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是政策一体化

时间:2022-10-20 04:36:04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是政策一体化

摘 要:造成河北与京津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落差大。北京和天津处于政策的高地,河北处于政策的洼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明显的短板。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是要缩小,而不是扩大差距,应该把拉平京津冀的政策差距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天津的差距缩小了,就能够为北京、天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差距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5)01-0007-02

亲自推动倡导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且把它作为国家战略,河北人民倍感振奋,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配合国家部委搞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主动拜访对接北京和天津,与两市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围绕形成共识的事项主动作为。省委书记周本顺、省长张庆伟多次强调,河北要牢固树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观念,需要河北扮演什么角色,我们就演好什么角色,不以河北一地之小私损害京津冀三地之大公;影响京津产业转移的事情坚决不干,影响三地生态环境的项目坚决不上。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推动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领域率先突破,各项工作有序展开。目前,京津冀三地也正在全力推进合作,比如说,打通断头路,实施交通一体化;我们在交通部的指导下,三地正在加快打通20多条高速路和省级干道。另外,北京市政府和首钢每年计划各筹资20个亿,五年共筹措200个亿,在唐山曹妃甸建设总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现代产业发展实验区;河北、北京正在共同推进建设北京新机场临港经济区;河北、天津各投资10个亿,组建了渤海港口集团;京津冀三地和铁路总公司拟出资100个亿,组建京津冀轨道交通投资公司。在三地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在稳步推进。我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对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讲三点意见。

第一,产业合理分工和融合,是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协同发展、加速产业融合,这抓住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问题。京津冀21.6万平方公里,1亿多人口,没有强大的产业支撑是不行的。河北省有18.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7 300多万人口,经济规模今年可以达到3万亿以上,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河北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300多个,仅次于江苏和山东。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了欧洲水平,有500公里的海岸线,拥有最好的天然良港,吞吐量已经达到9亿吨,沿海还有6 000平方公里的盐碱地和滩涂,具备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土地等要素保障条件,是现代工业和城市发展的理想布局地。但是,河北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十分突出,产业层次偏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比较严重,传统产业在产业中的比重比较大,而高新技术和服务业严重不足,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转向更加注重人民得到实惠,从牺牲环境的发展转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转向更加依靠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努力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道路。我们迫切希望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河北产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把河北打造成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为京津冀空气质量根本好转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最近,作出关于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指示。他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京津冀三地应该加快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为国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作出贡献。北京、天津创新资源富集,特别是北京有全国1/2的两院院士,1/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4的全国重点院校,又有大批央企、知名民企、外企的总部经济,高端产业发达。但是我们相比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只有长三角的1/2,不足珠三角的1/3,人均GDP分别为长三角、珠三角的76%和61%,其主要原因是行政壁垒造成科技创新资源在区域内流动不畅,三地各自为战,缺乏协同,优质要素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应该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障碍”的要求,整合创新资源,打破各自为政、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碎片化现象,充分发挥北京、天津的创新优势,把河北作为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基地,共同推动产业向高端发展,把创新优势变成京津冀的产业优势。

第三,缩小差距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河北是北京、天津水资源的供应地,也是矿产资源、工业原料、电力和农产品的主要供应地,还承担生态屏障建设、首都社会治安护城河的重要责任,在生态治理、社会治安方面投入巨大,为京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去年以来,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实施“6643”工程,就是要减少6千万吨钢、6千万吨的水泥、4千万吨煤炭、3 600万重量箱的玻璃,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目前全省已经完成压减钢铁产能2 434万吨、水泥4 475万吨、平板玻璃2 191万重量箱、节煤3 200万吨,关停各类污染企业8 000多家,并对606家主要污染物排放企业严格要求必须上治污设施。

这次APEC会议期间,河北停产限产企业达到8 430家,停工工地5 825家。前三季度我们省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12.7%,全省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5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减少了11天。但与此同时,河北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经济发展伤筋动骨,前三季度我们的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国都排在倒数第三位,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河北进入了20多年来最困难的时期,而且河北是京畿重地,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责任重大。如果只有大面积停产歇工的企业、大量职工下岗,没有新项目、新的就业岗位,群众收入和生活无法保障,怎么维护和谐稳定的局面?

从历史上来看,在改革开放初期,河北的人均GDP和江苏、广东是一个水平,而且还高于浙江、山东、福建。但是到了2013年是个什么情况呢?河北的人均GDP是38 716元,只相当于广东的66.1%、山东的68.7%、江苏的51.9%、浙江的56.6%、福建的66.9%,也低于全国41 908元的水平。现在,河北与北京、天津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显著,人均生产总值不足北京、天津的一半,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北京、天津的1/5左右,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河北与京津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政策落差大。因为河北没有东部先行先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河北也不是,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些政策河北都没有。北京和天津处于政策的高地,河北处于政策的洼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明显的短板。北京的科技企业,科技成果只有1%到河北转移,50%是转移到了江浙和广东。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是要缩小,而不是扩大差距,应该把缩小河北与北京、天津的差距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目标。最近,指出“目前三地差距较大,不能搞齐步走、平面推进,也不能继续扩大差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请求国家各部委给予河北更大的倾斜、更多的支持,重大生产力多向河北布局,我们也注意到,国家的科研院所布局在河北的数量非常少,比如说中科院40多个各种科研院所,在河北只有1个,是很少的。我们也希望政策向河北倾斜,拉平京津冀的政策差距,通过协同发展让强者更强、弱者变强。河北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文化底蕴都是全国最好的省份之一,完全有条件发展得更好。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天津的差距缩小了,就能够为北京、天津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文系作者2014年11月26日在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上的致辞,内容略有删减,题目是本刊所加)

Key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the Policy Integration

Yang Chongyong

(The People's Government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

Abstract: The main cause of the huge gap between Hebei and Beijing-Tianjin is policy drop. Beijing and Tianjin in the highlands of the policy, Hebei in the low-lying land policy, is the obvious short board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to reduce, rather than widen the gap, which should put the flattening of Beijing-Tianjin-Hebei policy gap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Beijing, Tianjin to narrow the gap, it can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them.

Key words:Beijing-Tianjin-Hebei;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Policy; Gap

上一篇:通过协同创新快速融入京津创新体系 下一篇:舌尖中国招牌年菜 乐享神州春节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