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治军官心智沉浸式教学法探究

时间:2022-10-20 03:35:30

基层政治军官心智沉浸式教学法探究

摘 要:心智沉浸式教学作为一种偏重心理体验的教学法,既在课堂教学中有其固有的特点规律和优势,又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和场地设备等方面有明确的条件要求。在部队院校的任职教育中实施沉浸式教学,需要注意需求的选择、课堂的设计及互动的激活等三个问题。

关键词:基层政治军官;心智沉浸;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7

一、心智沉浸式教学法特点规律

1.注重系统分析教学对象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深植于人们内心深处,影响人们如何理解与看待外部世界,是人们思维特点、处事方式和心理素质等的反映。个体心智模式可以分成知识体系、信念体系和改善体系三大类。

一是知识体系。从知识体系来看,心智模式主要是由个体历年来所接受的教育和经历体验逐渐积淀而形成的知识结构。

二是信念体系。从信念体系来看,心智模式主要是基层政治军官在对政治工作活动的直接和间接体验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认知图式。

三是改善体系。从改善体系来看,个体心智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实践的深入,依据环境的变化和新信息的输入,个体思维模式和理念将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完善、修正和优化。

2.强调分层分类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教学目标是沉浸式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对沉浸式课堂教学来说起宏观调控、前导与定向和激励的作用。一是按训练阶段进行设计,即教员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按照教学起始目标、教学过程目标和教学结束目标三个训练阶段进行设计。二是按讲授知识进行设计,即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围绕知识点的拓广、知识线的延伸和知识面的扩展进行设计。三是按层次进行设计,即教员按照学员掌握教学内容的层次来设计教学目标。四是按学员能力进行设计,即细化学员的能力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3.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

心智沉浸式教学法组织实施中需要把握以下教学方法。

一是教学环境沉浸。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辨清学员的学习风格,创设教学情境。实际教学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学科和部队任务需求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创设与专业教育训练科目相关的情境;利用问题探究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员合作学习等。

二是教学过程沉浸。主要体现在能够以身临其境的方式体验训练过程并承担学习压力。掌握各种知识和信息是沉浸式训练的基础,并贯穿训练的全过程,是训练成功的关键。

三是角色身份沉浸。受训学员要有效达到训练目标,应具备以下条件: 学员技能与挑战之间达到平衡;学员全神贯注投入;学员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学员不断得到反馈等。

四是合作交流沉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设计让学生感兴趣且具有实际交际意义的小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产生交流的渴望,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二、心智沉浸式教学法条件建设

心智沉浸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在部队院校开展时,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和场地设备三个方面有条件要求。

1.师资队伍

组织沉浸式教学的教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是掌握坚实的军政理论基础和多元学科知识结构。教员必须熟悉中外军事理论的研究领域、学术前沿知识及发展趋势,努力掌握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军事高科技知识,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二是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素养。教员需要掌握开展基层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新军事变革条件下我军政治工作学发展趋势;了解本学科国外研究的前沿成果,明确新形势下部队教育工作的机制和方法,对军队改革期间基层政治军官的心理变化有系统的研究。

三是掌握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教员需要善于把模拟训练、仿真训练、心理训练等教育训练方法与院校教学相结合,组织学员能力的训练;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图形及数据处理分析,科学评估教育训练效果。此外,信息反馈和调节控制的能力、交往应对的能力、分析综合和总结提炼的能力等也是组织“沉浸式”教学的重要素质。

2.教材建设

教材是课程体系的支撑。沉浸式训练建材编写应坚持开放、适用、先进的原则,积极应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从内容组织、实验实习安排、作业思考等多方面,整体考虑教材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既要考虑各部队的特殊情况,又要考虑全军的一般情况;既要考虑现实,又要适当考虑发展。按照体系化建设思路,逐步建立配套齐全的沉浸式训练教材体系,形成特色和品牌效应。

3.场地设备

心智沉浸式教学是通过对真实实验活动的功能、结构以及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从而达到预期学习和训练目标的环境或系统。沉浸式教学室的设计与构建要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符合教学场景真实性原则。教学场景是指在训练环境中所包含的实验空间、仪器设备、物资材料等对象实体、行为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声音、味觉、嗅觉等多种媒体构成的信息空间。真实或近似真实的教学环境更易于沉浸感的产生,而沉浸感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首要因素。

二是符合教学内容科学性原则。沉浸式教学要以科学原理作为根基,从具体学科教学要求出发,设计教学条件步骤,得出对应的实验结果,从而客观真实地表达实验的原本内容和科学原理,使得实验结果成为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经过可选择的实验步骤后得出的必然结论。

三是符合教学过程现实性原则。虚拟实验系统的实验过程设计要在满足学习需要的前提下与真实的实验过程保持一致。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各个环节都要以真实的实验设计模式为指导,不能只注重实验条件与结果之间关系的科学性而忽视了实验过程的有序性,两者在科学实验设计中同等重要。

四是符合学习迁移有效性原则。虚拟实验的目的在于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使得学习者可以将在虚拟世界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现实世界的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迁移的有效性是对虚拟实验系统的最高要求,是保证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组织实施心智沉浸式教学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目标为舵,精心选准需求“关注点”

牢牢把握“需求牵引、岗位指向、问题中心、能力本位”的教改原则,充分认识到教学模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规律,始终坚持问题中心、内容为王,再认真研究学员和部队需求,科学设置课程专题。

根据部队实际收集鲜活素材。部队践行强军目标的实践是教学内容设置的源头活水,沉浸式教学要求紧贴学员需要和部队现实情况。为全面了解当前部队政治工作难点热点问题,教员应通过调研走访、座谈交流,发放教学需求调查问卷,收集大量来自部队一线的政治工作鲜活素材,为设置教学内容提供可靠的素材。

围绕作战训练确定教学内容。好的素材要经过精心提炼和雕琢才能成为教学可用的案例资源。为此,教员需要区分不同任务类型,编写案例教材,这样才能够使备课把准部队脉搏,瞄准靶心,“军味战味”十足,增强案例实用性。

围绕学员需求凝练重点问题。严格落实教员与学员联系制度,对学员的成分构成、任职特点、岗位需求以及学员对教学的期望进行梳理,使任课教员对学员需求做到心中有数。选择官兵最需要、部队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重点,使学员有兴趣学,学了能管用。

2.方法为要,灵活设置教学“逻辑线”

心智沉浸式教学模式可以拉近教员和学员的距离,使得教学更加有效直接。因此,教员必须更加注重教学设计,灵活地运用问题和讨论,把课程教学的理论学习和能力实践牢牢地结合起来,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够主动提升学习兴趣。

“情境线”带动,快乐学习。如在“基层官兵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员组织学员围绕案例涉及个人平时表现、问题端倪、问题出现、干预实施、评估反馈等不同情境进程,模拟连队不同岗位角色的反应情况,使学员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掌握处理类似突发事件的技能与方法。

“任务线”牵引,驱动求知。在“心理疏导方法”专题中,教员围绕基层连队指导员心理服务工作职能任务,对如何精彩开头,以何种方式启发式提问,如何设置连环问题,案例如何分场景次第展开,对怎样引导学员进行深层次互动和认识境界提升进行精心设计。一堂课,就是一条“任务完成线”,让学员站在自己的角色岗位上,沿着这条线跑一遍,能力就得到了提升。

“问题线”导学,激活思维。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好的问题比好的回答更重要”的理念,而“教员主体”主要体现为提问上的主导,“学员主体”主要体现为思考上的主体。教员结合部队的真实案例,启发学员思考,通过精心设置的问题来贯穿全课,激活学员的学习兴趣。

3.以对象为主,全面激活多链“互动面”

心智沉浸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深层次互动。

全员全程互动。教员可以综合运用当前虚拟训练的前沿技术和方法,灵活采用对抗训练、冥想训练、放松训练等方法,围绕提高学员参与度,组织现场实操训练,以达到提高学员学习兴趣的目的。

强化多链互动。心智训练的教学互动来自教员与学员的教学相长,也来自学员与学员角色的变换以及小组与小组间的对抗。正是在不断变化的角色互动中,学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体验才更加立体、更加深刻。

提升层次互动。“分享体验、总结点评”是沉浸式教学效果产生的关键环节,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转换点。教员应运用深厚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历,适时到位点评,让学员在深刻体验后产生觉察与领悟。

参考文献:

[1]高文芳.沉浸式外语教学模式在军队院校中的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5).

[2]梁小华.活动对学生语言交流的介入作用:我国英语沉浸式教学的调查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3]知 远.美军专家认为沉浸式虚拟训练远远还不完美[EB/OL].http://./20120724/n348931654.shtml.

上一篇:夏季养生之“祛湿” 下一篇:建构主义教学法在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