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探析

时间:2022-10-20 06:28:06

多样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效数学课堂探析

一、情境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化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而且带来的效果显著。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开展情境化教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主动意识,进而推动学生更加自觉地探索、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数学计算并不感兴趣,很不愿意面对这些数学计算题。但事实上,学生必须要经历计算的训练,才能够很好地巩固这些数学知识。于是,教师将这些无味的数学内容,穿插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小故事中,为学生创设一些故事情境,以刺激学生能够主动计算、学习。师:将近中午的时候,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一座山中,准备就地休息,而悟空很主动地去寻找食物。很快,悟空就带回一些桃子,并分给大家吃,分给师傅5个、沙僧3个、八戒3个、最后自己留了2个。这时候悟空突发奇想的想考考八戒,对八戒说:“八戒,问你一个问题,我开始给了师傅5个桃子,现在他还剩下3个,你猜师傅吃了几个桃子了?我一共分给你和沙师弟多少个桃子呢?”八戒顿时就懵了,同学们,你们谁能帮他算出来呢?学生都很自然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都想去帮助八戒。生:我可以帮他解决,其中悟空的第一问的式子我可以给出:5-3=2,说明师傅已经吃了2个桃子了。第二个问题的算式可以列成:3+3=6,所以八戒和沙僧一共分到了6个桃子。教师巧妙的创设故事情境,将枯燥的数学课上成了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将数学问题变得趣味十足,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

二、活动化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好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喜欢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而活动化教学就是根据小学生这些特殊的特点因势利导,给他们提供“动”的机会,让他们好动、好玩的特征成为他们特有的学习优势。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以游戏为学生创造张扬个性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二)”时,教师在和学生共同认识了一些图形后,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美,同时更好地张扬学生的个性,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动手操作活动。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接下来的时间是属于你们的,你们自己动手操作,利用我们学过的这些图形,绘制出一幅画,我们来比一比,最后谁的作品最漂亮。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这个操作活动中。并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挥洒自己的智慧。有学生利用一些课上学到的简单的图形绘制了一张小猫的图像,用两个小三角形作为小猫的两个耳朵,和小猫的嘴,小猫的眼睛和整个脸型都是利用的“圆”这种图形。还有学生利用长方形图形,绘制出了一个小火车。学生都别出心裁,在纸上展现出自己的智慧。案例中,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都表现得很积极,而且都很积极地去创造。由此可见,活动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

三、开放式教学,促进思维发展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更为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运用开放式教学,以灵活学生思维,为学生创设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从而更好地解放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想为学生出几道练习题。教师发现如果向以往一样出那些固定模式的练习,学生也只是单纯的锻炼了计算能力,间接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于是,教师另辟蹊径,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活跃学生创新思维。请在横线上填上一些数,使得最后的等式成立。学生都开动自己的思维,去寻找适合的数据。案例中教师表面上给出两道练习题,实际上给出了无数道练习,学生在做这种练习时,就不能够像往常一样直接计算,而是要自己出题、做题。这种教学方式,给了学生很大的自,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推动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已经成了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进一步发展、提高。

作者:顾丽芳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上一篇:影像学教学实践与评价 下一篇:肾良性占位影像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