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发展创设自由探索的环境

时间:2022-10-20 05:41:15

为孩子发展创设自由探索的环境

[摘要]《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儿园要挖掘各种环境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满足幼儿主动、自由探索的欲望,促进不同幼儿的发展。同时,要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理解、尊重的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幼儿发展;环境创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美整洁,充满童趣的环境能让幼儿感到轻松自在,一个让幼儿自主参与的环境能让幼儿感到开心幸福。这需要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我们要关爱每一个幼儿,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幼儿在一个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创设幼儿发展所需的物质环境

《指南》中指出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注重创设环境时顺应了幼儿玩的天性,在其乐融融的活动中,他们的身体动作得到自由自在的舒展,内在的欢乐得到了尽情的表现,并兼顾环境具有探索性和成长性的学习环境,强调幼儿的亲身参与感受。

(一) 幼儿园墙面

墙面环境创设时应引导幼儿一起寻找、探索、操作和记录,以增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和分享。如在“我是哥哥姐姐”主题活动中,由幼儿自己将讨论好的内容用一些呈现方式展示在主题墙上。幼儿不断将获得的经验补充到墙上,墙面的内容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体,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在此过程中,让幼儿对班级主题活动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会在与同伴、教师的互动中探索学习。

(二)教室区域活动

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却一定是学习(包括已有经验的练习和新经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其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所以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五个活动区,即表演区、建构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阅读区,在每个区投放各种操作材料,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作用于环境,投放丰富多彩的材料,让孩子通过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三)户外活动区域

我们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适合不同幼儿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户外区域,以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地上为幼儿画了一些民间游戏图,高低不等的木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走、跳、跑;在墙上设置了不同高度的投篮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难度进行投掷;靠东墙边浇筑水泥起伏路,幼儿可以骑着脚踏车挑战自我极限,发展平衡和协调能力。幼儿期要具有一定的手臂力量、动作协调性和灵敏性,健康攀爬墙和快乐足球场,供幼儿自由攀爬和踢足球。

(四)饲养角

饲养活动是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的确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园中园的中间开辟了一个小池塘,池塘里养着小乌龟、小鱼、还水草,由中大班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喂养,每天可以在那儿看到孩子们惊奇和期待的眼神。

(五)种植园

《指南》中提出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观察、操作,从中发现课上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和变化,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种植地里种值不同季节、不同品种的植物,便于孩子观察比较;还组织幼儿采摘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

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为突破口,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关爱大自然的情感,进而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和劳动观念,体验劳动、收获的喜悦之情,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幼儿的良好个性。

二、创设健康和谐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精神环境是指对幼儿构成影响的以幼儿于同伴、教师、家长及其他相关者为主的,由人际关系和文化观念等无形因素交织而形成的精神氛围,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另一方面。由于精神环境的主要表现形态是人际关系,因此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平等的师幼关系、自主的同伴关系、互动的家园关系等。

(一)平等的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工作,教师“蹲下来”,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最易于教师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相处融洽,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

(二)自主的同伴关系

自主的同伴关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精神环境,幼儿园里同伴关系的形成是通过游戏等日常交往形成的。幼儿园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机会,并努力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和基本的交往技巧。

(三)互助的家园关系

《纲要》提出:“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的教育工作,向家长介绍幼儿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常常会在开学后开展家长会;中旬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半日活动,还利用平台就是网络家园平台、短信互动平台、活动反馈表等用文字表达的方式。这种深层次的沟通交流,便于教师全方位地深入了解幼儿、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工作;同时,家长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和对待孩子的态度,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心理感受。

结论

总之,要想让环境更美丽,需要师友合作,结合教材与教学的最佳切合点,不断创新,从孩子的各方面需求出发,考虑到教学的实在性,同时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情感共鸣。让孩子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是一种体验、是一种浸染,更是一种熏陶。我们将依托我园的独特的环境资源,充分利用空间,以幼儿的参与为主线,创设特色鲜明的园所环境,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幼儿想象,让幼儿身处其中,促进不同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虞永平.生活与幼儿教育[M].安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12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4]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5]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9

[6]周蔓.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区域互动:幼儿园区域活动指导[M].江西: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11

上一篇:让识字教学走出乏味与低效的怪圈 下一篇:关于遗传规律中致死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