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三棒鼓唱词音声形态探析

时间:2022-10-20 11:41:43

摘 要 钱茸先生在其《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一文中提出了唱词音声说这一概念,并提出了分析作品唱词音声形态的步骤,本文即按照钱先生提出的四个步骤对湖南常德三棒鼓唱词的音声形态进行探究。

关键词 三棒鼓 唱词 音声形态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识码:A

Sounds 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Hunan

Changde Three Rod Drum Song Lyrics

XU Xiaohuan(Conservatory of Music,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 415000)Abstract Mr. Qianrong in its "new analysis of vocal music form of regional varieties" , propose the sing-lyrics voice-said concept, and put forward the steps in the form of sing-lyrics voice-said, this article namely according to Mr. Qian four steps study on sounds form of Hunan Changde three rod drum song lyrics.

Key words three rod drum; song lyrics; sounds form“唱词音声说”是钱茸先生提出来的。他在《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一文中指出:“唱词音声”特指声乐品种的唱词中具有音乐性音响形式的所有语言因素(如:唱词音色、唱词声调、唱词时值长短、唱词轻重等等)。”对唱词音声本体进行音乐分析有助于音乐界真正认知、把握唱词中的地域性音乐元素;有助于对唱词之隐性音乐符号的深入、全面认知;有助于更自然地接通地域性音乐与大文化的关系;有助于从狭义与广义两方面传承地域性音乐元素。本文即对传播在湖南常德地区的三棒鼓鼓词的音声形态进行分析。

1 湖南常德方言的音声基本概况

声母的基本元素:湖南常德的声母元素包括零声母在内有18个声母:p、p‘、m、 s 、t 、t‘、l、ts 、ts‘、k、k‘、、%睢ⅰ、tc、tc‘c。其中舌尖音t 、t‘、l、与舌根音k、k‘、、%詈驮夏竐拼合时发音比普通话靠前;常德人n、l不分,所以声母基本元素中没有n,n、l均用l代表;另开口呼的零声母只有#尽、ai、o、ou、e、以外,其余都带上鼻辅音声母,如:挨、爱、安、恩、熬等。

韵母的基本元素:常德方言的韵母共41个,9个单韵母,18个复韵母,14个鼻韵母:i、u、y、a、ia、ua、ya、o、io、uo、e、ie、ue、ye、ai、uai、yai、ei、uei、yei、au、iau、ou、iou、an、ian、uan、yan、in、yn、#緉、u#緉、,另有两个鼻辅音自成音节:m、n。其中o与uo两个韵母互为补充,单韵母o拼辅音字母p、p‘、m、 t 、t‘、l、ts 、ts‘、s、k、k‘、%睿桓丛夏竨o专拼零声母;单韵母“e”为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不同于普通话的单韵母“Y”,复韵母ie、ye、中的“e”与单韵母“e”相同;io的发音有些人开口度略小,发作yo;o近似普通话的u,io近似y。

字调的基本元素:常德方言单字调有4个,调类调值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轻声现象比较突出,不少音节在组合中失去原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

2 湖南常德三棒鼓唱词的音声形态特点

2.1 唱词的字调特点

三棒鼓唱词音声中的时值与轻重音相对应。在三棒鼓的唱词中唱词音声的时值与唱词的轻重基本呈正比,即唱词中的重音时值大都偏长,轻音的时值则相对短促一些。如:三棒鼓鼓词常用的一句引词“要我来,我就来”。这里的“要”、第二次出现的“我”、“就”都是唱词中的重音,在演唱过程中这几个字也正是一字一拍,比其他音符时值要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唱词中语音的时值与音量差异,自然存在于唱词音声。

三棒鼓唱词音声中字调的音高变化与旋律相对应。语言的字调变化具有音乐性,这是音乐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在三棒鼓鼓词中也是如此。三棒鼓鼓词中常用的引词:要我来我就来,其语音调值为:213 、21 、13 、21 、3 、13、而其旋律中的音高为:35 1 12 16 653 12 ,其旋律线条与鼓词的本体语音调值的走向是相对应的。

2.2 唱词的结构特点

标准的三棒鼓鼓词通常为“五五七五”句式,四句一节,称“五言四句”。即第一句第二句均为五个字,第三句七个字,第四句五个字。①如《赞娃娃做十岁》,其唱词的结构韵律多为两个字一拍(一组),最后一个字单独一拍:来在 喜堂 内,过细 观情 备,今日 娃娃 做十 岁,宾客 来聚 会。但六字句、七字句的结构韵律则不同于五字句。

2.3 唱词中的押韵规律

常德地区三棒鼓鼓词中的“韵脚”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天()、地()、人()、和()、来()、扬()、红()、黑()、大()、小()”②十个字;“一种是:天地人和,黄花无黑,豺龙虎豹,十二个字。③鼓词中的每一段要同压一个韵,待到一段(四句)唱完后才可“翻韵”。如鼓词《十月怀胎》:怀胎一个月,娘还不晓得,脸上渐渐无颜色,心中才明白。怀胎二月整,做事少精神,头昏眼花出了毛病,坐下难起身。怀胎三月间,娘把饮食欠,身子疲倦又瘫软,实在真可怜。

第一段四句押的是“黑”字韵,第二段押的是“人”字韵,第三段押的是“天”字韵。

2.4 唱词中衬词的特点

三棒鼓中常用的衬词有:哪个、诶、啊、哦等。这些衬词在读音上表现出强烈的地方色彩,如:“哪个”在湖南常德三棒鼓鼓词中的发音是[la][k#梗荩诙倍俗械姆⒁粼蛭踤ei][k e]。其他的诶、啊、哦等衬词则是根据鼓词中具体字的韵母而随意附唱的,又因为三棒鼓鼓词遵循一段一韵的规则,所以通常在同一段中,句末的衬词也大都相同。如:“古往到今来,出一祝英台,聪明伶俐又可爱,好个(guo)女郡邰”。具体在演唱时是这样的:古往到今来诶,出一祝英台诶,聪明伶俐又可爱诶,好啊个(guo),好啊诶啊个啊女郡邰诶”。此段中出现的衬词有:诶、啊,但每句句末出现的衬词都为“诶”字。

三棒鼓作为地方民间歌舞音乐在我国各地区广泛分布,本文所论及的仅限湖南常德地区的三棒鼓,文中所探及的唱词音声形态特点也只是其众多特点中的一部分,三棒鼓的唱腔特点、唱词对唱腔的潜在影响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整理研究。

注释

①②许晓欢.湖南常德三棒鼓音乐的调查研究[J].中国音乐,2013.3.

③ 杨杨.湖南常德渔鼓调查报告[J].中国音乐学,2006.2.

参考文献

[1]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2] 伍国栋.中国民间音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3] 杨民康.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4] 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6] 萧梅.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7] 乔健中.土地与歌——传统音乐文化及其地理历史背景研究[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

[8] 凌纯声,林耀华.20世纪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方法与方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9] 钱茸.地域性声乐品种之音乐形态分析新议[J].中国音乐学,2013.3.

上一篇:优化班级管理构建和谐班集体 下一篇: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