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13 01:53:47

浅析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农村商业银行是我国农村经济重要构成部分,对财务工作进行风险管理,对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阐述农村商业银行实际运行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期新发展背景,探讨农村商业银行如何对自身财务风险管理进行优化。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是指由财务结构不科学、融资活动不恰当等行为带来的预期收益下降,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使得金融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愈演愈烈,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确立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财务安全管理带来一定挑战。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期,农村商业银行只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为广大农村建设提供全面服务。

一、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进一步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进而使财务管理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将管理对象从有形生产要素逐渐转化为无形生产要素,使企业能够最大程度规避风险因素。

(一)风险管控方法落后,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传统风险管理体系、方法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需求,导致风险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且无法对财务管理产生积极作用。随着农村商业银行不断发展与壮大,很多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运行风险。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因此常常导致风险管理缺少准确和理性判断。例如,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后,会增加外汇、黄金、债券、网上银行及理财等新型业务[1],若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则会给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带来制约。

(二)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管理制度缺失

商业银行开展风险管理,对自身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农村商业银行却未能将财务风险管理应用其中,严重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常常导致很多财务数据、信息丢失。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很大缺陷。也就是说,没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为风险管理提供保障,会导致风险涉及范围、风险管理制度无法广泛深入到财务管理中。例如,由于缺少制度作为有效保障,导致很多工作岗位中的相关人员不能切实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使各岗位职责划分不清、工作效率低下。

(三)风险信息不准确,业务运作环境愈加复杂

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后实行股份制,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更为广泛,给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会计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经济决策依据,但是由于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从实际情况出发,且缺乏道德、文化因素的制约,导致财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因此不能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约束,进而出现严重的财务风险。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制度下,农村商业银行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例如政策、法规、经济发展等因素,可导致财务风险管理目标与实际出现一定偏差,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风险性。

二、加强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迅速,若能保证财务风险管理处于稳定状态,则会进一步促进农村商业银行资产稳定、健康发展,进而为服务“三农”建设夯实基础。

(一)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增强财务风险预测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是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良好的工作制度需要人员来践行,因此要对风险管理人员执行力、责任心进行深化和培养。面对日趋复杂银行业务,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个人能力,注重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定期组织活动对其开展技能培训,提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同时,要加大信息化技能的普及力度,使财务管理人员自身技能能够与新时的发展背景相适应。努力学习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扩展知识覆盖面,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升财务风险预测的能力,并能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风险的措施,进而促进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创造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环境

1.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受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在众多的农村商业银行中,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很多财务管理科工作流于表面。为有效提高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农村商业银行要不断探索内部管理环境建设方法。为此,首先要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意识进行不断强化,例如可通过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增加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例如,可将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考核目标中,进而及时对相关人员产生督促作用,避免出现重大财务问题。签订财务风险的责任状,严格明确各部门风险管理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财务风险事故,要及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必要时采取相应处罚措施,进而做到赏罚分明。

2.建立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鉴于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传统风险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应将将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在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2]。例如,建立安全账户,完善信息监管体系,改变以往管理无序的混乱局面。建立财务管理利用反馈系统,实现贷款发放、资金投放和现金回笼三个层面的信息一体化管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可立即终止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

3.正确执行财务风险管理自评制度:要对内部控制效果正确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不断完善。为确保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持续有效,防范财务管理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内控流程自评工作,在自评中及时发现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并要求相关部门制定管理制度和整改措施,强化重要管控点执行到位。

(三)建立长效风险管控机制、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整改

针对财务风险识别、评估、预防与控制,农村商业银行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将财务风险预防、控制视为关键环节,通过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应变能力,将风险因素及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同时,财务监督也是降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最大限度发挥出审计和监察的职能,建立上下连贯、纵横协调的网络机构,实现全方位监督效果。例如,通过加强对干部履职进行监督,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水平。针对离任中层干部,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建议,并要求相关部门做出整改,同时进行督办[3]。再如,适当采用激励机制,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推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同时,要对重点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实际反馈情况进行风险因素排除。根据农村商业银行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监督制度,认真落实财务监督工作,使风险防控和财务管理有机的协同统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商业银行适应社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村商业银行改制成为必然。财务风险管理对农村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指标,建立长效风险预警机制,并培养大批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才,能够促进现代化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虽然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运行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不足,但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对风险管理进行不实践、创新,农村商业银行竞争实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进而为广大农村地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邱卫林,雷芳.新经济环境下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管理浅析[J].财会通讯,2011(3).

[2]魏滔.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以台儿庄农村商业银行为例[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3,05(26):903-905.

[3]徐谢华.江门农村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方案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2013,04(01):209-213.

上一篇:浅析中国投资银行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保山市蔗糖产业发展及金融支持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