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网络瘫痪的又一次预言

时间:2022-10-20 11:18:12

有关网络瘫痪的又一次预言

和那些隔几年就出现一次的“危机论”一样,有关IPv4即将耗尽的观点又浮现出来。

近日,IT业内开始流传一则消息,说两三年后可能面临IP地址枯竭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网络将会常常

“塞车”。

IPv4末路到来

IP地址是访问互联网必须的基础资源,其数量直接决定了互联网应用的规模, 联入互联网的每台电脑都有一个IP地址。目前中国绝大部分网络都是使用IPv4的网络地址,IPv4设定的网络地址编码是32位,大约有43亿个。

“中国有网民3.8亿,而IP地址是平均一个半到两个人一个。眼下,并非所有人都同时上网,所以还不会感觉有什么大问题。但按照目前分配的速度,到2011年、2012年左右,国际上将没有新的地址可以再申请。”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邬贺铨对此忧心忡忡。

面对IPv4即将耗尽的挑战,IP地址能否被开放买卖,则显得尤为重要。这关乎3年后互联网网民和企业的切身利益。据悉,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IP地址间私下转让和买卖的现象。不难看出,未来IP地址争夺会更加趋于白热化。

雷声大雨点小

10年前,也有一场关于“互联网危机”的大争论上演。那场争论与今日的“IP地址告急论”可谓相像之极。

上世纪90年代末,“千年虫”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当时计算机存储器的成本很高,如果用4位数字表示年份,就要多占用存储器空间,自然就会增加成本,因此,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当时计算机系统的编程人员采用两位数字来表示年份。

年复一年,直到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大家才突然意识到用两位数字表示年份将无法正确辨识公元2000年及其以后的年份。千禧年“千年虫”问题就这样摆在了全球人面前。

值得欣慰的是,当2000年曙光升起之时,“千年虫”问题并没有对我国以及世界经济带来多少损失。“在这之前大家对千年虫问题的确做了过高的估计。”业内人士回顾时说,“这一事件无论是对人类,还是对计算领域或者技术领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应对危机根本之道

可现在看来,这个教训还没有结束。

目前,互联网应用还是处于非常初期的阶段,一些最根本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其实最需要来解决的大问题就是:信息产权、垃圾信息、信息安全、信息互动和信息系统结构的分布和集中。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许榕生教授坦言说:不管是IPv6还是IPv4,都不应该单单的说是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多起来了,为了更快的找到信息而出现的,还应该看到的是,网络上的信息是杂乱无章的,重复信息太多、权威信息太少、专业性关联和分类不够,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更高的需求。

其实这几年互联网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很多业内的朋友说,已经厌烦了现在的状态,所有网站惊人的雷同,大家相互抄袭。每个网站都想把所有相关信息搬到自己服务器里,如果你去搜索一个热门信息,你会搜索出几万张内容雷同的信息。一个企业要做广告,几十个网站跑过去疯抢,如果客户在意排名,大家就纷纷做假,反正真实流量没有人知道。这就是真实的互联网。

为应对IPv4地址资源将枯竭的危机,应该从信息角度入手,而不是单纯提高计算机处理速度、提高网络速度和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所以,现在的互联网应该叫做比特互联网而不能叫做信息互联网,因为目前在互联网上只是比特实现了互联,信息并不能互联。

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所长李国杰说:现在的计算机和网络都是越做越庞大越复杂,网络和计算机应该简单化,不然会像恐龙一样,自己把自己搞死。

上一篇:海外如何发展“一对多” 下一篇:奇瑞似嫌眼高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