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慧城市建设找个“管家”

时间:2022-10-20 03:19:49

为智慧城市建设找个“管家”

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的重要途径,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重点领域。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羁绊着城镇化进程,制约着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迈进。针对此种情形,“管家”般的顾问式服务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大助力。

智慧城市“路漫漫”

智慧城市建设之路漫长且不易,就目前看来,存在以下几大问题:

建设方向模糊。一方面,对智慧城市内涵精髓认识不清。有的地区没有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不能一蹴而就;有的地区认为将所有信息化项目拼装打包或单项信息化建设即为智慧城市,忽略顶层设计;有的地区认为智慧城市是脱离原有基础的再造工程,未认识到城市原有城建设施、IT基础设施、各种信息化系统均可被整合利用。许多地方的智慧城市普遍偏重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容易造成投资浪费和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下,建设效果不佳,导致智慧城市不“智慧”。

另一方面,对城市自身建设条件认识不清。有的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真实需求判断和综合协调,为追求政绩盲目跟风,未能辨明当地信息化建设现状,贸然规划上马;有的地区“贪大求全”追求一步到位,投入巨额购买软硬件设施,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些问题易使智慧城市建设与实际需求相脱节,导致实际投资与预期效益相差甚远。

标准规范缺失。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覆盖领域众多,致使所需开发的系统庞大复杂。这些系统软件重用性高、信息共享性和系统互操作性强,若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对其进行约束和指导,未来“信息孤岛”极易成为“智能孤岛”,阻碍信息资源整合,使信息横向难以连接,纵向难以贯通。

另一方面,各地普遍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无法对建设成果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检验,不利于项目后续完善与提高,导致智慧城市推进难以形成长效机制。

项目监管乏力。政府部门由于编制受限,信息化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而业务部门人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又不够深入,因此政府自身难以提供完整详实的项目需求。而传统的软件企业作为承建单位对政府业务及管理规律普遍缺乏认知度,通常只能根据政府所提出的需求框架,进行自我消化与理解,这样易造成所开发的软件系统与实际需求及规划初衷相偏离。同时,软件开发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难以发现偏离并予以及时纠正。

安全隐患突出。一方面,政府过度依赖“权威”企业为智慧城市埋下建设安全隐患。智慧城市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所谓的“权威”企业多为应用软件等领域专家,故往往注重应用软件开发,忽视从政府管理角度进行全局规划。同时,当前政府过度依赖这些“权威”企业为其制定方案、实施建设,而承建单位因受专业局限和利益驱使,不仅自身容易出现规划和建设漏洞,还对其他企业参与其中变相设置进入壁垒,为科学合理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埋下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政府过度依赖外企为智慧城市埋下信息安全隐患。很多城市对智慧城市的规划、系统、设备、信息资源等缺乏安全统筹考虑,过度依赖国外厂商的解决方案,采用国外信息技术和产品建设城市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易受泄露,重要系统易被攻击,交通、能源、金融、社会管理等重要信息会为外所控,造成严重的信息安全隐患。

顾问式服务“走捷径”

引入既熟悉政府管理方式,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客观、中立的意见和建议,或许是较好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上述问题的一大“捷径”。

战略规划层面的顾问式服务。提供战略研究、顶层设计、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与前期设计等顾问式服务。通过战略规划层面的顾问式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方向指引。

战略研究服务指针对城市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调研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评估城市信息化水平,对城市重点产业布局、主要发展指标、周边竞争格局、功能载体布局、发展阶段评估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顶层设计服务指从城市发展全局出发,自顶向下进行信息化统筹和总体架构设计,推进城市现状分析、基础设施设计、目标架构设计、信息安全设计、互联规范和统筹建设约束,明确业务之间协同关系、系统之间协同和共享关系、各项任务的配合关系,设计目标架构的实现路径,从而指导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判断城市信息建设现状,为建设明确方向和重点。

可行性研究服务指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对智慧城市建设、部分建设、细分项目预算等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出具权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智慧城市制定短、中、长期规划提供依据。

建设实施层面的顾问式服务。提供立项申请、实施方案编写、评价体系设计、专家资源整合、专家诊断服务、项目监管等顾问式服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全面支持。

立项申请服务指组织经验丰富、专业程度高的专业团队,根据国家、地方关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文件、会议精神,对现有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城市特色与发展水平,将各类项目进行统筹、重组成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制定具体可考核、易实现的创建目标和实施方案,编制申报材料。

实施方案编写服务指针对智慧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内容,从工程的目标、框架、关键指标和建设模式等方面对重点工程处建设制定顶层设计、实施规划和可行性分析,促进智慧城市规划落实,指导建设实施,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

评价体系设计服务指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政府、企业、市民三类主体的智能治理、创新经济和市民幸福的水平、衡量基础的智慧环境水平、考察连接的智慧服务水平,从而指导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制定。

专家资源整合服务指组织信息化、社会管理、产业经济、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专家参与智慧尘世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技术文件的制定工作,参与创建过程指导及阶段性建设工作,评审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出具专业咨询建议。

专家诊断服务指在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针对在建、已建项目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单位提出的“疑难杂症”进行诊断、分析和评估,对后续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项目监管服务指项目监管服务借鉴建筑工程中的甲方代表概念。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比,甲方代表更加熟悉理解甲方意图,全程代表甲方参与项目,从前期调研设计、中期实施监督、后期验收维护,始终站在甲方角度,弥补甲方因专业人员不足、时间精力不足等方面的缺失,全方位保障甲方利益。

上一篇:浙江信息社会发展这两年 下一篇:移动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