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三维目标探讨

时间:2022-10-20 04:17:49

高中政治三维目标探讨

科学制定目标是提高效果的前提,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改进和提高课堂效益,必须精心制定和有效实施教学目标,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中突出强调的三维目标。它是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落实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结合教学实际,本人提出关于三维目标的四点认识,以供各位同仁借鉴:

1 对三维目标的基本认识

1.1 知识目标。“知识”维度的目标是立足于让学生“学会”。它是对课程中知识的具体规定,是教学的基本依据。知识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标。只有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知识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简化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知识目标,但更注重基本观点、基本原理与生活的结合。所以,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1.2 能力目标。“能力”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高中政治新课程主要强化了两大能力: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的主体始终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把课堂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学校学习深入到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新教材模块中设置的“探究性学习”模块,就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运用好。②培养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用政治知识认识生活、认识社会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贯彻“学以致用”的思想,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着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政治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它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归宿。

2 我们在三维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容易流于形式。在常态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只是教案设计中的一种形式,可有可无,在备课时热衷于教学过程,而不考虑教学目标的准备与制定,有时将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直接搬到教案上。

2.2 容易顾此失彼。有些时候教师虽然考虑到了教学目标的制定,但制定得不合理,要么过于狭窄,要么过于宽泛。往往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2.3 往往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目标时,我们经常会犯“用统一的教学目标来要求每一位学生”的错误,这往往忽视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受到抑制,没法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对高中政治课三维教学目标制定的建议

3.1 教师应深入了解新课程标准及大纲的要求,深刻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是教学要求的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脱离课标、大纲和教材的教学目标,就像断线的风筝,教师对它失去控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3.2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坚持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考虑的是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但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应根据学生本人的原有基础、志趣、能力倾向和发展方向确定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目标。这不仅仅表现在要求高低的差别上,而且表现在侧重点的不同上。对特别喜欢学习政治、学科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多

(下转第124页)

(上接第120页)

制定一些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去完成的任务,而对政治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一些难度较小的学习任务。同样的目标,能力强的学生嫌太易,能力差的学生嫌太难,这就需要教师作具体分析。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3.3 教师制定的三维目标应以学生为主体,明确具体、有层次性,难度适中,便于检测。有些教师在制定三维目标时,往往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通过**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的世界观”,这些目标行为的主体都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教师在制定三维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要有层次性,制定的目标既要使学生“跳一跳”,又要使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也就是说目标要难度适中。

4 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三维教学目标实施的建议

4.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去探索、去创新。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有些教师仍在维护其“师道尊严”,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尊重、关爱和信任,师生之间缺少合作的机会,这样也就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政治教师要转变观念,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表见解,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只有在这样一种氛围下进行教学,三维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地完成。

4.2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知识是实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能力是链接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升华与结果。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学习中提升能力,在能力训练中潜移默化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4.3 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挖掘贴近现实生活的学习资源,促进三维目标顺利实现。以生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材内容是编写高中政治教材的基本思路。我们必须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使一切问题的解决都立足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案例分析学习中轻松自然地实现三维目标。

总之,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祝愿每一位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的教师都能够制定好、实施好自己的三维目标。

上一篇: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写作能力 下一篇:以学生为主体,打造特色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