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2-10-20 08:21:33

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科技竞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适合测控专业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开拓基于科技竞赛的研究生培养途径,为本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道路。

关键词:科技竞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184-02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过程贯穿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的全过程,尤其是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是重中之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依赖于有效的、系统的途径与方法,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顺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近年来,广泛开展的各类科技竞赛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成为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的有效途径。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专业始终把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特点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在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科技竞赛为依托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色之路。近几年,在该模式的促进下,测控专业研究生在校内外及国内外的比赛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科技竞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诸要素。科技竞赛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赖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际,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科技竞赛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寻找独创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1.科技竞赛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通过科技竞赛成果的展示,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浓厚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探求心理。在学生创造欲望被激发后,引导学生参与创新性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科技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本质在于将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上,实现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飞跃。学生通过长期校园学习都会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维模式,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这就是思维的惯常定势。培养创新性思维就是要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思维惯性,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

科技竞赛对创新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从竞赛的选题、分析、到设计完成作品,学生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萌发多样性的创意,训练思维的发散性,通过缜密的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科技竞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是指设计、实施和完成创新活动及推广、普及创新成果的能力。创新技能同样也居于创新素质的核心地位。创新技能是通过创新实践得以表现和确认的。科技竞赛活动就是一个实践环节,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身学习探索的过程,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对创新技能最大程度上的锻炼。

4.科技竞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情商。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科技竞赛不但在意识、思维和技能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和培养,更在团队合作精神、协调能力、心理素质、个人人格等方面使学生得到提升,这些通常是情商的体现。在竞赛中,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与其他组员积极沟通,分工合作,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通过相互磨合和协调沟通,充分提高团队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竞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只有经受了挫折甚至失败的考验和洗礼才能走向成功。科技竞赛磨练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生心理承受力,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基于科技竞赛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1.开放实验室。人才培养和参加竞赛都学要有一定的软硬件支持,本专业拥有一个“部级实验教学中心”,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多个专业实验室及计算机中心。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使学生有条件充分地锻炼实践能力。

2.建设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重要保障条件。因此,必须选拔科研能力强、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组成学科竞赛指导小组,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提供强有力的知识指导和技术支持,指导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循序渐进的引导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本专业学生竞赛的指导教师都是有丰富科研经验的导师担任,并且导师组的成员都是跨学科指导,对于国外的竞赛还会邀请外籍专家教授的指导。这样跨学科跨专业的指导小组更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也称激励制度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对于参加竞赛的学生的激励既要包括荣誉激励,也要包括物质激励。通过荣誉激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并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物质激励是使同学充分体会劳有所得,并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奖励机制的建立,提高了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锻炼能力的机会和舞台。

4.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企业的力量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在企业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锻炼的环境。本专业先后在企业建立了本科生、研究生的实践基地,通过多年投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生在实践基地的锻炼是校内实践环境不能比拟的,学生参与的项目都是生产科研一线的工作内容。企业也通过学生培养选拔了优秀人才作为新鲜血液的补充。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建立真正做到了双赢。

科技竞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载体。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术环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的智商又培养学生的情商,打造一条培养有竞争力、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业社.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学,2013,(10).

[2]李明江.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5).

[3]李延保.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6,(z3).

[4]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0,(3).

[5]李伟伟.基于科技竞赛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学,2011,(4).

[6]付雄.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6)

[7]丁珠玉.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8]包耳.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2010130);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10);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改革工程立项(2012)。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兴趣小组指导... 下一篇: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