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20 10:06:49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语文知识,顺利完成小学语文任务,教师就必须下一番功夫。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布疑阵,激发兴趣

语文课教学,应该是生动活泼、清新明快的。但是如果不精心准备,不多创新,多改进,同样也会上得枯燥乏味,让人生厌,没有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的事物容易引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同时也会产生兴趣,就语文课来说,学习每篇新课,开始时,学生都有一种好奇心理,只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布下疑阵,激发其求知欲望,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学习新课前,教师不先介绍文章内容,只是说,这篇文章有两处写得最好,有三个词用得很精彩,看谁能找出来。然后让学生读课文,由于有问题在等待回答,所以在读课文时非常认真,回答问题时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教师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讨论,这样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的热情一下子就上来,效果很好。

二、小题大做,求全责备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事看来是小,实则不然,所谓教育无小事,只有小题大做,求全责备,才能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学习才能认真,一丝不苟。如,在字词教学中,一般都认为小学四五年级了,不必认真讲解,让学生随便记。教师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不好,有的生字不会写或写别字,词不会解释或望文生义,写作文时错字连篇,用词不当,读课文不流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把识字教学放在重要位置上,反复训练,常抓不懈,要从音、形、义全面理解,该记得必须记,严格要求,亲自把关,结果,学生对所学生字、生词都能准确无误地书写、解释,丰富了词汇,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学海导航,重在创新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导演”,怎样“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一篇课文都要吃透,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要深刻,不能一知半解,自以为是,要精益求精,要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重“导”,而重在“演”。尽管演的水平较高,但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会发挥出来,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往往事半功倍。教师通过提示、点拨、疏导、解疑等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尽可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设性地进行学习。

四、质疑问难,教学相长

教学过程,其实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才能经过讨论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开辟了“质疑问难”,即每学一篇新课,学生在处理好字词,熟读课文之后,根据不同的课文抽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凡是和课文有关的,只要不理解都可以问,教师逐条记录,然后分别解答。解答时,不一定都是由教师做,每一条先由学生回答,对的肯定答案,不完全的,由学生讨论补充,平时要多读书,否则就不容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对有些出乎意料的问题或是与学生共同探讨,或是当作问题留给学生思考,自己下课后再研究,然后在下一节课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释。这样做会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迫使教师认真备课,刻苦钻研,博览群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五、学后一博,聚沙成塔

每个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都有所收获,但学生不善于积累,当时明白了,以后会忘掉,复习时又容易疏忽。针对这个问题,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每学完一课,凡是认为是新的,原来不理解的,很容易忘掉的知识都要认真做记录,以便随时复习,这样学一课记一些,每一课都有收获。这种做法,不但对积累知识有一定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经验,努力探索,形成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就一定会在教学工作中有所成绩。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文化素养提升 下一篇:素质教育下如何构建出精彩的小学音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