单个系统的刺激不如单一训练的强度大,但多个刺激系统的总和比单一训练的刺 激总和大,持续训练时间较长,总体负荷较大,内容变化灵活,不易产生疲劳,运动员训练 积极性高[1]。本文试图在篮球多元组合训练法过程中,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对运 动员机能状态进行监控,为教练员了解运动员反应及调整训练方案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上海体育学院男子篮球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14人,均为二级运动员,年龄(21±3)岁,训 练年限(6±4)a,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健康检查,排除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等疾病,研 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X±Sd)

例数年龄/岁体重/kg身高/cmFat%瘦体重/kg训练年限/a1421.4±3.0278.59±9.01188.79±5.820.14±0.0469.23±8.846.1±4.22 1.2 训练安排采用专门设计的多元组合训练方法,训练内容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等。一次训练 课内容包括准备活动30 min、正式练习80 min、整理活动10 min。运动强度以无氧供能为主 结合有氧供能为原则,练习时采用Polar遥测心率表进行实时监控,正式练习时间内保证心 率在140次/min以上,并安排极量强度区、近极量强度区、亚极量强度区、中等强度区等不 同运动强度划分,其对应心率分别在个人最大心率、180次/min以上、170~180次/min、140 ~170次/min。

实验对象进行多元组合训练,每周训练4次,每周分别安排2次力量、下肢爆发力及灵敏、速 度、耐力为主的训练,即周一、周四安排以灵敏、速度、耐力训练为主;周二、周五安排以 力量及下肢爆发力训练为主;柔韧训练则贯穿于每次训练课中。其训练周期设定为适应期( A)2~3周,训练一期(B)4~8周,调整期(C、D)9~10周,训练二期(E)11~16周,分 别在第

1.3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本研究分别在训练前(基础)、第3周(A期)、第7周(B期)、第14周(D期)、第16周(E 期)采样,共收集5次样本(图1)。为避免运动、饮食等因素对测试指标的影响,取样均在 清晨、空腹、未作任何运动情况下进行。采样时间均在清晨7:30-8:30完成,整个研究过程 中运动员未服用任何含有激素的药物。

图1 训练负荷安排示意图1.3.1 实验仪器日产Sysmex XE-2100自动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产ACCESS免疫化学发光仪、 日产Oly mpus 7600-020自动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产AC*Tdiff血球计数仪,仪器均由上海长 海医院血液中心和内分泌实验室提供。

1.3.2 测定方法Hb测定采用氢化高铁血红蛋白法,试剂盒为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BU测定采用脲 酶比色法,试剂盒皆为美国强生公司产品;T、C测定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试剂盒为美国Be ckman Coulter公司产品,所有测试均按试剂说明严格执行。

1.4 数据处理全部数据表示为±Sd,经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具体统计方法为t检验,显 著性水平以p

2 结 果

2.1 训练期间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在训练期间运动员Hb总 的变化趋势为先逐渐上升而后趋于平缓(图2、表2)。与基础相比较,A期和B期Hb显著升高 (p

注:1-2,表示基础与A期相比p

图2 不同训练时期实验组血红蛋白的变化2.2 训练期间血睾酮浓度的变化 血睾酮浓度在B期达到最高( p

图3 不同训练时期实验组血睾酮浓度的变化2.3 实验组训练期间皮质醇浓度的变化整个训练时期,运动员皮质醇浓度基本呈上升趋势。与基础比较,B期和D期,皮质醇显著高 于基础(p

图4 不同训练时期实验组皮质醇浓度的变化 图5 不同训练时期实验组BU的变化2.4 实验组训练期间BU的变化 在整个训练期中运动员的BU均升 高,但变化趋于平缓,但在各个训练时期,运动员的BU均未超过8.0 mmol/L(图5、表2)。

3 分析与讨论

3.1 Hb的变化Hb是红细胞中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维持红细胞内的pH值 稳定,参与血液的缓冲系统,是反映运动员营养状况和机能状态的经典指标之一[2]。许多 学者认为,Hb浓度与工作能力有密切关系,在训练和比赛期间,Hb又受营养状况、运动负荷 和休息的影响[3]。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运动员Hb浓度在整个训练时期均处于较稳 定水平( >150 g/L),并在调整期达到峰值。可能与我们注意运动员训练期的营养和休息,特别是含 铁的蛋白质及特殊营养剂的补充有关。也说明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安排是非常适应的,证实 了我们制订的训练计划随着运动员的监控进行调整是非常科学的。

3.2 T、C的变化睾酮(T)是一种同化激素,除了受到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调控外,还受运动强度、运 动持续时间及机体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4]。皮质醇(C)是一种促进机体进行分 解代谢 的异化激素,T和C的变化可能会更确切地反映机体合成-分解类激素的平衡情况[5~7 ]。我们篮球运动员的T基础均值,与过去报道的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安静血睾酮均值接 近[8]。血 睾酮浓度的变化与运动负荷相适应,B期为第一训练期,负荷最大,同时血睾酮浓度也达到 最高,到达调整期(D期),血睾酮浓度下降到基础水平,说明调整是充分的。E期为第二训 练期,负荷仅次于B期,血睾酮浓度又升高与运动负荷安排是相适应的。训练开始后T呈上升 趋势而C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而上升。与基础和调整期相比较,第一训练期和第二训练期C值 明显升高,说明此时体内分解代谢占优势。但整个训练时期T/C比值变化并未超过正常范围 ,提示机体对训练负荷适应,机体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有报道表明,长期剧烈运动,促性 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分泌节律发生紊乱,从而影响整个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活动, 可导致T下降,是过度训练的表现[9,10]。在调整期,C水平降低而T/C比值上升, 与基础比 较已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机体处于较好的机能状态。这可能是由于调整期体力消耗减少,抑 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环节的因素解除;同时,高蛋白饮食的增加,也进一步促进了血睾酮 的增加。从表2可见T、C尤其是C的标准差比较大,说明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应用这些 指标进行机能状态监控时,应注意个体间的差异,并做纵向比较。

3.3 BU的变化尿素是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正常情况下,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平衡 状态,使血尿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11]。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由于肌肉内蛋白质分 解代谢旺 盛,运动后BU含量可一定程度的升高。我们发现在训练期,BU值呈显著升高(p

之前的研究发现,采用多元组合训练法对篮球运动员进行15周体能训练,实验对象实验前、 后的运动素质发生变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体成分无明显差异,但体脂率 呈下降趋势,体重上升[12]。结果与我们的研究一致,反映出运用生物学指标对 多元组合 训练进行监控,运动员机能保持在良好状态、运动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对免疫系统指标的 测试发现,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免疫指标的变化提前于生理指标的变化[13] ,建议在 今后的监控过程中,在测定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基础上增加Th1、Th2细胞因子mRNA表达 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监控。

4 结论与建议

1) 在整个训练时期,运用血红蛋白、血尿素、睾酮和皮质醇等生物学指标结合使用,能够 在不同时期较准确地监控队员的机能状态。

2) 睾酮水平与血红蛋白的变化基本一致,建议把血红蛋白列为篮球运动员机能监控的基本 指标;BU作为一个常规指标,运用是非常有效的,但与运动员膳食,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有 密切关系。

3) 今后的监控过程中,结合运动员运动能力及免疫系统的变化,可使监控更加准确、客观 。

参考文献:

[1] Isaacs LS. Comparison of the Vertec and Just Jump system for measu ring height of vertical jump for young children[J].Percep Motor Skil,1998 ,86:659.

[2] 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方法及存在问题[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 3):49.

[3] 冯连世,李开刚. 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02:25.

[4] 谢敏毫, 冯炜权. 血睾酮与运动[J]. 体育科学,1999(20):80.

[5] 丘惠琴. 正常男子血睾酮的测定与分析[C]. 辽宁省科学会第四次学术会议, 1989; 1-3.

[6] 郭海英,陈桂玲.不同季节对运动员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含量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 学杂志,2000(3):245.

[7] SJ Nazian. Concentrations of free testosterone, totaltestosterone, and and rogen binding protein in the peripheral serum of male rats durings exual maturat ion[J]. J Androl, 1986(7):49.

[8] 严政. 运动员体内某些激素水平测定及对运动能力的影响[J]. 体育与科学,1992( 2):14-15.

[9] Bhasin S, Woodhouse L,Casaburi R, et al. Testosterone dose-response relati onships in healthy young men[J]. 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 2001,281( 6):E1172.

[10] Nick A Evans. Current Concepts in Anabolic-Androgenic Steroids[J].AmJ Sports Med,2004,32:534.

[11] 李海燕.篮球运动员对抗训练与比赛后BUN、CK值变化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27(4):70.

[12] 刘晶, 王维琦, 张宏杰.多元组合训练法在男篮队员体能训练中的运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29.

[13] 张宏杰, 陈佩杰, 段子才.大学生篮球运动员集训期间部分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 细胞因子mRNA表达变化分析[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4):393.

上一篇:优秀赛艇运动员身体成分变化特点分析 下一篇:不同强度动训练对大鼠心室肌胶原纤维和Cx4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