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时间:2022-10-20 08:05:34

非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8-0118-02

摘要: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研究了软件应用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给出了该课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方法。实践表明,所设计的课程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软件应用系统设计的需求,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系统设计;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为了配合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为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开设了软件应用系统设计课程。该课程也是我校建设的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系列课程之一[1]。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与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与设计软件应用系统的素质,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国内软件应用系统设计课程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部分院校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此课程,但因没有配套的教材,教学方法也都在摸索当中,所以教学效果与预期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此我们将开设此课程的一点经验与同行们分享,以期大家共同努力,把该门课程建设得更好。

2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软件应用系统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软件工程的知识、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数据库的知识、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等。对于选修该门课程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与来自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完全不同,由于他们来自全校各个专业,所以具备相关背景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要在一门课里将上面所涉及到的软件应用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全部囊括进来,讲深讲透,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困难的。针对以上实际情况,经过教研组的反复研讨,决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组织本课程的教学,并且侧重实践教学,侧重应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具体地说,理论教学部分的时间是16学时,主要内容是讲授设计软件应用系统的步骤,内容包括:软件应用系统需求分析和可行性研究、软件系统分析和设计、程序编码、软件系统测试和维护、软件工程管理等内容。实验教学部分的时间是64学时,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完成一个具体的软件应用系统的编码实现。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3课程教学方法

针对“软件应用系统设计”课程的特点,整个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方法[2,3]。期初即布置学生选题,整个学期的各个环节,学生都是按照选题来完成作业。具体作法可以是老师提出参考选题列表,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或者由老师指导,同学结合自己的专业选题。

3.1理论教学

在理论知识讲授方面,老师在课堂上根据案例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学课后则根据案例完成作业。如表1所示,作业是学生模仿课堂案例来完成选题相应阶段的工作,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以一个学生都熟悉的实际应用为例,如招干考试成绩管理系统,来进行理论讲授。

(1) 对招干考试和成绩管理系统进行定义及对可行性进行讨论,从而引入软件应用系统设计的第一步,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并给出案例的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入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并把每一个阶段应该完成的文档格式及文档范例都在课堂上予以讲授和讨论,让同学们充分参与进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2) 每学完一节内容,课后由同学模仿案例完成相应选题对应阶段的文档。如学习了问题定义与可行性研究以后,课后作业则是完成相应选题的问题定义与可行性分析。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3.2实践教学

在实验教学方面,主要是将前面的案例进行编码实现。在此,彻底打破传统的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实验的方法。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 在具有多媒体环境的实验室里进行教学;每个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同步操作。

(2) 教师根据教学案例的知识点将教学案例进行模块划分,每个实验单位时间讲解一个功能模块实现的关键技术。老师在讲解后,演示关键技术的编码及运行结果,然后同学在学生机上模仿着完成对应选题的相应功能模块的编码。也可以采用老师讲解演示与同学动手实验穿行的方法。

(3)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时,就补充什么知识。比如,需要用到数据库文件保存数据,则需要把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关概念补充进来,然后以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例,讲述如何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下建立数据库结构、输入数据,建立索引等, 从而建立好案例系统的数据库文件。又比如,怎样在案例程序里对数据库文件进行操作?又要补充有关数据库连接方面的知识及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法,使同学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很容易地把常规教学下需在几门课程中才能讲授完成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到一门课程里来。此处,所有理论知识的引入和讲授都是与一个具体的案例联系起来,使同学可以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联系也有了一个整体认识。

3.3教学案例及实施

本次教学采用的案例是招干考试成绩管理系统。理论讲授完成后,形成的文档包括:需求分析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软件系统设计报告(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系统测试报告。因本课程侧重教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怎样设计一个软件应用系统,所以对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的选取上以尽量简单、容易上手为原则。实验教学案例开发环境是:Windows2000+Access 97+VB6.0。实验教学的实施计划安排如表2所示。

实验教学完成后,教师提供可运行的教学案例应用系统,供同学完善自己的应用系统时参考。

4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是根据学生对相应选题所书写的各种文档质量与最后所设计的软件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来评定成绩的。具体做法上,平时成绩占30%,文档占30%,应用系统占40%。其中应用系统的成绩是根据系统的在线测试结果与答辩情况来给定的。另外,学生归档材料包括:设计文档、系统的源程序和可执行程序等。

5总结

本文研究了非计算机专业软件应用系统设计课程的特点,设计了教学内容、描述了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方法。实践表明,文中所设计的教学内容符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能较好地满足他们学习软件应用系统设计的需求,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认为,文中的教学方法可以推广到其它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我国计算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周霭如,余新科,李仲麟. 建设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系列课程[J]. 理工高校研究,2004,23(4):117-118.

[2] 徐安凤,黄河涛. 浅析案例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语言课中的应用[J]. 教育与职业,2005,(14):38-39.

[3] 李学相,安学庆,李信全.“基于榜样的案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6,(2):24-26.

上一篇:“大型机操作系统概述”的教学模式探讨 下一篇:主机DB2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