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配合推擦双胁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58例观察

时间:2022-10-20 01:01:02

推拿手法配合推擦双胁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58例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推拿背部膀胱经路线,治疗胃痛常用选穴的基础上,配合推擦双胁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医传统推拿手法配合推擦双胁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58例。结果:治疗痊愈39例,占67.24%;好转17例,占29.31%;无效2例,占3.44%,总有效率为96.56%。结论: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推擦双胁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取得良好疗效。

【关键词】肝气犯胃型胃痛;推拿手法;推擦双胁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402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27-01

胃痛在中医学中又称胃脘痛,是指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为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病症,常见于胃炎与溃疡、胃痉挛、及其他消化道疾患。引起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如饮食不节,由于过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造成饮食停滞;脾胃虚弱,中阳不正,寒从内生,引起脾胃虚寒;忧思恼怒、悲哀使情绪不舒,导致肝气犯胃。现代人工作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良嗜好多,加之有些患者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导致饮食起居没有规律,故在胃痛患者中以肝气犯胃型尤为常见。笔者自2009年1月-2010年3月采用推拿手法配合推擦双胁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5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临床资料

58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37例,其中,年龄最长者65周岁,年龄最小者28周岁。全部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症状表现多为上腹部疼痛,痛引两胁,嗳气,苔多薄白,脉弦。

2.治疗方法

推拿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治疗原则,对有消化道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此法治疗。

2.1手法:推擦法、滚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振法等手法。

2.2取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至阳、中脘、天枢、章门、期门、阳陵泉、足三里、内关等穴。

2.3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一侧:①沿膀胱经以滚法自上而下反复操作3-5遍。②以拇指点按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至阳等穴位,每穴半分钟。③背部沿膀胱经作揉法,以T7-T12为操作重点。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站于患者一侧:①按揉中脘穴及两侧章门穴、期门穴各1分钟。②点按天枢、阳陵泉、足三里、内关等穴各半分钟。③推擦双胁:先将凡士林涂于患者的期门穴,沿肝经至双侧的章门穴。嘱患者张口深呼吸,待呼气时,术者以双手大鱼际为着力面自双侧期门穴沿肝经推擦至双侧章门穴,自上而下做直线往返摩擦,使患者感觉热感渗透为度。施用本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涂凡士林的目的是防止推擦时搓伤皮肤。②注意力集中一定要配合患者呼吸,以免造成肋间肌的损伤。③手法轻柔不可使用暴力,双胁有皮肤破损者慎用此法D在上腹部施以振法3-5分钟,结束手法治疗。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治愈:因胃脘痛引起的所有症状消失,胃的

各项功能已恢复正常;好转:因胃脘痛引起的所有症状已减轻,胃的各项功能已恢复接近正常;无效:经治疗症状无改善。

3.2结果:58例患者均经1-3疗程治疗,其中:经治疗痊愈39例,占67.24%;好转17例,占29.31%;无效2例,占3.44%,总有效率为96.56%。

4.典型病例

张某某,女,46岁,政府职员,一月前患者因与他人争吵后出现胃脘疼痛,痛引两胁、便秘、嗳气吞酸等症状。去当地医院内科就诊,经X光拍片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属功能性,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以后采用过许多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后经别人介绍来我处诊治。经详细检查和仔细询问,该患者高血压病史2年,现胃痛,两胁胀满,口苦,舌淡苔薄黄,脉弦数。BP:150/95mmHg。用上述方法治疗5次后,患者感觉症状减轻,再经治疗3次后症状消失。随访一月无复发。

5.讨论

胃脘痛常为脾、胃病变的主要症状,胃主收纳,脾主运化,脾主升,胃主降,脾胃的升降、运化功能有赖于肝的正常疏泄功能,如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则会出现肝胃不和。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发病、演变和预后与情志因素关系尤为密切,而肝郁气滞证又是消化性溃疡(胃脘痛)最常见的证型。按摩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消化道的运动及分泌机能,加强血液的供应及淋巴循环,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利于食物的吸收。同时,通过按摩对全身或局部的机械刺激,调节了整个神经系统的平衡,故可改善睡眠与消化。祖国医学认为:胃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不通则痛。按摩可疏通经络,气血运行正常,腑气通畅,使疼痛缓解。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为: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故在胁肋部施以推擦法,可以起到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实践证明:推拿配合推擦双胁治疗胃痛具有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易行,无副作用,易被接受等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屈衍海,主编,张吉,主审.《经络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5.2.

[2]严灿,邓中炎,吴伟康,等.从心理应激理论研究中医肝主疏泄藏象本质[J].中医杂志,2001,42(1):8-10.

[3]隋永杰,白骊群,侯玉亭.精神因素及人格特征与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的关系[J].中国临床康复,2004,25(6):142.

[4]吴丽丽,严灿,徐志伟.对应用心理应激理论和方法开展中医药实验研究的若干思考[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1):45.

[5]张亚林,邹韶红,杨世昌.消化性溃疡心理治疗[J].继续医学教育,2006,21(16):23.

上一篇:针灸背俞穴配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 下一篇:中药祛腐生肌散治疗褥疮的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