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鹰:从海外到国内的迂回战

时间:2022-10-20 10:19:43

罗鹰:从海外到国内的迂回战

从初中未毕业,到现在担任科来CEO,罗鹰这一路走来,几多坎坷,几多艰辛。

2001年,罗鹰成立了成都科来软件有限公司。如今,回忆起自己与科来一起走过的风风雨雨,现任科来的CEO罗鹰坦言:“选择题材很重要,方向错了,就会浪费3~5年。我很庆幸选择了网络分析,一条曾被多人漠视或无屑问津的道路,然而正是它正式开启了一个有梦想有热情的年轻人的梦想风帆。”

从失业走向创业

由于一些家庭原因,罗鹰初中一年级尚未毕业就不得已辍学了,后来又读了社会大学。2001年,科来公司创建伊始,当年即研发出科来网络分析系统并开始海外市场销售。由于科来所创造的业绩,2006年,罗鹰受邀前往美国SolarWinds总部进行产品交流。同年,罗鹰还获得“影响100”人物称号。

提起与网络分析的结缘,并最终创立一个目前来看具有民族品牌效应的科来软件公司,罗鹰感慨万千。“我没觉得苦!”回忆起这几年的酸甜苦辣,罗鹰相当泰然,科来的发展一直都很顺,直到今天也都是一些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或许是我小时的生活和求学征途太坎坷了,老天眷顾我。”言语中,罗鹰用玩笑冲淡了他这些年的艰辛和苦难。

“我一直对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很着迷。”罗鹰的这句话,使我们更能理解他从一个初中毕业的孩子,到后来历任“自贡在线”的技术负责人、清华万博技术部总经理等要职,所有的动力来源。在从成都自贡到北京,然后再由北京回到成都的迂回中,罗鹰不仅仅对网络分析着了迷,上了瘾,并且“对技术的东西都感兴趣”。

事实上,在这个迂回路线中,罗鹰在清华万博还尝试过做游戏软件,即时通讯软件(有点类似QQ)。但是,这两者的尝试最终都失败了。

当然这两种产品从罗鹰的生活中出现,又从他的生活中退出舞台,除了技术上的因素,还有其他诸如资金上的因素。

2001年,清华万博上市失败,罗鹰离开上市失败后的清华万博。失业中的罗鹰觉得,既然自己对技术这么着迷。那么自己一定要亲自开发一款产品,然而这时,罗鹰又一次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是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继续做原来的产品,还是另外选择一款新产品、新领域呢?

先海外到国内

喜欢挑战的罗鹰,最终选择了网络分析这个新领域。并且他坚持自己一个清晰的判断,那就是未来的计算机一定是网络化的。“当时也考虑过比如一些大型的教育系统,但这些系统和纯软件还不太一样,我喜欢把一种东西做的很精致,做成通用的商业软件,而不像大系统,没完没了的去维护和升级,缺乏一种阶段性的成就感。”罗鹰说。

其实,说它新领域是因为罗鹰之前并没有亲自做过,但在清华万博的工作中也有过接触。由于工作需要他经常用一些国外的网络分析软件对网络协议和网络数据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他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比如说平时的通信软件的传输过程,系统到底做了什么工作不知道,如果顺利还好,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不知道什么是原因造成的,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做技术的就喜欢把一个东西研究透,琢磨清楚,”这也许就是使他萌生做网络分析产品的最初情愫。

然而,在1997年的时候,网络环境还不是很完善,互联网还不是很发达,人们对网络分析的概念还处于一个蒙昧的阶段。

硬件环境的缺失,当然不会催生人们对互联网的兴趣和热情。而在当时,国外网络分析的产品已非常多了,应用也相当成熟。很多企业都已部署了网络分析软件,并把它作为企业高效运转的基石。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鹰的抉择多少带了点开荒的意味:我要在一个不穿鞋的非洲找到自己的市场。然而,也正是中国当时的“不穿鞋”,致使罗鹰最后的产品销售走了一个“玲珑步”。

既然海外有市场。就做了产品先铺向海外。在这个过程,他非常积极地向国外的同行学习和改进,“等到海外市场做大了,产品也成熟了,而国内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也必然会催生这种需求,而这时我就是国内行业的老大”,罗鹰有些得意地说。

今天看来,罗鹰的这一策略是睿智的。他这一做法显然不符合常规,但正是这一非“按常步走棋”,让罗鹰不仅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而且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

经过几年的市场孕育和积淀,企业内网网络分析软件市场需求正在慢慢膨胀。当初的预热,见效了。

从“中医”到“西医”

罗鹰对科来产品的定位非常清晰,那就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机构解决网络故障、防范网络安全、优化网络及应用性能――全面提升网络品质。

“我们采取的还是授权使用的许可模式,但我们会有一些学术交流版或一些限制版本放在网上供学习使用”,罗鹰说。事实上,一些网吧或中小企业用户就直接从网上下载来用。

甚至一些大型企业或某些行业已经构建了非常完善的业务网络,公司的一些核心业务都用网络来承载,网络既然对企业商务那么重要,那么,配套的系统,包括网络分析系统和网管系统显得日益重要。

“当时选择的时机比较好,”罗鹰露出掩饰不住的喜悦,“我要超前,不能等到网络成熟了再去做,当然也不能太超前,如果一开始就在国内做的话,也许早饿死了,”说到对网络分析的忠爱,罗鹰把其对企业运转所起到的功效,比喻为“中医和西医”。

中国人看病讲究“望闻问切”,最开始网络管理员对网络故障的诊断主要采用这种方法,即所谓的“中医治疗”,主要凭借网络管理员的资历进行经验处理。这在开始阶段,确实能够起到很好的诊断、治疗和事后处理的作用。

但随着近年来,网络黑客攻击等非法、违法网络协议的因素出现,使得这种传统的中医有点“疲于应付”,更别提及主动防御。

然而随着更多的企业用网络承载了自己更多也更为重要的企业核心业务的新时代下,对网络的需求也从以前的断网个三五天“基本不碍事”,到现在要求以“7*24小时”的高效运转。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换一种思维看问题了。这也就需要由“望闻问切”切换到“以分析数据特征和现象”的预防、准备定位、锁定目标、诊断治疗并时刻以积极待命防御、保障网络安全并高效运转的西医诊疗方法。

这种西医的诊断方法使得企业很容易检测自动化的企业运营系统有没有漏包的现象。另外,如果出现新的攻击类型就更容易被发现,防患于未然。对于这种西医方法来说,无论是正常情况还是异常情况,软件都会做记录,形成数据分析,从而从数据上为网管人员提供有效支撑。

现在,已过而立之年的罗鹰带领着一帮创业之初的元老继续奋斗在网络分析的第一战线上,当被笔者问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否会裁员时,罗鹰一脸的坚定,说“只要我在,只要科来在,我不会抛弃他们。”显然,在最初的创业激情逐渐消退进而转化为使命感之后,罗鹰更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

上一篇:北京奥运安全倒计时 下一篇:谁将引领嵌入式Linux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