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时间:2022-10-20 03:25:00

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心、脑、肝、肾、肺等疾病,临床称高危BPHt。此类患者手术风险大,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至少与3种因素有关:前列腺体积增大的静力因素;引起膀胱出口梗阻的平滑肌细胞张力增加的动力因素;逼尿肌病变。目前BPH的治疗均是围绕这几方面展开。

逼尿肌病变

膀胱逼尿肌在下尿路梗阻后会发生代偿性增生,但其收缩强度并非随增生的肌细胞等比例的增加,而是相对减弱;同时,相对于快速增生的肌细胞,神经纤维生长缓慢,这种不平衡状态就是部分去神经现象。机体产生多量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及纤维生长因子(b―FGF)刺激神经纤维生长,导致膀胱的不稳定收缩。托特罗定(tolterodine)是常用的治疗由于膀胱不稳定导致尿失禁的抗胆碱药。Athanasopoulos等将托特罗定(2mg,2次/d)和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tamsulosin,0.4mg,1次/d)联合治疗以了解能否改善BPH引起的LUTS,50例BPH患者纳入研究,尿动力学检查显示仅存在轻度到中度的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不稳定,采用坦索罗辛治疗1周后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继续单独服用坦索罗辛,另一组联合服用托特罗定,在研究起始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尿流动力学和生活质量的评价。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较坦索罗辛组明显改善(P=0.0003),膀胱稳定性增加,两组之间的急性尿潴留(AUR)、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P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前列腺动力因素

在膀胱、前列腺包膜及腺体平滑肌中含有丰富的α1受体,刺激平滑肌张力增加,引起膀胱出口梗阻。阻断此受体作用,可以缓解动力性梗阻。酚苄明为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效果最好,但不良反应大。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有阿夫唑嗪(5mg,2次/d)、坦索罗辛(0.4mg,1次/d)、特拉唑嗪(剂量渐增至10mg,1次/d)、多沙唑嗪(剂量渐增至8mg,1次/d)等,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常见不良反应有头痛、头晕、乏力、鼻塞、性低血压等,剂量上应从小量开始调整并个体化。对不同体积BPH的自觉症状和生活质量均有改善。

前列腺静力因素

前列腺是雄性激素依赖器官。前列腺细胞在的活性形式一双氢睾酮(DHT)作用下凋亡减少而表现出增生。因而抑制雄性激素尤其是DHT的作用是治疗BPH的有效方法。

非那雄胺(5mg,1次/d)可选择性抑制5α还原酶,阻止睾酮(T)向DHT转化而抑制前列腺增生。非那雄胺起效较慢,但能延缓疾病进程,α受体阻滞剂起效快,改善LUTS更显著,因此有学者考虑对BPH进展危险较高的患者采用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非全程联合治疗,待5α还原酶抑制剂起效后再停用α受体阻滞剂,以便能较快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程。Baldwin等研究了多沙唑嗪和非那雄胺联合治疗方案,270例BPH患者纳入研究,非那雄胺(5mg,1次/d)分别和2、4、8mg的多沙唑嗪(1次/d)联合应用,分别联合治疗3、6、9、12个月后停用多沙唑嗪,继续服用非那雄胺。结果显示,联合治疗12个月的患者,2mg组多沙唑嗪有84%,4mg组有85%,8mg组有87%的患者在停用多沙唑嗪后AUA症状指数没有增加,症状没有恶化。因此,先联合治疗然后再单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既能很快缓解症状又能延缓疾病进程,降低治疗总费用。

中药或其他植物药

通尿灵(1片,2次/d)是非州臀果木提取物,饭前服用,6~8个月1个疗程。前列康和尿通也是花粉制剂,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癃闭舒是中成药制剂,温肾化气,清热通淋,活血化瘀;泽桂癃爽胶囊行瘀散结,化气利水,都可以选用,但效果有限。降低胆固醇药甲帕霉素也可减轻BPH症状。

上一篇: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 下一篇:吡罗昔康用法与病人依从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