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为老服务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20 06:13:34

城市社区为老服务现状及对策

【摘要】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民政部出台发展城市社区服务业的政策,推动了我国为老服务业的发展。20多年后的今天,国内大多数发达地区都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社区为老服务。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黑龙江省为老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通过对黑龙江省为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破解为老服务业发展缓慢难题寻求对策。

【关键词】城市社区为老服务 对策

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20多年来,黑龙江省在发展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表现在多个方面。如成立了“星光”老年之家900多个,建立“老年公寓”、“托老所”、“养老院”等养老机构1200余家,拥有床位5.6万余张;开展了老年歌舞、书法、绘画等文化活动等。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黑龙江省城市社区的为老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存在诸多问题。

“星光”老年之家利用率较低。近年来,黑龙江省各类城市建立了一批“星光”老年之家,为老年人提供了活动空间,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在哈尔滨市,一些“星光”老年之家为了上交每年上万元的取暖费,实现收费服务的管理办法,使得“星光”老年之家变成了商业场所,提高了进入“星光”老年之家的门槛,改变了其服务性质,由此造成了“星光”老年之家的利用率普遍较低。

养老机构数量总体较少,条件较差。黑龙江省的城市养老院数量少,以哈尔滨为例,整个城市拥有20余万老年人,但却仅有两个政府筹办的养老院,只能接收两千多位老年人。据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至少有一千位老年人在排队等候进入养老院。鉴于社会需求量大,城市社区虽自发兴起了一些个体养老院,但数量也是很有限。就拿哈尔滨市香坊区的立汇社区来说,总人口近万人,却只有三家老年公寓、四十余张床位,而且条件很差。在对这三家老年公寓进行走访时看到,在每个不足十五平米的小屋里竟然放上四张单人床,屋子里没有柜子,老年人的东西只能放在床底下,比大学学生宿舍还显得拥挤。在这样的环境里,老年人只能躺在或坐在自己的床上消磨时光。老年人的生活就是在这样的“挨日子、等待死亡”中度过。

高层次为老服务缺乏。老年人的需求可以概括为“六个老有”,由低到高的层次排列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为。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需求规律应该是低层次的需求越来越得到保障,而高层次的需求逐步增强。在发达地区,大多开办老年大学,许多老年人得到老有所学和老有所教,社区提供的再就业服务又使许多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为。而在黑龙江省,城市的老年大学的数量很少,而且很少办班培训,老年人无处去学和教。黑龙江省经济落后,就业岗位本来就少,满足劳动年龄人口的就业需求已经很难,所以,老年人再就业就更加困难,所以,老年人的老有所为的需求也就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在黑龙江省的城市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基本处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和老有所乐这些较低的层次之上。前面所说的那些进入“星光”老年之家的老年人只是老年人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老年人在室外从事“打扑克”、“玩麻将”、“扭秧歌”等娱乐性活动。到了冬天,老年人更是只有到附近的商场去休闲,这也成了冬季里黑龙江省城市老年人普遍的休闲模式。

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服务。心理学研究表明,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和子女离家独立生活后会产生无价值感,由此又使一些老年人产生自卑、孤独、苦闷等消极心理,严重时则会发展为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在黑龙江省城市,已发生多起空巢老年人自杀的悲剧。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心理辅导和精神慰藉服务就显得十分必要。但在目前,黑龙江省城市社区还缺乏这样的服务内容。

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业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经济落后是导致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社区服务业还属于福利性质的事业,因此,政府和社会的经济支持是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根本保障。正是由于经济的强有力支撑,发达地区才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各种福利性的为老服务,不仅政府可以提供直接的经济支持,各种民间组织也积极为包括为老服务在内的社区服务业提供资金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而在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社区服务业缺乏强大的力量支撑。

单位制管理模式制约为老服务业的发展。单位制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管理的一种普遍模式。在单位制的前提下,单位全面占有和控制单位成员发展的机会以及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中所必需的资源。今天的中国仍然存在单位制的管理制度。国营单位的岗位,被称为是“铁饭碗”,因为它的资源最终是来自国家的保障,所以,进入这样的单位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在这样的单位里,不仅工资稳定,而且拥有稳定的医疗、住房、退休金等私营组织所没有的福利待遇。在这样的单位里工作,自然就不用去接受社区的福利服务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为老服务业的发展。如哈尔滨市几乎所有的国营单位都有老年管理机构,直接管理本单位的老年福利,职工退休以后的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为几乎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根本不用与社区进行联系。

观念落后是制约为老服务业发展的思想根源。经济的落后加之偏僻的地理环境,使得人们在思想观念上相对保守,以温饱为目的的“小农意识”普遍存在。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退休就是人生奋斗的终结,之后就是安享晚年了。这当然就不需要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为了。既然老年人无所需求,社区为老服务业也就不容易发展起来。

缺乏服务主体是为老服务业不发达的直接原因。环境造就人,环境也造就需求。黑龙江省的人口密度相对其他沿海省份少得多。在农村,对于人均拥有几亩土地的农民来说,维持温饱绝对没有问题,既然能够生存,那就没必要像南方人那样为每天挣上十几元的小钱而去奔波劳累。社区为老服务是伺候人的,而且挣的钱也不多,那干吗还去做?在南方,大学生可以去当村官,在黑龙江省,社区管理者多数是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很少愿意从事为老服务工作,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人员严重缺乏。

总之,由于以上几方面原因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业的发展。

解决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业问题的对策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龙江经济。黑龙江省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市场经济阶段,黑龙江省的森林、煤炭、石油等资源先后出现减少乃至枯竭。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黑龙江省的经济不能再单单靠自然资源来发展,而要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推动。航天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海洋科学等在黑龙江省的高校属于强势学科,今后,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快速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

破除单位制管理模式,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单位制管理残余的存在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因为它限制竞争,使单位背负着沉重的包袱,最终会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接着会影响到“小政府、大社会”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破除单位制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国家对单位的负担,可以使单位自身减少负担,这样就可以激发单位的活力,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由此也就能够拥有更大的财力物力用于社会建设。在此基础上,社区建设也就拥有了强大的支持力量,从而获得快速发展的动力。

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社区服务业的扶持力度。社区服务业是一项便民性质的福利事业,发展这项事业可以为政府分担负担。因此,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政策来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承办社区服务业,并在税收、管理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民众思想观念。在发达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已经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保守守旧和不思进取等旧观念制约中解放出来,牢固地树立起开拓、进取、竞争、合作等现代意识,凭借这样的意识,他们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事业的成功又使他们形成“创造生活、享受生活”的生活观念并由此改变了原先的生活方式。对于龙江人,正需要进行这样的教育。在观念和行为上,他们应该向发达地区的人们学习。要摆脱“小富则安”的小农意识,要敢于创业,敢于创造新生活,敢于享受新生活。不仅要追求“健康老龄化”,还要追求“积极老龄化”,积极地去学习、创造。

发展社区活动中心,满足老年人高层次需求。在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开设各类培训班,对老年人进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培训;利用中心,还可以组织老年人健康知识、老龄知识等课题的讲座,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对社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发挥社区满足老年人的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为等需求的作用。

发展社会工作事业,推动社区为老服务业走向专业化。在国外,老年社会工作事业与社区为老服务业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在我国的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社会工作事业也推动着社区为老服务业的发展。鉴于经济相对落后的现实情况,黑龙江省可以在街道成立社会工作站,针对老年人等规模较大的弱势群体开展个别帮扶、小组沟通和社区文化活动等服务,使社区为老服务逐步走向专业化。(作者为东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的现实问题探究 下一篇:从《君主论》的诚信观看功利与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