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德课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

时间:2022-10-20 03:51:24

浅谈品德课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发展观已被人们认可和推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我积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激情,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敞开自己的心灵,接纳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感化和陶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境”是教学环境,既指外部环境,也指教学中师生双方的关系。“情”指洋溢在“境”中的教学双方即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学生的情感。情因境生,境为情设,情与境和谐统一方为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播放乐曲”等。实行情境教学,也可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如学习《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吟诵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接着我提出问题:“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作为子女我们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或者爱心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举例说明你对父母爱的理解。”这样在问题情境中学生展开讨论,因为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他们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都急不可待地把自己在生活、学习、交往以及成长中父母对自己的关心、照顾以及对自己的任性、无礼甚至是粗暴态度的包容与迁就一一列举了出来,有的还讲述了一件具体的事。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每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虽然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由此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孝敬父母是我们的天职,引导学生从我国的传统美德、子女应负的法律责任方面来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这就为学生探讨“如何孝敬父母”做了充分的准备,不仅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为今后在实际生活中尊重父母、孝敬父母提供了可能,从而真正达到了品德课的育人作用。又如设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课的导入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孔子》的片段,节选了孔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挽救了陪葬小奴隶生命的场面,从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就在于以己度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能强加于人,由此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不仅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紧扣学习主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兴趣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就得做到如叶圣陶所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这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并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政治课的内在动力。通过情境的体验能培养并调动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不言代价与回报》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小城变成了废墟,此时,救援工作开始了……我事先准备了写有医生、记者、救援战士、志愿者、领导、民政部门、食品用品生产经营者、被困人员等不同的小纸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取其中一个角色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这个角色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会付出什么代价?收获什么?这样在虚拟的真实情境中进行新课,让学生自觉地体验感受到每一种角色在承担不同责任时,往往会获得到不同的回报,同时也可能付出时间、精力、体力甚至是责罚或生命的代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呢?这样自然贴切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反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初中政治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事实说话,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学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课时,我提前组织学生扮演几个角色:一顾客、一售货员、一保安、一旁边者。过程是:顾客到超市买面包,挑选后付款,出门时被保安搜身,回家吃完面包后呕吐、腹泻。看完小品,组织学生讨论:“消费者有什么权利?这个顾客的哪些权利受到侵犯?保安的行为合法吗?顾客该怎么办?”。这样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总结,在情境体验中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让学生越学越想学,越爱学。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那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努力尝试和创新多种教学方式,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不断丰富学生的体验和认识,打开学生心灵,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情感、细腻的感悟,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达到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

上一篇: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下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写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