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调查

时间:2022-10-20 02:06:53

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及主观幸福感调查

【摘 要】农村留守老人和农村非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差异,社会支持影响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加强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老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

2011年国家统计局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农村老年人人口已超过0.88亿[1]。中国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速度加快,老人在社会人群分类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村留守老人面对其身体衰老加剧,疾病增加,再加上收入不稳定,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都面临着严峻的问题[2]。针对老年人这个日益庞大的群体的研究虽然为数不少,国内对于留守老人的研究也显著多于国外,但在国内研究中,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老问题、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单一维度上,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相对较少,而这一研究从心理学、社会学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前瞻性意义:首先,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入手,切实关爱老人的晚年生活,使得老人的子女尽孝不盲从,不愚孝;其次,可以减少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加速城市化的进程。最后,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本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留守老人的生活质量,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提供实证研究的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浙江省的湖州、温州、杭州、绍兴、嘉兴等农村地区按照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留守老人148人进行调查,同时选取非留守老人194人作为对照样本。共调查农村老人365人,其中有效样本342人,样本有效率为93.7%。调查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布见表1。

表1 被调查老人的人口统计学资料(n)

年龄(岁) N 家庭结构类型 N 婚姻情况 N 文化程度 N 家庭经济状况 N

低龄(60~69) 168 非留守老人 194 配偶健在 247 小学以下 306 好 96

中龄(70~79) 110 留守老人 148 分居两地 23 中学 30 中 194

高龄

(80以上) 64 配偶去世 72 中专以上 6 差 52

1.2 方法

1.2.1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年龄、性别、家庭结构、婚姻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

1.2.2老年人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调查

采用王玲凤编制的《老年人社会支持评定问卷》[3]调查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该问卷共20个项目,包括支持对象、支持内容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其中1~13题均有5个选项,支持程度由低到高,分别记1~5分。14~17题选项中给出了支持的来源,可以选择无任何来源,也可以在给出的支持来源中选择一项或多项,每选1项给1分。18~20题按选项1~4分别记1~4分。得分越高,得到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4]调查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该量表由24个条目组成,分4个维度,正性、负性情感,正性和负性体验,得分越高越具有此种情感或体验。还可以计算出主观幸福感总分,得分越高,幸福感程度越高。

研究资料的收集采用入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受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文盲的老年人,由调查员读题,并将书面语言翻译成口头语言,让被调查对象作出自评。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能看懂问卷的老年人,采用发放问卷,由被调查对象独立填写的方式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用±s表示,采用频数分析、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双变量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的方法。

2 结果

2.1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分析

2.1.1 农村留守老人和农村非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除配偶支持、子女支持外,非留守老人和留守老人差异显著外,其余维度差异均不显著。且在这两个维度上,留守老人的得分均显著小于非留守老人。

表2 农村留守老人、农村非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s)

量表 非留守(N=194) 留守(N=148) t值 P值

配偶支持 13.28±4.30 11.75±5.16 2.924 0.004

子女支持 14.16±2.99 13.23±3.34 2.721 0.007

亲戚或朋友支持 15.20±5.13 14.44±4.80 1.399 0.163

团体组织支持 3.61±2.03 3.71±2.20 -0.441 0.660

情感支持 18.14±5.40 17.99±5.27 0.250 0.803

实际支持 18.61±4.32 17.80±4.80 1.638 0.102

对支持的利用度 5.59±2.01 5.99±2.34 -1.671 0.096

2.1.2 不同年龄、性别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比较

表3显示,除子女支持和团体组织支持得分差异不显著外,社会支持各因子评分年龄差异显著。配偶支持、亲戚或朋友支持、情感支持、实际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各维度得分,均表现为低龄组、中龄组显著高于高龄组,低龄组与中龄组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3 不同年龄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得分比较(±s)

量表 低龄 ①(N=71) 中龄②(N=45) 高龄③(N=32) F值 P值

配偶支持 13.75±4.10 12.40±4.53 6.41±4.46 32.720 0.000

子女支持 13.76±2.80 13.11±3.54 12.22±3.97 2.437 0.091

上一篇:城市水土保持的刍议 下一篇:独立学院公共数学课程的MOOC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