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0 11:53:34

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配合灸热贴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推拿配合电针联合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治愈6例, 显效16例, 有效5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治愈11例, 显效18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电针;推拿;神经根型颈椎病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20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体育锻炼减少, 伏案工作时间延长, 颈椎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探讨如何提高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采用在推拿治疗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临床效果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颈椎病患者, 有颈背部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恶心、呕吐等症状, 行颈椎X线片、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按第8版外科学神经根型颈椎病西医诊断标准[1]明确诊断。其中男47例, 女23例, 年龄27~67岁, 平均年龄(43 ±8)岁。中医分型:气滞血瘀型39例, 风寒湿型31例。排除伴有骨结核、椎体融合, 严重心、肝、肾病变, 严重骨质疏松, 严重精神类疾病, 合并妊娠或有手术治疗指征者。患者入院后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5例。观察组男23例, 女12例, 年龄28~67岁, 平均年龄(43.5±7.8)岁, 其中气滞血瘀型20例, 风寒湿型15例;对照组男24例, 女11例, 年龄27~66岁, 平均年龄(42.5±7.8)岁, 其中气滞血瘀型19例, 风寒湿型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手法及灸热贴治疗, 推拿主穴取病变部位颈椎夹脊穴、新设穴、大杼穴、百劳穴、肩中俞穴、肩井穴, 中医分型气滞血瘀者加外关、后溪穴为配穴, 中医分型风寒湿者加大椎、风池穴为配穴, 对相应穴位点按5 min, 再对颈肩部行推、滚、拿、弹拨法10 min, 并对病变偏歪的棘突行颈椎定点侧旋提推法复位, 推拿治疗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推拿后将灸热贴磁片贴敷于病变颈椎夹脊穴或大椎穴, 1贴/d, 贴12 h/次, 10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行电针配合推拿治疗, 取穴部位同对照组, 电针采用连续波, 留针20 min, 起针后施以上述推拿手法治疗, 电针及推拿治疗均为1次/d, 10次为1个疗程。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患者症状缓解及颈部、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分为4级评定疗效。治愈:患者头晕、颈肩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或缓解≥90%, 颈部及上肢恢复正常功能;显效: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颈肩背部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不到90%, 颈部及上肢功能明显改善但未恢复正常, 症状缓解≥75%;有效:患者头晕症状、颈肩背部疼痛较治疗前缓解≥30%但不到75%, 颈部、上肢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无效:治疗后病情无缓解或较治疗前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治愈6例, 显效16例, 有效5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治愈11例, 显效18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指的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 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等类型。颈椎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最常见, 中医认为其发病主要是颈部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 经脉拘急, 致经脉阻滞, 气血失和, 久之瘀血痰湿阻络经脉, 外加病患颈椎外伤劳损, 气血留滞, 筋骨失养以及病患年老体虚、气血亏损、肝肾不足等因素致病。

中医治疗颈椎病患者的方法有很多, 包括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手法按摩推拿疗法、理疗、温热敷、手术等治疗方法等, 中医针灸和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等症状的减轻和气血经络的疏通有很好的效果[2], 推拿可起疏经通络、活血祛瘀、通利关节、宜通散结的功效;针刺可以祛风通络, 行气止痛, 很好地起到缓解颈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神经症状。

针刺夹脊穴起到通经络, 舒经活血作用[3], 针刺胆经合穴阳陵泉可起疏理肝胆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作用。针刺相关穴位则能振奋病患全身阳气, 使其脏腑协调, 气血疏通, 起到濡养脑髓, 祛除风寒外邪, 通畅经络之功效,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电针能起到针刺和低频电刺激的双重功效, 增强镇痛效果[4], 而留针则能增强针刺的作用和效果, 同时能便于随时刺激穴位。针刺后留针能够保持和增强针感, 延长针刺的治疗作用, 同时能促使得气, 起到温经散寒、扶助正气、驱散“隐伏”、“固结”之邪、调节气血、通经止痛的作用, 进而能增强疗效[5]。

电针是用针刺入腧穴得气后, 用连续波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 以刺激穴位, 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电针具有调整人体功能, 加强止痛、镇痛, 促进气血循环, 调整肌张力等作用[6]。电针留针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 可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祛风散寒、健脾祛湿之良好功效。每次治疗前, 检查电针机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 须将输出调节电钮等全部退至零位, 随后关闭电源, 撤去导线。在使用电针机前, 必须先把强度调节旋钮调至零位(无输出), 再将电针机上每对输出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两根毫针上。一般将同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在身体的同侧, 在胸、背部的穴位上使用电针时, 不可将两个电极跨接在身体两侧, 更不应让电流从心脏部位穿过。通电时调节电钮, 使电量从无到有, 由小到大。切忌由大到小, 或忽有忽无, 忽小忽大。电量的大小因人而异, 一般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临床治疗, 一般持续通电15 min左右, 从低频到中频, 使患者出现酸、胀、热等感觉或局部肌肉作节律性的收缩[7]。治疗结束后, 应先将电量降至零值, 关闭电源, 然后从针柄上除去电极夹, 并将刺入组织的毫针拔出。术终还要注意清点针数, 检查针刺部位, 以免发生遗针或继发出血。凡用针灸治疗有效的病症均可用电针治疗。一般5~7次为1个疗程, 每天或隔天1次;慢性病的疗程可稍长, 每10天或10次为1个疗程;急症、新发病疗程可缩短, 以治愈为准, 可电针治疗2次/d。2个疗程之间可休息3~5 d。

本组研究发现, 在电针留针联合推拿与推拿联合灸热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时疗效均较理想, 患者颈背部疼痛及上肢活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 但在电针留针联合推拿治疗则可使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29%, 较进行推拿联合灸热贴治疗者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 推拿配合电针留针两者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好, 能明显缓解症状,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 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751-752.

[2] 胡水荣, 陈尚杰, 彭旭明.针刺结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镇痛作用研究.按摩与导引, 2008, 24(1):17-18.

[3] 路阳, 廖加维.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疗效观察.现代临床医学, 2006, 32(1):56-57.

[4] 王爱玲.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中医外治杂志, 2009, 18(4):45.

[5] 周向红. 电针臂丛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中医临床研究, 2016, 8(8):36-37.

[6] 仲跻尚.电针加按摩治疗颈椎综合征65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2(1):27.

[7] 李玉琴. 电针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1996(Z2):32.

[收稿日期:2016-01-29]

上一篇: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控... 下一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