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隆阳区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9 02:48:00

保山市隆阳区小粒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保山市隆阳区咖啡产业仍以传统种植为主,产业化程度低,传统分散的经营模式在整个产业中占据了主导,“买难卖难”的短板日益突出。结合隆阳区小粒咖啡生产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粒咖啡;生产现状;问题;对策;云南保山;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265-02

保山市隆阳区小粒咖啡从1952年大规模种植以来,已有60多年的历史。尽管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但从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等环节均没有走出一条适应高原特色的发展模式,辖区内仍以传统农业观念为主,产业化程度低,传统分散的经营模式在整个咖啡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2012年以来受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国际咖啡市场不景气,国内市场难以拓展。近几年来,邻近的德宏后谷咖啡公司生产量降低以后,出现了德宏州咖啡反过来充斥隆阳区市场的情况,形成企业(合作社)资金链短缺而“买难”,由于价格低,咖农不愿出售而“卖难”的怪圈,这一利益链接机制对咖啡产业将是致命一击。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补齐隆阳区咖啡产业存在的短板,增强咖啡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当地咖农增产增收,隆阳区亚热带作物技术推广站组织对热带区咖啡进行详细的调查,以期为高原特色产业――咖啡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1-2]。

1 生产发展现状

隆阳区热带区位于东经98°44′~99°05′,北纬24°46′~25°33′的潞江峡谷。该地区以山地、坡地为主,且起伏较大,土壤肥沃,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潞江大峡谷所产的“保山小粒咖啡”与众不同的高贵品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中国云南小粒咖啡”,是我国极少数被世界公认的农特产品之一。有详查耕地面积3.07万hm2,区域内最低海拔640 m,年均气温21.3 ℃,年均降雨量747.6 mm,日照时数2 518 h,无霜期357 d,属典型的干热河谷区,是咖啡种植的最佳适宜区。该区域的特产――小粒咖啡产量约占全国咖啡生产总量的1/3,内在品质经巴西专家鉴定为世界一流[3-5]。

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保山小粒咖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于2012年4月1日开始实施,加快了隆阳区小粒咖啡的国际化进程,增强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截至目前,全区共注册有咖啡加工企业50 家,规模企业有云潞、天力、农庄、比顿、十岸、新寨、合美、金潞、骄阳、大红坡、波邦、高老庄、亚通、景兰等咖啡公司,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户(云潞、合美)、市级企业6户(新寨、金潞、比顿、波邦、亚通、高老庄),企业主要以初加工原料销售为主,深(精)加工企业主要以焙炒豆、速溶咖啡为主,加工企业有云潞、天力、新寨3家,年加工焙烤豆600 t,速溶咖啡2 100 t,加工量占全区总产量的15%左右;焙烤豆、速溶咖啡主要销往意大利、新加坡、缅甸和国内市场。咖啡豆主要销往德国、英国、比利时、美国、沙特、也门等国和上海、广州等地,但现有咖啡专业合作社63家,有成员2 393户,仅占咖农的14.5%,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任重道远。

全^共有潞江、芒宽、杨柳、蒲缥、瓦马、瓦房等6个乡镇和潞江农场、新城农场、知青农场、热经所等单位的82个村(队),385个村民小组,15 560多户农户种植咖啡。截至2016年末,全区咖啡总面积1.23万hm2,咖啡豆产量31 000 t。由于2016年前期雨水偏多,高海拔咖啡正值此时,臭豆(三级米)增多,品质下降,5月以来对8个高海拔村的咖啡户调查统计约有8 000 t臭豆,产值目标难以实现。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质资源危机

2015年4月组织对全区咖啡地方老品种调查,通过逐村入户了解调查,现有的老品种小粒咖啡主要是铁毕卡、波邦2个品种,种植面积约为35.2 hm2,主要分布在新城农场20 hm2、潞江农场7.33 hm2,潞江镇赧亢村0.67 hm2、库老村0.67 hm2、香树村0.33 hm2、芒柳村5.67 hm2(其中一种植大户种植3.67 hm2)、芒宽乡芒合村0.53 hm2,其他村在部分农户房前屋后有零星种植。从种植面积来看,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一是老品种小粒咖啡品种提纯复壮滞后。铁毕卡、波邦2个品种自1952年引进种植以来,到1995年共42年的时间里,没有专门机构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工作,种性退化严重,主要表现在:抗锈病能力弱,生长期锈病严重,主干枝节稀疏,利于旋皮天牛成虫飞迁、交尾、产卵,对咖啡危害较重;产量大小年现象突出。 根据调查,锈病的发病率达到65%以上,天牛危害率达到34%以上,病虫防治投入大、成本高。二是老品种小粒咖啡丰产性差。铁毕卡、波邦2个品种节间距长,台间距大,客观存在着花芽比新品种少30%左右,产量难以提高。根据调查,在同等管理条件下,新引进的品种卡蒂莫平均产量要高于铁毕卡、波邦2个品种35%以上,而且老品种大小年突出,秃顶(枯死)现象突出,小年产量仅有卡蒂莫系列品种的50%。三是优质优价得不到体现。尽管老品种小粒咖啡品质被国内外认可,获得过不少荣誉,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家咖啡企业专门针对老品种小粒咖啡的优良品质打造品牌,没有人专门收购老品种咖啡。即使有少部分的铁毕卡,也未受到关注和青睐,导致优质不优价(调查得知仅比卡蒂莫高1~2元/kg)。在同等价格面前,农户(企业)为追逐利益,只选择高产的新品种而大量淘汰老品,导致老品种小粒咖啡种植面积越来越少。

2.2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隆阳区大面积咖啡园位于水利条件差的地方,二半山坡地面积达8 200 hm2,基本没有灌溉条件,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靠天吃饭的情况非常突出。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治理、农业中低产田地改造、国家巩固退耕还林等项目都没有对咖啡种植地块进行过投资建设。近几年来,由于冬春干旱已成常态化,严重干旱对于咖啡开花坐果造成极大的影响。

2.3 低产咖啡面积大

大部分咖啡面积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地方,运输成本较高,7年树龄以上的咖啡面积达到5 333.33 hm2,占全区咖啡面积的45.71%,因种植时间长,中耕管理跟不上,忽视了配方施肥,单产普遍低于100 kg。加之部分咖啡园分布于海拔800 m以下,此区域气温高,昼夜温差小;降雨量小,蒸发量大;空气较干燥,花期早(一般集中在3―4月),果实生长期正值高温多雨季节(5―9月),果实成熟较快,具有高温逼熟作用,故咖啡豆不饱满,而且品质难以提高,对咖啡产值效益的提高有较大影响。

2.4 产业化水平低

全区目前虽然有50户咖啡加工企业,但多以咖啡豆营销为主,对咖啡产业链投入少。由于咖啡干燥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开始干燥就不能再回潮。2016年咖啡晾晒效果差,雨水偏多导致臭豆价格偏低(6.0元/kg),咖啡增产不增收,挫伤咖农积极性。若有配套的烘干设施便可降低咖农损失,缺乏引领咖啡产业发展的强势龙头企业,企业弱、小、散,品牌多、乱、杂,精深加工量小,产业链短,综合实力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带动能力不强。

2.5 市场价格波动大

从2011年的24元/kg持续下滑到目前的12元/kg,下跌了1/2。投产咖啡园按1 950 kg/hm2咖啡豆计算,需投入化肥3 000 kg/hm2,按1.65元/kg计算,需投入4 950元/hm2;农药1 200元/hm2;鲜果采摘人工费7 200元/hm2;鲜果加工(脱皮)1 050元/hm2;管护、晾晒等用工费7 500元/hm2,咖啡平均成本21 900元/hm2左右,按咖啡豆市场价12元/kg计算,咖啡平均产值仅23 400元/hm2,效益仅1 500元/hm2。影响了咖农种植、管理的积极性,有少部分咖农已支撑不住,开始翻挖咖啡改种其他作物。

3 发展对策

3.1 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多年实践,保山小粒咖啡种植最佳海拔为1 000~1 400 m,为打造精品,建议海拔1 000 m以下地区逐步退出种植,其主要原因是低海拔区域水利条件好的耕地种植蔬菜经济效益远远超过咖啡。有序推M海拔800 m以下区域咖啡向800~1 400 m最佳适宜区集中,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的原则,突出一村一业,打造333.33 hm2以上的重点村20个,其中万亩村3个,333.33 hm2以上的村17个。结合咖啡产业发展和铁毕卡、波邦2个老品种小粒咖啡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优化布局,按照规模化发展的原则,将老品种小粒咖啡布局在潞江流域海拔1 000~1 200 m之间的潞江镇赧亢、库老、香树村、芒柳、白花岭等5个村和新城农场等最佳适宜区,以村民小组(队)为单位,依次推进,规模发展,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老品种小粒咖啡种植区域,带动老品种小粒咖啡产业发展。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参与到老品种小粒咖啡产业发展上来,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种植规模,建设老品种小粒咖啡种植基地。针对10年树龄老咖啡进行台刈改造,间(套)遮荫树(芒果、坚果、香蕉等作物)提高效益,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3.2 加强基础建设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将符合条件的咖啡种植区域列入国家巩固退耕还林项目补助建设,并借助旱作节水农业、五小水利工程示范县项目的机遇,加大中低产田(地、林)改造力度,进一步改善以水利灌溉条件为主的基础设施,切实加大咖啡园区基础设施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使咖啡园水利化程度提高到60%以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种植户积极性,保护产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3 强化科技推广

各级对咖啡产业投入资金,多数使用于咖啡生态园建设和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在加大良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方面投入太少。加强对现有咖啡良种的提纯复壮,保证小粒咖啡品种的纯度;咖啡育苗、种植、整型修剪、台刈、间(套)遮荫树(芒果、坚果、香蕉)、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初加工等技术环节应安排适当资金,保证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生产,将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深入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加强咖啡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加大生物农药、杀虫灯、性诱剂、色板的推广应用,从源头上保障小粒咖啡质量安全,保证各项技术落实到位;以培育职业咖农为主,提升咖啡生产科技水平;进一步加大低产咖啡园的改造,提高单产效益。

3.4 壮大龙头企业

切实抓好咖啡的标准化生产、产地品牌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提升企业的产品加工水平,打造知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按照“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基地、培育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的要求,着力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集聚现有企业的人、财、物力,组建产权明晰、目标统一、管理规范的龙头企业,突破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带动能力。注重招商引资,积极制定有关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创新思路,大胆走出去与外地实力强的大企业强强联合,争取更多的订单,解决全区咖啡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努力打响云南保山小粒咖啡的名片。

3.5 加大宣传力度

将咖啡产业发展与高黎贡山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借力农业庄园建设,以新寨咖啡为主,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文化、有展示”的要求,着力打造 “咖啡精品庄园”,发展“咖啡文化”“咖啡之旅”,把咖啡生产、体验、品尝与旅游有机融为一体,提高小粒咖啡在国内、国际的知名

度,助推小粒咖啡产业发展。

3.6 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大投入,努力建立一批运作规范、结构紧密、监督到位、带动力强的咖啡专业合作社,咖农的入社率达90%以上。构建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提高对咖农的服务水平,为热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 参考文献

[1] 黄家雄,吕玉兰,文志华,等.关于加快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建议[J].云南农业科技,2010(4):10-12.

[2] 张媛,朱鹏.云南咖啡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广场,2011(4):97-100.

[3] 张洪波,周华,李锦红,等.云南小粒种咖啡荫蔽栽培研究[J].热带农业科技,2010(3):40-48.

[4] 李莘.云南咖啡产业发展可持续性研究[J].思想战线,2010(增刊2):98-100.

[5] 李文伟.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提升对策[J].热带农业科技,2009(4):19-22.

上一篇:论医院财务风险的形成及控制与防范对策 下一篇:PVB包膜活性炭吸附血液中分子毒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