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轨迹及促进策略

时间:2022-10-20 12:53:02

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轨迹及促进策略

摘要:工业园区应该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来进行建设和发展。典型的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命轨迹可分为五个阶段:孕育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后成熟期。鉴于五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地方政府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分别采取不同的促进策略来推动工业园区内形成产业集群和促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促进策略;地方政府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提速,各级地方政府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促进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但是在各地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却普遍存在着产业定位不清、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配套服务缺乏、产业技术创新力薄弱以及产业发展竞争力不强、后续动力不足的现象。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创新常态化。经济全球化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组织生产和分销,形成全球性的生产分工体系。区域经济一体化使生产要素与商品在合作区域内的流动速度大大加快。技术创新与知识经济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是三股强大的力量,它们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格局,给各个企业和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但竞争更为激烈的舞台。在此形势下,对区域内的工业园区进行定位正确、导向清晰、特色鲜明的产业规划、组织建设和发展促进,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综合实力,以实现地方产业的有序发展和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的思路。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迈克尔·波特指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一群在地理上集中并同处于某一特定产业领域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其他实体。”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其内部的网络化结构可以促进企业以及相关机构间的协同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提高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二是通过竞争与激励提高内部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三是通过技术外溢和资源的有效集中提高内部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集群能够推动工业园区成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增长极”,为发展工业园区、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增强地方和国家竞争优势提供强大的动力。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集群性工业园区,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园区、台湾地区的新竹工业园区等莫不如此。国内虽然已有不少的学者对于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的关系作了相关的研究,并得出了工业园区具有形成产业集群的平台优势,工业园区应当在政府引导下实行产业集群导向式发展的一致意见,但是对于地方政府应如何基于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不同生命阶段,针对性地实施工业园区建设与发展促进策略则研究甚少。

二、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轨迹

产业集群是个产业生命体,其形成与发展有自身的生命周期,地方政府想要制定出促进工业园区内产业集群式发展的有效策略,就必须了解集群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阿霍坎加斯(P . Ahokangas)曾将产业集群发展过程分为起源和出现、增长和趋同以及成熟和调整3个阶段,他的解释主要来源于产业内生性的聚集现象。在最初阶段,企业之间在某一地区聚集;第二阶段,建立了工业园区和组织,形成一个广泛的产业配套网络;第三阶段,迅速增加的资源竞争导致生产成本、经营成本递增,集群的不经济现象出现,产业开始大规模转移并在新的地区形成新的产业群。斯旺(Swann,1998)则建立了一个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钟形曲线(bell-shaped curve)模型。斯旺认为基于三个基本特征即聚集外部性与正向反馈效应、拥挤效应、技术收敛,可将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分为上升、成熟、衰退、复兴共四个阶段。上述学者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略显粗略,而且在考虑划分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时,没有将集群的经济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分工协作的成熟程度这些重要的衡量指标考虑在内。

一般而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演化轨迹按照集群经济规模、聚集外部性、拥挤效应、分工协作的成熟程度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阶段。图1描述的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命轨迹曲线,值得注意的是,集群发展成熟后可能有三种不同的后续发展方向。

1.孕育期。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孕育期,工业园区既没有知名度也没有特色,只有一些零散的企业入驻园区,各个企业之间除了资源共享之外没有显著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工业园区对企业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区位优势、政策环境与基础设施。

2.幼稚期。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幼稚期可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属于相互关联产业的小企业向园区集中,二是在区域或更大范围内居于产业龙头地位的大企业在园区建成投产。在某些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以上幼稚期的两种表现形式可能兼而有之。这一时期,产业聚集的外部性开始被园区外的企业意识到,产生正向反馈效应,吸引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项目陆续落户园区,同时园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初步显现,但是,相关产业、辅助产业、服务与中介机构、市场需求与生产要素仍未形成能够自组织的网络结构。

3.成长期。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成长期,园区内企业的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柔性精专和合作网络性特征日趋明显;产业聚集的外部性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技术外溢等方面;由于正向反馈效应极大,区位选择向产业集群靠拢对于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的投资项目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成长期内,园区的企业数量和经济规模总量有飞速的提升,技术创新气氛浓厚并推动产业快速升级,园区内诸如研发、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机构和诸如行业协会、金融服务等中介机构的数量有明显增加。产业集群带有自组织特性的网络结构基本形成。

4.成熟期。在成熟期,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数量不再有大幅增加,但总体经济规模仍有所增长。这一时期,集群网络结构已经十分完善,集群内的企业、机构之间的产业关联更加紧密而合理,体现出显著的的柔性精专、合作网络性、技术创新和根植性优势,而这些产业集群优势使得工业园区不但成为了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甚至成为一个独特的品牌。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期,技术知识已经相对成熟甚至符号化,因此技术外溢效应可能逐渐减弱而拥挤成本则逐渐凸显甚至可能超过集聚外部性的影响,这将成为遏制相关企业和机构向园区集聚的重要制约因素甚至迫使园区内企业或机构向成本更低的区域迁移。

5.后成熟期。在成熟期后,有的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可能衰退,如图1中的方向C所示。衰退有两种可能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拥挤成本超过了集聚外部性,迫使大量企业另行选择综合成本更低的经营场所,产业转移到别的区域重新形成集群。另一个原因则是在某些工业园区,由于环境的制约,产业集群可能倾向专业于一个产业,如果产业集群与该产业同时成熟,产业本身又缺乏创新与升级的条件,则产业集群的衰退必将发生。当然,也有些产业集群能够在原先的产业基础上,不断创新升级或是吸纳新的产业和技术,则能够使自身长期保持在成熟期或是在短暂的衰退后获得复苏,如图1中的方向A和B。

三、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促进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技术创新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依托工业园区培育与发展产业集群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应当依据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轨迹,针对性地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促进策略。图2列出了在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主要促进策略。

1.孕育期

(1)战略定位。为了避免在发展过程中走弯路,在工业园区建设伊始,地方政府就必须明确园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一战略定位应当基于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合作、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发展周期等外部因素,和对区域自然禀赋、产业基础、人文特征等内部因素的周全考虑,做到既符合经济发展趋势又能充分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

(2)设立专职机构。要设立一个专司促进工业园区发展的政府机构,负责从工业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和厂房设施的设计施工、招商引资一直到对入驻企业进行一系列后续服务(协助融资、协助招聘、协助业务联络、协助解决劳资纠纷等)的全过程,致力于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孕育期,该机构的工作重点是制定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并紧密围绕产业发展定位进行招商,以促使产业集群尽快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3)基础设施建设。孕育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厂房土地、交通、通讯、能源供应等等。通过完善的甚至是高素质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企业生产所需和降低投资风险,可以更好地吸引企业向园区集中。

2.幼稚期

(1)平台建设。为了促使产业集群迅速从发展较为缓慢的幼稚期走向高速发展的成长期,政府要着力进行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文化流的平台建设,在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的同时也促进园区内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信息的顺畅流动还能加大聚集外部性的正反馈效应,吸引更多相关产业或支持产业的企业入驻园区。

(2)招商促进。政府要引导和鼓励相关产业、支持产业的企业以及服务性机构向园区聚集。为此,不但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招商团队,还需要充分发挥各种中介机构中介机构(包括银行、投资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驻外机构、其他政府派驻本地的办事机构、商会等)的作用,与之建立合作共赢的关系。最后,在投资环境推介方面,政府应该灵活运用直接招商、传媒招商、会议招商、活动招商、中介招商、顾问招商、关系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形成综合招商促进模式。

3.成长期

(1)完善投资环境。产业集群在工业园区内进入成长期后,集群规模不断扩大,集群对基础设施和专用资产的需求不断增长。在硬环境上,政府此时应当与企业携手,一方面扩大园区规模以适应集群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继续完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为集群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软环境上,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和提高服务效率。同时政府还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如限制污染气体排放,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和推进清洁生产。

(2)鼓励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和企业的快速成长都离不开创新,但是,单个企业由于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资源约束,其独立的技术创新往往很难取得重大突破。政府不但要推动科研机构和项目入园,引导“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而且还应加大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财政补贴力度,制定有效的创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创新来谋求长足进展。

(3)建设技术市场。政府可以协助集群内的企业建立技术合作与转让的交易体系,提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化水平,从而提高科研效率和促进技术创新,利用技术创新来加快集群的升级。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及时处理知识产权侵权和纠纷事件。

(4)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在成长期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和促进集群内的企业积极外销其产品和服务,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获得自身的成长激励。

(5)建立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引导和促进相关企业组成行业协会,负责特定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成员间的技术经验交流和行业自律,推动知识本土化从而增强产业的根植性。

4.成熟期

(1)打造园区品牌。利用产业集群已经日渐成熟的优势,通过广告宣传与营销推广活动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一个独特的区域品牌,提高工业园区在区域内、国内甚至在世界的形象,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

(2)开发新产业。为了未雨绸缪地为成熟期后的产业集群增添新的动办,政府应重视在集群的成熟期进行新产业开发。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促进新产业开发,在进一步发掘原有产业潜力的同时,依托原有的产业基础将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节能环保等朝阳产业作为今后开发的重点,尤其是鼓励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进行战略性的合作研发。

(3)跨区域合作。为了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并使工业园区保持创新的活力,政府还应积极促进跨区域的工业园区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在产业链上寻求共赢,从而保持并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后成熟期

要使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能够长期保持在成熟期或是在短暂的衰退后获得复苏的动力,政府必须推动产业延伸和产业创新升级。

(1)产业延伸。通过引导和支持园区内的企业集群延长产业价值链,将面临衰退的产业与成熟产业或新兴产业相结合,能够为原先的产业找到新的增长点。

(2)产业创新升级。通过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推动集群内的企业尤其是产业龙头企业进行科研创新,以创新带动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培育新的产业集群核心动力。

四、结语

地方政府在推动当地工业园区发展的过程中应该以产业集群为导向,但工业园区并不一定可以形成产业集群,而且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利用集群的发展特性,采取相应的促进策略推动集群形成和持续发展。上述提供的策略建议并非一概而论,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地方政府在运用上述策略上还应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和审时度势。

参考文献:

[1]张霞 鲁德银 蔡根女: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研究的理论综述及其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4).

[2] M . E . Porter,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Competi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 Vol.76 (6), No.11.

[3]喻春光 刘友金: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发展战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

[4]周石生: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机理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9(1).

[5]陈文华 关小燕 胡大立: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集群战略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10(2).

[6]覃朝晖:欧洲工业园区发展经济借鉴及启示[J],商业时代,2010(23).

[7]隋映辉:产业集群成长、竞争与战略[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5.

[8] G . M . Peter Swann, Martha Prevezer and David Stout, The Dynamic of Industrial Cluster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9]杨 凌:政府招商引资的价值链模型构建[J],商业时代,2013(9).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业经济增长与FDI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异地、多点、自动备份Oracle数据库数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