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时间:2022-10-20 04:59:30

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政策研究

【摘要】蔗糖产业是保山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热带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在重视程度及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有所减弱,致使整个产业呈现了连年下滑的不利局面。因此,本文对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蔗糖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巩固发展蔗糖这一传统支柱产业以及金融支持蔗糖产业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蔗糖产业 金融支持 政策 研究

甘蔗糖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我国是食糖消费大国,食糖生产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保山市是云南省甘蔗产业发展最早的州市之一,也是云南甘蔗生产的最适宜区域之一,长期以来,保山市依托丰富的热区土地资源、良好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甘蔗生产和糖料加工,取得显著成效。蔗糖产业过去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曾占工业总产值中的25%左右。然而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在重视程度及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有所减弱,致使整个产业呈现了连年下滑的不利局面。

一、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保山市蔗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蔗糖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蔗糖产业已成为保山市名副其实的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创收创汇,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甘蔗种植的自然环境优势明显

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地跨东经98度05分至100度02分,北纬24度08分至25度52分之间,属于低纬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势差异,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海拔700~1500m,全市低热河谷经济作物区面积达18.92万亩,占总面积的9.8%。保山市甘蔗种植大部分分布于怒江峡谷流域地处干热河谷和桔柯河谷流域,海拔700~1300米,两岸地形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土壤肥沃,耕作层多为沙质壤土和腐殖土;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34.5小时;雨量适中,年降雨量721.5~1100毫米,年蒸发量1600~2112mm,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7―23℃,活动积温7800C,最冷月平均气温10~12℃。怒江峡谷,高海拔,干热河谷,高温差,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完全能够满足甘蔗对种植环境的要求,是甘蔗种植最适宜的生态区。截止2014年末,保山市蔗糖产业涉及全市38个乡镇,260个村委会、2101个村民小组、68235户、甘蔗种植农户共计28万人。其中:云南康丰糖业集团公司2014年计划种植甘蔗面积10万亩,实际完成种植面积7.09万亩,完成70.9%。中秋冬植甘蔗计划种植40400亩,实际种植11303亩;春夏植甘蔗计划种植面积59600亩,实际完成种植59630亩。境外缅甸计划种植面积15000亩,实际种植7970亩。云南昌宁恒盛糖业有限公司甘蔗种植范围遍及昌宁县、隆阳区、施甸县三县(区)共7个乡镇、49个村、484个村民小组、甘蔗种植农户14571户,60284人。

(二)甘蔗种植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保山市甘蔗种植面积达46.3万亩。从甘蔗种植的品种结构看,保山市加大了甘蔗品种改良更新力度,目前,全市甘蔗种植早熟品种以新台糖20号、日本农林8号、德育93/88、云蔗92/19等品种为主;中熟品种以新台糖16号、22号、24号、26号等品种为主;晚熟品种以Q184A、粤糖86/368等品种为主。其中:云蔗99―91、03―258、粤糖60号、粤糖00―236等新品种增产增糖效果较为显著,已具备了替代目前大面积当家品种的实力。甘蔗糖分含量和产糖率多年来均高于全省水平,“十一五”期间,保山市甘蔗年平均产糖率达12.56%,产糖量居全省第三位。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保山甘蔗种植技术不断成熟,如:甘蔗秋植蔗标准化种植技术、冬植蔗标准化种植技术、春植蔗高产栽培标准化种植技术、田蔗标准化种植技术、旱地蔗标准化种植技术,其标准主要包括甘蔗品种、种苗、栽培管理、原料收获等技术内容。通过对甘蔗种植标准化的实施,改变了甘蔗无标准生产的状况,提高了农业标准化水平。

(三)蔗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保山市已培育出了一批蔗糖生产加工企业,其蔗糖生产加工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目前,保山市共有4家蔗糖生产加工企业13条生产线,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蔗21550吨,企业现有职工4000余人,企业资产总值达24.35亿元。其中:规模较大的蔗糖加工企业是云南康丰糖业集团公司,共有5条生产线;云南昌宁恒盛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共有3条生产线。2013~2014榨季,保山市制糖企业甘蔗收榨面积、甘蔗入榨量、食糖产量分别为47.3万亩、167.53万吨、20.6万吨;甘蔗种植面积、收榨面积、甘蔗入榨量、食糖产量分别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25%、9.77%、8.77%、8.93%,甘蔗入榨量、食糖产量均排名全省第四位。其中:云南康丰糖业集团公司在2013/2014榨季,自2014年1月13日开榨至5月17日停机,历时125天,共收割甘蔗面积29万亩,甘蔗农业产量112万吨,比上榨季91万吨增加21万吨,增长23 %;共入榨甘蔗103.6万吨,比上榨季增加21.5万吨;共生产白糖12.4万吨,比上榨季10.75万吨增加1.65 万吨,其中绵白糖0.5万吨,白砂糖11.9万吨;优一级品率95%。云南省昌宁恒盛糖业有限责任公司2013/2014榨季入榨甘蔗30.8万吨,产糖3.7万吨,2014/2015榨季入榨甘蔗24万吨,产糖3万吨,生产能力日处理甘蔗5200吨。

(四)蔗糖加工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保山市充分利用其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推进蔗糖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大了对蔗糖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市蔗糖加工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13―2014榨季,保山市制糖企业实现农业产值7.35亿元,生产食糖20.6万吨,生产酒精1.88万吨,实现工业产值10.25亿元,上交税金3593万元。比历史最高的2007/2008榨季的2.79亿元、29.98万吨、9.66亿元分别增加4.56亿元,9.38万吨、0.59亿元,增长163.4%、31.29%和6.1%。其中:云南康丰糖业集团公司在2012―2015榨季期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2.61亿元、1.48亿元。2014年末,公司入榨甘蔗达103.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4.38亿元,新植甘蔗面积7.09万亩,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昌宁恒盛糖业有限公司在2012―2015榨季期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1.68亿元、1.39亿元。2014年末,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3亿元,上交税金1200万元,2015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7亿元,上交税金1300万元。

(五)蔗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长期以来,保山市蔗糖产业的发展符国家、省产业政策导向,也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保山市充分利用“国家优势农产品开发”、“万亩高产创建”、“糖料基地县建设”等项目实施机会,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实现原料规模化生产,企业规模化运作,在生产经营中提高市场竞争力。根据蔗糖产业发展规划,保山市规划甘蔗种植县5个,包括昌宁、隆阳、龙陵、施甸、腾冲。“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甘蔗种植面积4.2万hm2,甘蔗农业产量315万吨,食糖产量36.9万吨。

二、保山市金融支持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保山市根据中央关于加快“三农”经济发展和农业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情况,适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在此背景下,蔗糖产业发展也得到了银行信贷资金、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等在内的金融支持,这为推进全市蔗糖产业化进程,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一)蔗糖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几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加强涉农企业金融服务和融资环境的改善,不断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了蔗糖生产加工企业的融资困难。据调查:截止2014年末,保山市金融机构对生产规模较大的两家蔗糖加工企业(康丰糖业、恒盛糖业)的贷款达到了5.31亿元,较2013年增加了0.28亿元,增长了5.57%。从机构类型看,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农行、农发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贷款用途主要集中在蔗糖生产加工、技术改进、原材料收购等生产、经营和管理环节。各金融机构在加大对蔗糖加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的同时,也加大了对企业的授信额度,为企业的融资创造有利条件,如:截止2014年末,昌宁恒盛糖业公司综合授信额度已达2亿元,其中:农业发展银行1.4亿元,农业银行6000万元。

(二)甘蔗等原材料的收购和流通的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近几年来,保山市以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环境为目标,以惠农支付业务为突破口,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支付服务布局,推动了辖区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为农村地区甘蔗的收购和流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金融服务平台。目前,保山市甘蔗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隆阳区潞江、芒宽等热带地区和乡镇,而近几年来,保山市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步伐,使农村金融服务实现了乡镇全覆盖。金融网点的恢复和建设,有效降低了当地群众办理金融业务的成本费用,为农村地区咖啡的收购和流通提供了较好的金融支持作用。截止2015年5月末,保山市共建成93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当年新增惠支付服务点162个,全市72个乡镇布放ATM终端251台、POS终端2,759台,发放银行卡220.08万张。全市建成“惠农金融综合服务站”76个,截止2014年末,全年累计发生惠农支付业务186.41万笔,金额4.54亿元,同比增长92.88%。

(三)金融机构对蔗糖产业的贷款品种不断创新

近几年来,保山市金融机构积极拓展“贷免扶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贷款”等贷款模式,在满足“三农”发展的多元化信贷需求,提升农业产业化金融服务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蔗糖加工企业的融资能力,扩大了其融资规模。如:昌宁恒盛糖业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建立“公司+专业村(组)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有效降低了向银行进行贷款的成本,增强了其融资能力。截止2014年末,保山市共有100个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贷免扶补+农户贷款”模式获得贷款2,409万元,14个合作社通过“助保贷”产品累计获得贷款7,630万元,贷款余额5320万元。与此同时,全市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将农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纳入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宽抵押品范围,有效满足了蔗糖企业生产经营信贷资金的需求。截止2014年末,保山市农村住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抵押贷款总计达8.77亿元。

三、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保山市蔗糖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初步显示出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蔗糖产业有望成为保山市的一个优势支柱产业。但从发展的趋势和潜力上看,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一)基础设施滞后,甘蔗种植较为困难

一是甘蔗种植区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目前,保山市热区用于甘蔗种植的坡地占全部甘蔗种植面积的85%以上,且大多数自然环境较差。由于甘蔗种植区面积难以巩固,蔗糖加工企业和各级政府对蔗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致使甘蔗种植区水利基础设施与蔗糖生产原料发展不相适应,甘蔗种植区基本集中在水利灌溉条件差的区域,甘蔗种植区域海拔从1400米至1800米。二是甘蔗种植比较效益较低,成本较高。据对全市甘蔗种植区调查,甘蔗每亩种植的收益仅为735元,而种植一亩甘蔗的工价从2005年的每亩80元已上涨到2013年每亩400元。

(二)科技推广乏力,生产成本较高

一是由于全市甘蔗种植面积基本上都在边远山区的陡坡地块上,且连片种植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目前,每吨甘蔗仅砍收费用就达120―180元/吨,占甘蔗销售价格的比重达28.6―42.9%。二是科技推广乏力。抗旱、抗寒、高糖的优良品种推广缓慢,种植占比较小,加之道路、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甘蔗种植管理粗放,基本属于广种薄收发展模式,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管理理念。三是制糖成本较高。近几年来,受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影响,全市制糖企业蔗糖生产成本普遍呈现上升趋势。如:2014/2015榨季,云南康丰糖业公司其甘蔗成本、人工成本、完全成本分别为3100元/吨、210元/吨、5730元/吨,较2012/2013榨季分别增加了261元/吨、31元/吨、56元/吨;昌宁恒盛糖业公司甘蔗成本、人工成本、完全成本分别为3467元/吨、321元/吨、6038元/吨,较2012/2013榨季分别增加了106元/吨、16元/吨、476元/吨。

(三)蔗糖生产加工企业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成本较高

一是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间接融资比重过高。从保山的实际情况看,蔗糖生产加工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的融资渠道。从融资结构看,银行信贷资金所占比例较大,直接融资比重偏小。蔗糖产业资本市场发展明显滞后,尚未有蔗糖生产加工企业上市融资,也无使用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二是部分蔗糖生产加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随着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部分蔗糖生产加工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大,企业盈利受到影响,导致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而目前,保山市蔗糖加工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由于前期投入资金大,因抵/质押资产价值低而引入的担保费用较高。据调查,蔗糖加工企业仅担保费用高达3%/年,外加保证金(本金的10%-20%)及银行贷款利率,综合融资成本最高达到上20%。

(四)蔗糖产业缺乏精深加工企业,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一是由于制糖企业分散,导致制糖剩余物集中加工处理难度较大,不利于综合产品的集中开发利用,从而导致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低,企业排污处理、节能减排设施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费用高。二是蔗糖产业转型升级较为困难。目前,保山市绝大多数蔗糖加工企业基本上仍以收购原材料,进行初加工为主,且没有统一的生产质量标准,普遍存在初加工落后,深加工困难的生产格局,从而造成蔗糖生产加工企业“散、小、乱”等现象,导致蔗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受到了极大制约。

四、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一)加大巩固蔗糖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一是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优势甘蔗种植区水利设施、道路和高产稳产蔗田建设力度,不断改善优势甘蔗种植区的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单产水平。同时,各级政府和制糖企业要加大对蔗糖生产特别是蔗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在良种补贴、机耕、农膜、化肥和配套项目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加大甘蔗机械化推广应用水平,做好新型栽种、农机具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引进抗旱、抗寒、高产高糖品种推广种植力度,提高甘蔗优良品种面积及产业量比重。三是要强化甘蔗种植科技措施的推广,切实加快甘蔗耕作栽培制度改革步伐,改变保山传统上形成的春植蔗种植方法,实行以冬植蔗为主,秋植蔗为辅。

(二)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一是各制糖企业要改变多年来一直生产白砂糖的状况,要与国内一些食品、饮料企业合作,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要大力开展副产品、蔗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切实降低制糖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二是积极推进蔗糖产业化进程。对现有企业鼓励采取兼并、收购、重组、联合、控股等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实现跨区域资源配置,并通过优化组合、集约经营,实现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努力打造蔗糖加式企业群体和产业集群。三是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战略合作企业,培育扶持1-2户规模大、起点高、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强的企业,带动和引领蔗糖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的跨越式发展。

(三)加快构建多样化的融资体系,拓宽蔗糖产业融资渠道

一是切实加大有效信贷的投入力度。各金融机构要根据蔗糖产业发展的需要,创新信贷品种,改进金融服务,积极拓宽蔗糖产业贷款担保、贷款抵押的有效途径,鼓励担保机构开展蔗糖产业贷款担保业务,努力满足蔗糖生产加工企业的信贷需求。同时,各涉农金融机构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积极支持蔗糖种植业发展。二是积极构建直接融资体系。地方政府要加大对蔗糖加工龙头企业上市的培育力度,鼓励、支持和培育符合条件的加工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股权、债券等方式,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助推蔗糖产业发展

一是创新担保手段,探索和完善以知识产权(商标、专利技术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银团贷款、产业链融资及第三方担保的贷款方式,重点加强对蔗糖精深加工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并提高农户的小额信贷额度。二是参照当前开展的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探索通过成熟甘蔗收益权的抵押贷款,盘活资源,培育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增加对原料种植及生产加工环节的信贷投入努力满足甘蔗产业发展的信贷需求。三是加快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各保险公司要积极探索适合蔗糖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将甘蔗种植、糖业生产、蔗糖产业投资等涉及的农产品纳入农业保险范畴,鼓励发展以产品订单为依据的跟单农业等保险品种。四是对管理规范、实力雄厚、有还款保障的正规合法专业合作社,金融机构应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经济作物收益权抵/质押等手段给予信贷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言春等.新形势下如何发展保山蔗糖产业[J].黑龙江中国糖料2014.1.

[2]吴益娟.李雪珍.郭家文.云南蔗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广州.甘蔗糖业.2014.4.

[3]邓军.蔡晓琳.中国蔗糖产业布局及发展对策[J].广州甘蔗糖业.2011.1.

[4]陈国灿.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保山.保山工业和信息化.2014.2.

作者简介:范应胜(1978-),男,云南保山人,经济师,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保山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经济金融。

上一篇: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积极“触电”,打造符合农信机构实际的涉农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