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播新闻“直观起来”

时间:2022-10-20 05:57:39

让广播新闻“直观起来”

广播与“直观”,似乎是很难扯到一块的概念。广播与电视不同,电视是靠图像和声音传播信息的,“直观”是其优势所在。而广播单纯靠声音传播,缺乏直观性。广播媒体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可突破的局限性,这也是为什么当前广播在媒介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重要原因。那么,广播是否在增强直观性、提高吸引力方面就无所作为了呢?并非如此,因为广播是以语言传递信息的,而语言是具有表达和塑造功能的,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发挥广播语言生动、富于表现力的优势,通过具体的、形象化的语言,营造出视觉效果,靠增强现场感来吸引听众,弥补自身的不足。这就提出了一个命题:在广播记者中大力倡导视觉新闻的写作。

视觉新闻写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现场感强,使人能够具体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由此看来,它所达到的效果恰恰可以用来弥补广播缺乏直观性的弱点。视觉新闻的概念以往也曾提出过,但在实际的广播新闻写作中提倡得很不够、运用得也不多,记者下的工夫也很不够。这从“特写”这一最能运用视觉新闻手段的新闻体裁在广播报道中日益少见,已成为广播报道体裁中的稀有品种,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实际上,我们的报道需要视觉新闻,因为新闻只限于传递信息是不够的,它不生动、不具体,不能打动人、感染人,而只有使新闻尽可能镜头化,将语言信号转化为视觉信号,使新闻“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深深地吸引听众,新闻也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苏联文学大师高尔基也曾说过:“真正的文学艺术,永远是特别质朴的,具有画意的,而且几乎是实际可以感受到的。写作应该力求使读者看到用文字描绘的事物,就跟实际上可以触及到的东西一样。”高尔基这些论述文学的话对于我们写广播稿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视觉新闻的写作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为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一般都是形象的。视觉新闻运用的领域十分广泛,尤其是那些需要描绘、需要细节和形象描写的一部分新闻,比如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特写、现场短新闻;一些反映新建设、新生活、新气象的消息,都可以注入视觉因素,以触动听众的视觉感官,使他们能够借助富有感染力的广播语言,“看”到形象的画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或许有人会问,事件性、动态性的新闻可以采用视觉新闻手法,但非事件性的新闻,比如会议新闻、经验性消息、成就性报道又如何运用这种方法?其实也可考虑。比如会议新闻,虽然报道的是会议,但会总是有人参加的,但凡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会有人的言谈、神情、举止,这时留心观察,就可以写出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会议报道。

再如纯粹的经验性消息,似乎很难用视觉新闻的手法来写,但经验性消息通常由交代情况、介绍做法和反映变化三部分组成,在反映变化这部分就可以用视觉新闻手法来表现。例如我们报道某企业严格的生产管理经验,不应把笔墨仅仅停留在他们如何制定、健全规章制度上,可以用现场白描的手法描述其井井有条的生产线、工人一丝不苟的操作和严格的交接班场景。再如写成就性报道,不要满足于罗列数字,可以用白描手法再现一下工厂、矿山、田间、果园、养殖场、饲养场等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现场场景,从而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单位发展变化的新气象、新面貌,给人留下真切、清晰的印象。

如何写好视觉新闻

对此笔者的体会是,记者首先要强化视觉新闻写作意识,处处做有心人,每采访一事、一地、一人,都要考虑其中是否具有视觉因素可供发掘。例如,有一次福州市政府邀请部分福建省政协委员视察位于福州市中山路的林则徐出生地遗迹修复情况,我随同采访,对这样的素材,如果只靠听取在场的文物管理部门负责人介绍修复工程的进展情况,写出一篇消息也就可以了。但我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觉得这篇报道应该、也可以写得现场感、视觉感强一些,于是在听取情况介绍之余,我仔细观察林则徐出生地修复现场,工人们的施工情况以及委员们各种惊讶、感叹、欣喜、兴奋的神情和举止,从而写出了现场感较强的广播通讯:《修复伟人遗迹,迎接香港回归》,文中以“这里已经崛起两幢并列的木构仿古建筑,上书‘林家支祠’、‘罗氏试馆’几个大字”,“只见工匠们有的正忙着给屋顶铺瓦,有的在刨、锯木料,有的在搅拌砂浆”等寥寥数笔,给人以一定的视觉印象,获得了当年的福建省宣传人民政协制度好新闻奖。

其次要注意观察。要写出鲜明、生动、形象的视觉新闻,记者必须注意观察,且要反应敏锐。因为许多有意义的精彩镜头、动人的情景气氛、人物活动的声貌姿态,是稍纵即逝的,一不留意就会从眼皮底下滑过。因此记者临场必须要有锐利的目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放过任何昙花一现的精彩瞬间。

再次,要运用形象思维,描写新闻细节。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中写到,写文章要能“瞻言而见貌”,意思是说,看了描写的语言就像见到了事物的形貌,说的就是运用形象思维来描述事物的本领,写视觉新闻同样需要这种本领。运用形象思维描写,是视觉新闻的重要特点,一篇视觉新闻之所以能吸引听众、感染听众,关键在于改一般化的抽象叙述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把概念的东西变成形象的东西,这就是运用形象思维。那么视觉新闻要运用形象思维描写,从哪里入手呢?就是要形象化地描写新闻细节,通过细节使新闻镜头化,产生生动、具体、可感的效果。这就需要记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素养和表达能力,从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概括和反映事物,尤其要训练自己“叙事如画”的能力。

最后,要注意语言的锤炼。视觉新闻由于篇幅有限,再现新闻事实时要做到简短扼要而不失之于枯燥,生动形象而又不大事铺陈。一般可采用凝练的白描手法,用不太多的笔墨传达出事物的精髓、人物的精神,几笔勾勒就使事物凸现出来。而不宜细腻入微,过分雕琢。因而语言的锤炼就特别重要,要考虑用尽可能少的笔墨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采用明确、简短的词汇;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短句为主,长短结合;还要注意通篇的节奏感,使作品结构为增强视觉感服务,这样,写出的视觉新闻就可以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媒体策划中心)

编校:杨彩霞

上一篇:经营好报纸的副刊 下一篇:精磨细研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