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乙哌立松片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时间:2022-10-20 12:49:32

联合乙哌立松片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乙哌立松片联合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分析该院 90 例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的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病人运用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乙哌立松片治疗。结果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后的疼痛改善程度。两组病人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乙哌立松片;手法复位;注射阻滞;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19-02

腰背痛发病率高,从基层到大医院每天都能见到大量的腰背痛患者。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排除了肿瘤、感染、风湿骨质疏松等明确病因,X线,CT、MRI检查无阳性发现的腰背痛。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是非特异性腰背痛的重要原因之一[1]。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是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的其中一类,临床上很多见。为探讨乙哌立松片联合手法复位加胸脊神经后支注射阻滞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疗效,该研究对该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9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康复科病房和疼痛门诊就诊的90例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起病隐匿、无明显诱因的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的慢性背部疼痛,程度较重,VAS评分>6分,长期疼痛患者常有疼痛间隙期,均经过DR、CT或MRI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患者均排除了肿瘤,感染,压缩性骨折、风湿和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棘间棘上韧带损伤、骶髂关节紊乱等疾病。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其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2.5±13.9)岁,病程1 d~8年;对照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1.5±13.6)岁,病程3 d~9年。

1.2 方法

对照组病人采用手法复位和局部阻滞,一般进行1次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病人坐位,面向椅背,双腿分开骑坐在椅子上,双手指交叉放于颈后部,医生站在病人身后,双手穿过病人腋下搭放在病人手背上,让病人缓慢深呼吸并使胸椎随深呼吸作前屈、后伸运动,使肩背部充分放松,反复几次后,趁病人不注意于深呼气末时突然端抬病人双上肢,往往听到背部轻微“咯”一声,或感觉到肋椎关节附近有弹响感 ,即告复位成功,病人即时觉得背痛程度大大减轻或消失,约1周后在相应脊神经受压区域行局部阻滞[2],操作方法是:患者俯卧位,胸部垫枕,双手放置舒适;注射定位:确定压痛注射区:结合疼痛所属胸脊神经节段,参照胸椎X线做体表定位,于胸椎所属棘突为中心上下2个节段共计5个注射点,以上下棘突连线为中心,向外约2~3 cm作标记。注射方法:注射针向前内方斜刺至椎间关节外侧骨面后注入复方镇痛药,每点2 mL,2周后视疼痛改善程度酌情重复注射1次,复方镇痛液构成:强的松龙注射液25 mg/1 mL,2%利多卡因5 mL,vitb12注射液500 μg/1 mL,加0.9%生理盐水5 mL混合成10 mL。然后嘱1个月后复诊或电话随访以判断效果。

治疗组病人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加服乙哌立松片。在手法复位后即开始乙哌立松片口服,50 mg,3次/d,疗程1个月,收集1周后和1个月后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0 分为无疼痛,10 分为疼痛最强。0~2分为优,疼痛消失;3~5分为良,好转;6~8分为差;>8分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采用 SPSS10.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手法复位后临床疼痛疗效有效率都达到51.2%,无可比性。对照组1周后加局部阻滞后疼痛消失24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79.1%,治疗1个月后疼痛消失23例,好转12例,有效率为81.4%。治疗组服用乙哌立松片1周后加局部阻滞后疼痛消失28例,好转11例,有效率83.0%,治疗1个月后疼痛消失27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8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脊神经后支由脊神经发出,自相应的胸椎神经根到后支走行的骨纤维管道,及后支穿入的胸背部肌腱性组织,任一部位受刺激均可能引发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胸椎小关节卡压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靳安民[3]等通过解剖20例成人尸体认为,胸椎小关节卡压其实是牵拉挤压了小关节旁的脊神经后支主干,在此基础上,运用手法复位解除胸椎小关节卡压来解除其对脊神经后支主干的刺激,并在其所在的关节突关节处作阻滞治疗,所用麻醉剂、糖皮质激素、维生素类药起到消炎、止痛、营养神经之功效,从而改善局部缺血状态,减轻炎性反应[4-5],可以很好的解除其压迫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带给脊神经后支的刺激。

乙哌立松作用在脊髓水平,松弛肌强直并抑制疼痛反射,同时又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而改善血液循环,这些作用结合在一起能缓解因疼痛而引起的肌紧张,也能缓解因肌紧张引起的疼痛,从而使肌强直得到改善[6]。该研究结果显示,盐酸乙哌立松起效快,与手法复位加神经阻滞联合应用对治疗胸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引起的的非特异性腰背痛,止痛作用明显,有效率为87.2%,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陈仲, 邵振海,靳安民,等.非特异性腰背痛的重要原因――脊神经后支综合征[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3):139-141.

[2] 刘荣国,陈彦青,雷秋林,等.胸脊神经后支压痛区局部阻滞治疗开胸术后慢性切口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4):228-231.

[3] 靳安民.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对因治疗[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2,22(12):1057-1061.

[4] 李延厚.硬膜外腔复合液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100例疗效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2):53.

[5] 宋文阁.疼痛诊疗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3.

[6] 钱宇,范顺武.乙哌立松治疗肩周炎[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2):84-86.

(收稿日期:2013-07-14)

上一篇: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一篇:平消胶囊对中晚期食道癌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