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的成都样本

时间:2022-10-20 06:20:05

农村土地流转的成都样本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六十条”决定,有三条与农村土地及流转直接相关,即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可以预期,其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

成都市最近十年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和农村金融创新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直接影响着“三农”利益关系的调整,需要农村银行业在创新中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式,从而与之相适应。

成都市土地流转的模式对金融服务及创新的影响

2004年2月,成都市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以“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核心的六项配套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三个集中”决定了农村土地关系必须调整,需要改革创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由此揭开了农村土地的“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多个流转模式。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成都市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为部级试点区。

全市科学规划农林产业布局,引导土地流转,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主要采取了转包、租赁、互换、入股、托管、合作等方式,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前五年时间即流转农村土地153.78万亩,5.41万亩土地入股或折股经营。

通过实施“三集中”,成都市城乡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农村生产关系得到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的潜能得到释放。十年来共转移农村人口就业近300万人,超过400万人成为城镇居民,国内生产总值从1620亿元增长七倍至1万亿元。2006年成都市取消了城乡户籍分开管理的办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区域经济布局科学合作,城乡面貌极大提升,国内与国际影响逐年增强。

土地流转推进了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推进了经济增长与服务业繁荣。

一是工业向21个园区集中,调整优化了金融机构的布局,丰富了金融服务供给。全市工业依据规划的园区分工与布局,从市中区迁移至相应的集中发展园区,对银行业的中长期融通资金需求提升,相应的银行业机构自然要追踪持续服务。工业向21个园区的分类集中,相应的银行业机构相对容易配置人才、物力、财力和智力,保障业务服务的专业化与针对性。

二是居民向城镇与社区集中,金融电子化相对便捷,金融步入社区的渗透力增强。居民向社区集中,使得银行业布设离行式电子机具的可靠性提高、安全性增强,管理的便捷性和经营的效益性提升。居民在园区附近的规划社区集中,配套的连锁商贸和餐饮及服务构成链条,对于金融机构的进驻产生积极影响。家庭消费金融、住房按揭贷款也随着新集镇、新社区的扩展而延伸,并向8个中等城市、300个集镇扩展。

三是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了县域及农村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土地流转之后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稳健发展,促进了农村地区的重点户、专业户、旅游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兴龙头企业、专业一条街、蜀绣村等特色服务、规模化经营与种植和养殖的出现。在对传统的家庭提供基础金融业务的同时,还需要对这类新兴的经济组织和生产经营方式提供“小快灵、便廉诚”服务。

四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推出的灾后恢复重建中出现的“灾后农户出宅基地、援建户出资金”模式,也影响并推进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变革。由此衍生政府组建平台、旧城连片改造、城市功能分区格局成为可能,其合理性也源自“三集中”的模式演化。

农村土地流转后的“三集中”对于成都市农村金融格局产生极大的影响。21个各具行业特色的工业园区分布于16个区(市)县,而县级农信社法人机构的资本实力、资产实力和管理水平,明显难以适应工业园区行业相近、风险相对集中的风险防范、单户信贷和分散风险的要求。这类现实矛盾,推进着农村信用联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并实施市场化经营。

金融业在成都市的土地流转、平整、规模化经营中,切实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极大地缓解了“三个集中”的“钱从何处来”的矛盾。例如,2007年组建的邛崃国民村镇银行重点围绕“两户(重点户、专业户)”和“两新(新型专业合作社、新型企业)”进行创新服务,该行的“小蜜蜂”技术以五个支行为支撑,通过布设简易机具向农村社区延伸。

新土地流转对中小银行服务创新的预期影响

新的形势下,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产品及服务创新面临新的机会与挑战,可以预期如下:

一是需要高度关心农村土地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政策及变化,寻求必要的配套金融服务,主张可能与自身原有资产业务相差的权力。土地作为重要的稀缺资源,作为当前最为重要的风险保障性基础,金融机构有必要掌握其抵押或开发信贷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规划与用途,弄清用地的出让、租赁、入股的方式、权限和作价基础。

二是运用国家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引导并帮助其确权,配套对客户提供对称的金融创新服务。

三是对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予以稳健配套的多样化金融服务。在商业保险欠配套、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商品转化相对困难的条件下,银行业机构需要帮助客户掌握市场信息和商品价格、认识市场周期、顺应市场需求、评估竞争能力,从而赢得市场机会。

四是了解并掌握承包经营权通过公开市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程序、条件、方法及其对象的合规性。帮助客户防范和化解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合同风险及策略风险。

五是抓住中央未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时机,构建客户联盟与战略合作关系,确立普惠金融服务的理念和业务模式。在中央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之后,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增强,这类企业需要金融创新服务,同时基于财政或农业主管部门的扶持政策路径的确立,也需要或办理财政部门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转移支付。

六是对于规模化、品牌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金融综合业务合作,引导并帮助其开展合作社的信用业务。通过发挥开户银行的汇总、结算和至少“双层次”的信贷及其他金融服务,引导合作社探索社员之间、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的信用合作。对于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现金流量大,产业链条、价值链条联通社员和城市客户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特色化、规模化的家庭农场,银行业机构可以将ATM、POS甚至物理网点,直接联通这类客户。

七是关注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的保障情况,慎重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抵押、担保、转让及金融服务。农村青壮年离土离乡、外出务工,农村空巢情况突出,导致农民住房的使用价值总体较低、变现性差且变现极其困难,其作为风险保障的最终清偿能力极低。针对此种情况,应开办与农村住房抵押相关的业务。

八是审慎服务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县域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农村土地或林地的确权政策性强、流转的途径多样、用途复杂、可变因素较多,作为融资媒介的银行业机构,有责任、有义务为自身的客户提供咨询与帮助,开展一系列与土地流转相配套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好理财顾问的职能,如账户托管、资产与负债匹配、构建联保机制、开展业务、实施委托与理财、理性定价等。

上一篇:柜台趣事一箩筐 下一篇:原野上的农机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