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

时间:2022-10-20 05:56:43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策略

【摘要】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生成性教学是动态的、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它能够让课堂更加精彩纷呈,但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了课堂生成的条件,并结合具体的小学语文案例,阐述了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更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即时生成的动态资源。对于生成的激发和把握,可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例如有一次上《文成公主进藏》时,我正在讲智慧的使臣如何顺利通过唐皇的考验时,却发现有些学生在画文中的故事场景,正欲批评该生,转而一想,何不干脆让学生创作“文成公主进藏“的连环画呢,并让他们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原来预设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但是,经过这样的教学调整,生成了新的目标:首先,给文章配画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其次,配上文字说明,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第三,想学生之所想,满足了学生的意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质疑问难,引导生成

课堂是动态的,经常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问题,这时候不能回避学生的质疑问难,而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将疑问化解,同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请看教学《花的勇气》时的一个生成片段:

生:老师,我还有一些疑惑。

师:噢?请你说说看。

生:文中写道“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这里为什么要用“泛滥”来形容“绿色”?

师:是啊,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一般会用什么词?

生:(插嘴)一碧千里。

生:满眼都是绿色。

师:本文的作者为何选择一个这么特殊的词呢?试想,如果把“绿色到处泛滥”换成“一碧千里”,或是“满眼都是绿色”这类的表述,会有什么差别?

生:老师“泛滥”指太多了,已经多得成灾,令人讨厌!

师:很好!对词语意义把握得很深刻,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泛滥”是贬义词,具有强烈的感彩,在描写出绿色多而广的同时,还表达出作者的心情与感受,写出作者对没有花的失望。

三、将错就错,寻求突破

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错在所难免,也是非常正常的。有时,正是学生的天真无邪,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优秀教师往往善于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准突破口,把学生从错误引向正确;或将错就错,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进而自觉改正;或将错误和正确形成对比,让学生自行分析、判断。

《加了一句话》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巴黎街头的故事。中午,一个在街头乞讨的老妇人什么也没得到,晚上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往行人纷纷给她铜币。在课堂教学中,自然离不开对成语“无动于衷”的讲解,然而,总有一些同学写错,把它误写成“无动于中”或“无动于忠”。

怎样才能让这些学生避免错误呢?我灵机一动,何不创设一个活动情景,让学生结合课文自行改错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能否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他们改正?”很快,纠错方案出来了:“无动于衷”这个成语指的是“心里一点儿触动也没有,毫不理会、置之不理”。“动”,即“动作、触动”,“衷”是“内心”的意思,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会用错了。这个小插曲表面上看是纠正错别字的训练,实际上却是对文本的细读。

四、拓展资源,开发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只是教学的一项凭借而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把学生的视域限定在教材内,而要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善于将课本与生活大世界相融合。

例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时,引导学生思考“你自己有和时间赛跑的快乐体验吗?有落在时间后面的教训吗?”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领会作者“和时间赛跑”的心情,同时结合切身体会加深理解,也能更好地给学生以珍惜时间的警示。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习生命的意义,途径之一就是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性的、专题性的学习活动,而这样的活动无不具有生成性。如学完《蝙蝠和雷达》以后, 让学生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更主要是让他们感受到探究知识、分享知识的快乐。

五、偶发事件,随机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一只小鸟的意外闯入、警车长鸣呼啸而过,或是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学生的注意力都可能会被吸引,因此而游离于课堂之外。大多数教师往往声色俱厉,强化纪律,以恢复正常教学,但却收效甚微,其实,如果能巧妙结合当时的教学内容,灵活把握、随机生成,则能使课堂出现意外的精彩。

参考文献

[1]谭莹,郭寿良.生成性教学若干实践问题初探――语文教学的视角[J].江西教育科研,2007(3).

[2]郑艺红.论生成性教学[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3]陈杰.建构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新型关系[J].上海教育科研,2005(9).

[4]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5(9).

[5] 陈金水.现场生成,让语文课堂鲜活灵动[J].教学与管理,2005(2).

[6] 林芳.把握语文教学生成性的基本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06(5).

上一篇:激活语文课堂初探 下一篇: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平台探索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