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金融支持

时间:2022-08-06 05:30:29

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金融支持

土地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正确处理土地流转问题。而在现代社会,要想解决土地流转问题就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

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的现状

土地流转金融支持渠道单一。目前,我国形成了合作性金融为主,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以及其他金融组织为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合作性金融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代表,商业性金融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政策性金融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代表,其他金融组织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代表。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点支持粮棉油收储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信贷资金的管理较为封闭,不发放贷款给农民。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正面临着“成本高、效益低”的现实问题。随着经营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在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之下,中国农业银行将许多开设在农村地区经营效益较差的网点撤销,导致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越来越多的金融支持。当前中国农村的金融服务主要来源于农村信用社,能够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金融支持的基本只有农村信用社了。要想激活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市场并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就必须开拓更多的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渠道。

土地流转资金贷款结构失衡。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资金贷款的结构很不合理。首先,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普遍较高。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下限为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最大上浮系数为央行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据调查,农村信用社利率下浮的贷款少之又少,贷款利率上浮的则占95%以上,浮动幅度超过200%的占70%以上。土地流转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增加了土地流转的经营成本,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进程。其次,农村土地流转的融资额度较小,小额贷款可以满足个体农户的生产,却难以满足土地流转情况下规模化生产时在基础设施、农业设备等方面投资的资金需求。另外,涉农贷款的贷款期限较短也是农村土地流转资金贷款结构失衡的又一重大原因。当前我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期限通常都低于三年,这满足不了对农村土地流转长期投资的需要。

农村金融信贷产品创新不足。随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市场上对金融信贷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而我国现在的农村信贷产品主要局限于抵押类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农村信贷产品与多样化的农户金融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农户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出现错位,既导致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又导致农村金融机构资金不得不寻找县域工业企业,使得资金流向农村以外地区。另外,我国金融产品的开发面临着非常严格的政府管制,监管部门的报批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导致农村信贷产品的开发动力不足,阻碍了金融产品创新与发展。

农业保险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特点,因此普通的商业保险公司一度对农业保险望而却步,这使得农业保险在2007年之前的发展严重滞后。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了农业保险的补贴政策,随后几年补贴的比例不断提高,补贴的品种和区域不断扩大。虽然近几年农业保险发展迅速,但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农业保险的需求量也快速增加,目前农业保险供给与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为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构造以政策性金融为导向、合作性金融为主体、商业性金融为骨干、民间金融为补充、农业保险为保障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系(见右图)。

农村土地流转金融组织体系构建

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在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体系中充当着基础性的作用,它是农村金融能够高效运行的前提。然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还存在着诸如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机制、对农村土地流转定位不够明确、业务出现严重偏差等问题,这导致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支持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运行效率十分低下。应当构建一种相互兼容、相互激励、协同发展的农村土地流转金融组织体系。各个金融机构在发挥各自支持土地流转作用的同时,又要在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整体支持与协同支持的机制,从而达到共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所以,应该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及民间金融重新进行机构改革、功能定位和战略性调整,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

政策性金融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惟一的政策性银行,应该在保持其核心职能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其职能定位、拓宽业务范围、扩大资金来源。在加强农发行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将其服务领域由农业产后延伸到农业产前及农业产中。由面向农业生产服务向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城镇化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拓展;与此同时,农发行要加强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其他涉农金融机构的合作。

商业性金融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支持。作为一家面向“三农”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应该在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中起到主导作用。利用农业银行自身的独特优势,针对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不同层次金融需求,增强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主动性,设计不同信贷产品、简化贷款手续、设定合理利率水平和贷款结构,加快信贷业务和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

合作性金融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支持。作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体,合作性金融在支持农村土地流转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村合作性金融机构在机构网点、客户群体和信息成本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它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发挥其在农村金融支持中的主力作用。创新土地流转信贷产品,向不同信用等级客户、不同层次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差别产品和差别服务。深化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允许民间资本入股,促进农信社经营机制的转换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巩固农村金融主体地位。另外,政府可以采取降低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率或者采取补贴等其他方式来加大对农村合作性金融的支持。

民间金融在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民间金融,如民间借贷、典当行、合作性基金会等,游离于现行制度法规的边缘,缺乏政府的监管和引导。当前,应该鼓励民间金融的合法发展,减少干涉民间借贷的正常活动,允许有条件的民间金融进入正规性金融市场,同时制订民间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间金融的引导与规范。(本文作者为鄞州银行产品创新部总经理 游春)

上一篇:家庭教育与创造型人才培养 下一篇:浅谈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