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社会原因调查及对策

时间:2022-10-20 03:35:00

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社会原因调查及对策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不仅要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初中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本文以社会的角度为切入点,分析初中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研究其对策,以望使城乡结合部的学生得以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社会原因;对策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这里的人口流动性很大,既有大量的外地人员流入,也有大量的本地人口流出。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完成作业或抄别人作业,字迹潦草,怕考试、恨老师、恨学校,找各种借口旷课逃学等等。我们课题组曾经对我校七年级的247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发现49.7%的同学有一些厌学情绪,41%的同学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只有9.3%的同学没有厌学情绪。

造成初中生厌学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等,不一而足。

一、城乡结合部初中生产生厌学的社会原因剖析

社会上的哪些因素对初中生的厌学情绪起到了催化作用呢?我通过走访、跟学生谈心、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到,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种:

1.受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家长供孩子上学的目的,除了有必要让孩子学习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考大学,找到一份稳定、高薪、轻松的工作,来改变前途与命运。但现在很多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就业门路,还给家里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令许多怀揣“读书改变命运”梦想的家长和学生望而却步。

2.受网络、黄色书刊、影像图片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视频、图片、图书、电子书、网络游戏等在社会上的传播,对涉世不深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产生了消极影响。

3.受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在招工、招干、招教等考试中任人唯亲,代考、替考现象时有发生,使学生认为考得再好,没关系也不行。这种现象助长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4.受教育体制的影响。现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每次考试,凡是参加中考的学科,都要从尖子率、优生率、合格率、平均分以及综合考核等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和排名,以考试分数论英雄。有些学习困难生就会成为老师的“特保”,被老师轮番找去谈话、轮番去补习。他们没了喘息的机会,承受不了这种“厚爱”,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

5.受政策的影响。有部分学生是外来打工子弟,他们随着父母来到这里求学,可是户口仍在原籍。按照现有的政策,学生必须回到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这些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没在家乡读书,使用的教材不一样,即使考上了高中也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回去又无法跟家乡的考生竞争,所以自暴自弃了。

二、解决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厌学情绪的策略

对厌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不是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配合。只有建立社会化的教育网络系统,多方面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功能。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感受知识的伟大力量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国家繁荣富强的巨大作用,使他们从思想上明确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

2.改革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首先,改革高考政策。允许学生在学籍所在地参加高考,解决初中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安心学习。其次,给大学生创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

3.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如杜绝未成年人进网吧、对企业招聘未成年等得监管。

4.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初中非毕业年级学生下午放学时间较早,这时有许多家长还没下班,教育管理存在着家长缺位和管理空白的现象。为了填补缺位,应在村委会、居委会创办青少年活动中心,聘请退休教师或大学生等来免费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费用由政府和家长共同承担。

5.加强学校周边的治安管理。设立流动岗哨,派治安民警或联防人员巡逻,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安静、安心的学习环境。

6.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对学校、教师、学生多作正面报道,多树正面典型。比如大力宣传办学质量高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歌颂敬业爱岗、关心学生的教师的先进事迹;表彰品学兼优的青少年的感人故事等,以此来弘扬正气。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梁启超先生早己说过:“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愿我们全社会的人携起手来,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让幼小的心灵不再飘忽,让迷途的羔羊不再迷茫,安安心心地坐在教室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上一篇:谈谈怎样让学生“动”起来 下一篇:学习型组织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