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中发生医疗纠纷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20 11:24:39

急诊护理中发生医疗纠纷的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处于医院风口浪尖的急诊工作难度加大,通过对急诊护理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四个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院前出诊认真详细记录呼救电话内容;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权益;强化法律意识,重视护理文书书写;加强工作责任心;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建立绿色通道,重视转送患者的安全性;重视医疗收费环节的纠纷,以提高急诊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效率, 增加急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规避急诊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 急诊护理;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c)-095-02

医疗纠纷是患者或家属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意,双方发生矛盾,通常是由于医患双方对诊疗后果的认定有分歧。急诊面对的多是一些起病急、病情重、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情复杂的患者, 其中还要承担突发事件时的大批量急救以及需无条件救助的无主患者, 是医疗纠纷和投诉最易发生的科室[1]。急诊护理人员不但要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快速的救护能力、高尚的医德品质, 还应不断学习新的法律知识、强化学习医疗护理规范,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才能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2]。

1 急诊护理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因素

1.1 院前出诊环节失误

呼救电话接听不详,未询问清楚病情、发病时间、地址,导致救护车空跑,延误患者的抢救;驾驶员不熟悉当地行车路线,边走边打听,影响出车速度,未在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甚至找不到呼救现场;出诊抢救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出诊护士心理素质差及操作技术不过硬,因院前独立承担抢救工作,心情紧张,抢救操作技术不熟练:如不能快速打通静脉通路,直接影响院前抢救工作效率;转运途中交待不详,未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搏骤停等。

1.2 语言沟通技巧欠佳

护士在了解患者的病情时,可能涉及患者的个人隐私,如未婚先孕的宫外孕大出血者、因各种原因自杀未遂者,对此,护士应持谨慎态度,在询问了解病情及向抢救人员介绍病情时,要注意语言的技巧,若用语不慎,将可能造成侵犯患者的隐私权;急诊抢救的患者多病情危重,家属恐慌,在医护人员的抢救过程中,绝大部分家属都围在抢救现场反复询问病情,此时,医护人员如言语不当或拒绝提供有关信息,则可能导致侵犯患者的知情权;急诊科经常收治因酗酒失态而打架斗殴致伤的患者,他们多情绪激动,言语过激,常迁怒于医护人员。此时,护理人员若对他们冷漠、指责、歧视、侮辱,则侵犯了患者受尊重的权利,易引起纠纷。

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抢救设备使用管理不当,抢救物品放置位置不规范:如抢救患者输氧时发现氧气瓶无氧,气管插管时发现无电池,急救药品数量不够,药物排列无序,标签分类不明,药品混放,导致拿错药等;抢救操作技术不熟练:如不能快速打通静脉通路,紧张忙乱找不到药,药品剂量换算速度慢,未保存用过的安瓿,不能熟练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操作技术等,耽误抢救时间,引发纠纷。

1.4 社会关注程度

急诊科的院外抢救工作有时位于大街小巷或患者家中,特殊的工作性质、暴露的工作环境,使其反应速度、抢救措施、操作技术、言谈举止,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若稍有不慎,易引起非当事人的议论而引发医疗纠纷。

2 预防急诊医疗纠纷发生的措施

2.1 院前出诊

认真接听并详细记录呼救电话内容。应问清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居住的街道、门牌号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物或建筑物,弄清患者所在位置;固定使用驾驶员,熟悉当地街道、村庄的行车路线,争取出车速度;加强院前出诊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及急救技术培训:对院前抢救物品实行定位、定数、定车、定人检查,及时补充,班班交接,使院前抢救工作及时到位;向患者及家属讲清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取得合作与理解,以预防及减少出诊过程中的医疗纠纷。

2.2 强化法律意识,重视护理文书书写

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要求医疗机构“举证倒置”,这给护士敲响了警钟。特别在急救护理中,多种因素影响了护理文书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这是引起医疗纠纷的潜在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将护理记录确定为患者有权复印、复制的客观资料,即可作为护患双方举证的依据[3,4]。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严防漏记、错记、涂改、随意捏造的现象。如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的,应在抢救结束后6 h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难以保证,极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而记录患者生命状态和抢救过程的急救记录是判定医疗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及时、准确、详细、完整、客观地记录有关护理资料,应注意记录抢救、用药时间、抢救措施及结果,记录具体到分。各种资料不得涂改,应与医疗资料相符并妥善保管。为防范和解决医疗事故纠纷提供真实、准确的科学依据。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法律意识,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3 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权益

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护士接诊时,护士的仪表、精神面貌、言谈举止会给患者一个很强的知觉反应,在最初交往中让患者拥有良好的感觉,它影响着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因此,工作中对危重及行动不便的患者,立即给予搀扶、车推等协助,对于有血渍、呕吐物、大小便污染的患者,及时擦洗,让患者从医护人员的接诊和操作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同时,用恰当的称呼、温暖的语言,安抚患者家属,消除恐慌,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及配合。急诊患者来诊时病情急、自觉症状严重、进展迅速,急诊护士应从接诊第一时间做到急、稳、准,忙而不乱。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边操作边解释,利用点滴时间对其进行心理安慰,告知病情,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疗过程,消除一些误解。例如急腹症患者未明确诊断前不能用止痛药物等。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保护患者的隐私,一些侵入性操作要实行告知制度,签知情同意协议书。当接诊重症患者时,向家属进行必要的询问病史后,为了便于进行抢救工作,应劝家属离开抢救室,避免家属看到抢救的场面。医务人员应友善和关切地对待家属,随时向家属通报抢救的进展情况,取得家属支持,以便配合工作。对于病情危重、抢救效果不佳甚至无效时,要给家属讲明患者病情的严重性。对于放弃抢救者,必须做好家属签字工作;对于不愿放弃抢救者,医务人员要对家属表示理解,虽然对于患者的生命是徒劳的,但抢救时间的延续,能够逐渐增加患者家属心理承受能力,使家属理智对待突然失去亲人的重大打击,切忌忽视家属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4 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急诊规章制度

急诊抢救设备、药品的完好率应达100%,以确保急救需要, 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各种物品均设专人管理、定点放置、不得擅自移位挪用。急救药品要分类放置、标签醒目、数量明确、备量充足、无过期,设专人定期检查设备性能、定期维护、清洁消毒,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要及时维修、贴上醒目标签并备好备用物品,对重要物品及品要清点交班。为应对某些意外发生,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还必须熟悉各种抢救设备的操作原理,学会简单的故障排除,以避免由此引发医疗纠纷。完善和落实各项工作制度,急救药品器材实行定人、定物、定位、定量、定期检查、定期维修和随时补充更换的“六定一随时”的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5]。

2.5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急诊护理要求护士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应变能力,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患者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易延误治疗,造成纠纷发生。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具体实施如针对各种急、危、重病症的抢救程序,经常组织模拟抢救,结合临床,强化训练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使每位护士的基本技术操作达到快、准、稳,熟练掌握胸外心脏按压、人工简易呼吸器的应用、气管插管、除颤术、洗胃机的操作与调试及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操作程序,急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定期进行急救理论学习及护理查房等,以达到与医生默契配合的目的,最大限度地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2.6 建立绿色通道,重视患者转送的安全性

坚持“时间就是生命,一切方便患者”为急诊服务宗旨,对急诊患者实行先抢救、先住院、先手术、后办手续的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使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治。重视转送患者的安全性,急诊患者诊断明确后转送病房,急诊护士则担负着转送患者的任务,静脉输液供氧中断、监护仪脱落等都会导致转送途中发生危险,引发纠纷。在转送危重患者时及时通知接收科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转送过程中护士要守候在患者身旁,危重患者备氧气、插管者备简易呼吸器等,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突况,送至病房应请病房护士测生命体征,做好交接。

2.7 重视医疗收费环节的纠纷

正确处理医患双方的经济关系,也是减少投诉的一个方面。抢救患者时个别护士在收费过程中出现不规范收费,如重复收费、一次性耗材收费等,容易引起患者的投诉。积极改善急诊辅助医疗科室的布局和基本设施,急诊化验、药房、摄片、收费等结构布局不够合理,造成需要紧急生命救助的患者及家属在那里排队等候,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杜绝不规范收费行为, 简化就医流程,普及医学知识,提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技巧,是杜绝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学会忍让,化解矛盾。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要求医务人员学会忍让,把“对”让给患者,同时抓住患者的心理,选择适当的时间场合,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心平气和地与之沟通,最终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苏华.浅析急诊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0):618-619.

[2]周明华,周石连.急诊患者医疗纠纷的防范体会[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7,19(3):179.

[3]张春舫,任景坤.实用护理质量管理与护理记录书写示范[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102-103.

[4]李菁.如何有效预防急诊科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5):126-127.

[5]孙静,张洁,白霞.提高门急诊护理质量的几点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00-101.

(收稿日期:2008-07-20)

上一篇:药师在防范门诊药房投诉事件中的作用 下一篇:六西格玛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