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VA在二级单位应用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20 09:36:34

浅谈EVA在二级单位应用存在的问题

摘要:随着EVA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在中央企业的推行,不少国企将EVA引入其对二级单位的考核体系。本文通过展示某中央企业将EVA用于二级单位考核的实例,分析EVA在作为二级单位考核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EVA 二级单位 绩效考核

2010年至2012年是EVA被正式引入中央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第一个任期。由于国企机构庞大,其下通常划分多个二级单位进行管理。因此,EVA不但作为企业整体的考核指标,同时被引入作为二级单位的考核指标。二级单位以EVA为中心展开指标分解,构建绩效考核的指标系统。本文将重点探讨EVA引入二级单位绩效体系后存在的问题。

一、EVA引进历程及意义

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具体说来,EVA 就是企业在绩效评价期内增加的价值,在计算企业的资本成本时,考虑负债资本和权益资本。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其中税后净营业利润是企业营业收入减去除利息支出以外的全部经营成本和费用后的净值,它是在不涉及资本结构情况下企业经营所得的税后利润;资本占用是指所有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账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为了得到准确EVA 值,还必须对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占用进行会计调整。

国资委将EVA引入中央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后,部分中央企业遵循指标从上而下的分解原则,对二级单位的考核中也引入了EVA指标。本文以某电网企业二级单位EVA指标计算及分析为例,展示EVA在二级单位绩效考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二、EVA在二级单位运用实例及分析

(一)二级单位EVA指标应用实例

A省电网企业为中央企业,从2008年度起提前引入EVA作为内部考核指标。某市级供电局是A省电网21个市级二级单位之一。表1为该市级供电局2008-2009年度的EVA计算数据,表2为该市级供电局对2009年EVA指标的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到,该市级供电局2008-2009年度持续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2009年创造的EVA为 30 384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 079万元,增长率达30.83%。数据反映该市级供电局2009年度财务效益得到明显改善。另外,该单位的资本成本率由A省电网企业确定,全省各市采用同一数据,每年根据省公司资金管理情况调整。该市级供电局所在市地处欠发达地区,占地面积在省内排名倒数第二,全市经济总量较小。该市级供电局总输电量在省内排名倒数第二,EVA指标在21个二级单位中排名靠后。

(二)案例评述

从上述二级单位对EVA指标的应用中,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1.EVA指标计算引入了行业特色调整项。思腾思特公司计算用于EVA指标的会计调整项达160多项。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只规定了5 项,分别为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非经常性收益、无息流动负债、在建工程。在上述例子中,该电网企业二级单位的EVA指标计算的调整项目增加了购省网电成本差异、无偿接收资产及履行社会责任成本三项。这些调整项目中前两项是根据电网企业特点增设,社会责任成本的设置则是针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可见,在对二级单位的内部考核中,央企对EVA指标的应用并不是完全照搬国资委的暂行办法,而是进行了符合行业特点及央企特质的灵活调整。

2.EVA计算中存在二级单位不能控制的因素。资本成本率是EVA指标中的重要一项,直接影响被考核单位的资本占用成本。在上述例子中,二级单位的资本成本率由省电网企业确定,每年根据资金管理情况调整。该市级供电局2009年EVA指标的上升与资本成本率的降低有很大关系,但资本成本率的降低并不是该市级供电局通过改善经营获得,这大大减弱了EVA指标对二级单位绩效的反映能力。此外,由于该市级供电局所属市经济总量小,导致该市级供电局EVA指标横向排名靠后,同样减弱了二级单位横向EVA排名的业绩反映能力。

3.二级单位对EVA的分解体系尚不完善。EVA的计算公式可变换为EVA=(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体现的是企业通过在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依次体现在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平均资本成本率、资本总额四个分解指标)上的努力实现EVA的最大化。上述实例中,该市级供电局对EVA指标分析是根据EVA计算公式的三大项进行:找出了里面大项变化较大的具体项目,计算其变化百分比及影响数额。这样的分析过于简单,未能很好体现EVA指标的管理思想,发现提高EVA的努力方向。

三、EVA在二级单位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适用性问题

EVA的应用基于以下前提:被考核主体是作为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管理,能够对自身利润负责,拥有通过借贷等调整资本结构的权力,若是投资中心还拥有投资决策权。当EVA被引入企业二级单位,尤其是某些公共服务性质的单位时,以上前提难以完全满足。以电网企业二级单位为例,在利润率受相关政策限制、预算审批的资金使用不涉及资本结构问题、投资项目需经一级单位审批的条件下,二级单位对EVA分解指标影响是有限的,EVA即使被引入,其价值管理思想也难以完全体现。

(二)可比性问题

针对权限受到限制的二级单位,EVA能够通过调整引入,但作为总量指标,依然面临可比性的问题。横向角度看,分别负责不同区域的二级单位必然面对经济规模的不可比。以电网企业为例,同一省区内各市面积、用户数及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对各二级单位的EVA进行排名意义不大,实际操作中,EVA指标没有内部资产报酬率及万元固定资产售电量等单位指标的通用性广。从纵向角度考虑,宏观经济环境时有波动,同一个二级单位EVA的年均比较结果不一定能反映该单位的进步或退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中,经济增加值指标基准值是采用上年实际完成值和前三年实际完成值平均值中的较低值,对二级单位的考核可以采用同样的办法,但依然隐含着纵向不可比问题。当然,可比性问题自EVA引入后便存在,并不局限在二级单位。

(三)战略导向偏差问题

国资委将EVA引入中央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目的是强化中央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规范中央企业投资行为,引导中央企业注重做强主业,主要体现在EVA公式中的研究开发费用调整以及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然而局部的最优并不代表整体的最优。可以想象,EVA引入后,若各二级单位同时作出增大科研投入的决定,造成科研投入总量增大但项目分散的现象,其效果恐怕不及企业总部集中投入研发的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针对EVA是个总量指标,应用在二级单位中难以做到横向可比,可换算为经济增加值率(销售净营业利润率×资本占用周转率-资本成本率),提高其横向可比性;(2)在现实多变复杂的环境中,由于二级单位的资源条件、历史原因等,即使使用相对量指标仍难以消除横向对比的不公允性,可根据各二级单位的特点划分为若干梯队,在特征相似的梯队中对二级单位进行比较;(3)明确二级单位权责范围,辨认二级单位可控因素,不仅仅通过EVA总量指标衡量二级单位绩效,而应深入分析变化影响因素;(4)做好总体指导工作,EVA指标应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价值管理的贯彻,在实际推行当中要更重视价值管理思想引导,而不仅仅是指标的含义与计算。J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S].2009.

2.池国华,张彪.央企实施EVA 的现状分析与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0,(7).

3.卢松.电力企业二级单位绩效指标体系构建[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上一篇:加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规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