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检测

时间:2022-10-20 08:46:31

彩超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形成的检测

【摘要】 目的 研究探讨彩超对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及斑块检测形成的意义,为患者及时用药降压等提供有价值的动脉检测依据。方法 采用迈瑞(MA78-0999)DC-6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110例高血压患者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分叉部内膜-中膜厚度和内径测量上述参数,并在同步心电图记录的R波顶端冻结图像。结果 脉压差>55 mm Hg组患者斑块检出41例,检出率69.49%,脉压差40~50 mm Hg组,斑块检出9例,检出率17.65%,经 检验,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

【关键词】 高血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脉压差;动脉粥样硬化

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对颈动脉进行检测具有分辨率高、清晰度好、重复性强的特点,患者无痛苦,故为浅表血管病变检测的理想手段 。由于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及无创、重复性好等优点而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2007年1月以来经超声检测的11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探讨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0例初发或未接受系统降压治疗的患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脉压差40~55 mm Hg(1 mm Hg=O.133kPa,下同)者一组51例,其中男32例,女19例,平均年龄65.5岁;脉压差>55 mm Hg者一组59例,其中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66.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脂、空腹血糖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

组别 例数Age TC(mmol/L) TG(mmol/L) HDL(mmol/L)Glu

40~55 mm Hg 51 62.03±6.50 5.27±1.161.79±0.96 1.38±0.555.02±0.72

>55 mm Hg 59 64.98±7.29 5.15±1.091.77±1.50 1.47±0.515.41±1.16

1.2 检测方法 采用迈瑞(MA78-0999)DC-6彩色多普勒诊断仪,7.5MHz探头,由专人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分叉部内膜-中膜厚度和内径,测量上述参数时,均在同步心电图记录的R波顶端冻结图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动脉内径在颈动脉窦以下1 cm处获得。取最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平均颈总动脉内径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参数。斑块定义为局限性回声结构突出管腔(回声可不均匀或伴声影),厚度≥1.5 mm。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斑块发现率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及颈动脉参数,见表2。

作者单位:476600河南省永城市神火集团总医院超声科

表2

两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参数比较(x±s)

组别例数IMTmax(mm) Diam(mm)

40~55 mm Hg 51 11.3±3.463.2±4.5

>55 mm Hg 59 16.3±4.0*73.2±8.9*

注:与脉压差40~50 mm Hg组比较*P

从表2可见,脉压差>55 mm Hg组患者的最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平均颈总动脉内径均大于脉压差40~50 mm Hg组患者,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 脉压差>55 mm Hg组患者斑块检出41例,检出率69.49%,脉压差40~50 mm Hg组,斑块检出9例,检出率17.65%,经 检验,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大动脉病变是近年来高血压病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大动脉顺应性减退是高血压大动脉病变的主要特征[1]。随着血压升高,动脉管壁上压力负荷的主要承担部分由弹性纤维向非弹性胶原纤维转化,导致动脉纤维性硬化,包括管壁增厚,胶原增生的管径增大,动脉顺应性随之下降,有研究表明,大动脉顺应性减退35%可使收缩压升高25%,舒张压下降12%,导致脉压差增大[2]。进一步表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值不仅能够作为心血管事件的一个预测因子,而且可反映心血管疾病的进展。已有研究表明调脂治疗可延缓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进展,同时观察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也相应减慢,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标志。因而脉压差已被用作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指标。由于超声自身的特点,其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结果表明:随着脉压差增大,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动脉内径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增高,二者之间密切相关(P55 mm Hg的高血压患者及时用药,预防大血管粥样硬化等均可提供动态监测依据。

参 考 文 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2] 李莉,姜玉新,乌正赉,等.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24(2):126.

[3] 许竹梅,赵水平,范平.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8(2):165-168.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28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颞下颌关节前脱位口外复位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