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政府投资工程的造价管理

时间:2022-10-20 12:46:11

简述政府投资工程的造价管理

摘要:政府投资工程大多为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工程,那么如何对如此巨额投资的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笔者从造价控制与管理、投资中的问题、全过程控制等三方面阐述如何解决此问题。认为只有通过参建各方充分合作,共同努力,加强全过程造价控制,特别是事前、事中控制,才能减小财政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确定、有效控制,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实现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管理

Abstract: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s, mostly involving people's livelihoo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o how about such a huge amount of investment cost effective control, the author from the cost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vestment problem, whole process control on three aspects of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nk only through participation parties to cooperate fully, to work together, to strengthen the whole process of cost control, especially the advance, control in the thing, can reduce the financial investment funds, make project cost reasonably determined, effective control of investment, minimum, maximum output, realize social benefit and maximize investment returns.

Key words:Government investment;Project cost;Administration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政府投资工程,大多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如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和景观建设等,是改变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为民办实事的形象工程、民心工程。做好政府投资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工作对树立政府形象、节约政府资金都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一、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含义

工程造价是指完成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费用的总和,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费以及其他的相关费用,它实质上是指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也就是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工程造价管理则是指遵循工程造价运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力求合理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合理确定,有效控制,提高效益。

二、当前政府投资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虽然目前财政投资项目造价控制正在逐步加强,但实际执行时,仍有部分项目存在初设概算超可行性研究估算、施工图预算超初设概算、竣工结算超施工图预算的“三超”现象,这其中虽有属于国家政策性调整、材料设备涨价等诸多客观因素,但也存在部分不可忽视的主观原因。

(二)工程建设工期普遍偏短。出现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办手续,违反建筑法及招投标法和质量、安全、建管等管理条例的规定。边设计、边施工,因考虑不够成熟,在施工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众多的设计变更,让施工单位返工,造成大量浪费。减少施工过程中各工艺流程所要求的时间,违反质量管理条例,达不到质量验收标准,竣工后返修率高,维修量大,最终增大资金投入;大干快上赶工期,对可分流水段施工的工程,无法采取流水作业,一次性投入增大,也即工程总造价增高;违背客观规律,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如:园林绿化部分,因工期太紧,施工组织安排的栽种时间,往往并非植物的自然种植季节,但为满足工期要求,必须反季节栽种。造成施工难度加大,死亡率增高等现象,最终结果仍是加大工程造价。

(三)工程责任单位也即项目业主多为机关单位或指挥部、建设办公室等临时机构,而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违背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要求,且管理经验不丰富、无固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无力承担工程项目的管理,亦无力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无法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创造出具有代表意义的精品,无法减少浪费,节约投资,使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参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观念落后,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还相当深,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理解不足,知之不多,造价管理往往只停留在概预算上。绝大多数工作只限于图纸上、办公室中,往往“四算”分离,“三超”现象严重,处于静态控制阶段,通常只强调竣工结算,而忽略事前、事中的控制与管理,特别是事前管理。

三、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保证政府投资的合理性、科学性

(一)加强决策阶段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见,决策工作务必超前,不可滞后。工程造价管理系统中,决策阶段的管理是重点,它虽投资少,是影响造价的最大因素,决定着项目建设的成败。因此,避免遭市民唾骂的失败工程“的产生,政府应花大力气,按规划要求、人大提案和下达的任务、指标等,提前一年做好各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对可行的项目再制定出第二年的建设计划和完成计划,明确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委托设计单位根据可研报告和经评审通过的设计方案做深化设计,提前作好建设前备工作。

(二)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招标。设计阶段不仅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关健性作用,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还会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因此,推行限额设计招标,有利于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设计水平、有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和比选、有利于加大控制工程造价的力度,节约财政投资。

(三)推行项目管理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政府投资工程均应全权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和类似工程管验、信誉良好的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业主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包括、安全、工期、合同和造价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前期办理相关建设手续和后理验收、维护、移交等工作,形成真正的“交钥匙工程”。过程中责、权、确,监督到位,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事后审计、考核,势必事半功倍。目前无任何激励机制,公司和监理公司的收费标准皆是以工程实际总投资为计费基数,项目造价控制越好,投资越少,费越低,不利于公司管理人员和监理公司工程师的积极性,对造价控制不利。

(四)招投标活动是政府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滋生腐败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广泛推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经评审的合理低价中标的招投标方式,在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及投资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招投标的实施,通过竞争,使基建投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招标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环节:

1、工程量清单计价时,对清单质量的要求非常高,也即对清单编制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编制人员必须深入现场,熟读图纸,清单编制不得漏项、不得少算或多算,且对项目特征、工作内容应作详细描述,因工程量的风险是由业主承担。

2、招标文件是合同的组成部分,内容应全面,科学、且有针对性。对招标文件应实行会审制。重点审查工程招标范围、计价方式、计价原则、结算办法、评分办法、拦标上限的设定等内容,针对该工程的具体特点,对不适用的一些结算办法、评分办法作适当调整,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以达到选择有实力、报价低的施工单位,确定合理工程造价的目的。

(五)施工过程中,加强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控制。一方面要按照工艺流程和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在工程确需变更和签证时,要以加强施工过程提高效益的原则来确定工程变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严肃工程变更和签证程序,设立有监察局、反贪局、审计局、财政局等相关监督部门组成的政府投资工程监督组,遇有数额较大的变更和签证,必须报监督组、经监督组现场勘查、核量后方可实施。这样会有效避免所谓的“低报价、高签证”现象发生。而且变更后的总造价原则上应控制在投资计划的范围之内,不得随意提高档次或扩大工程范围、增加工程内容,增大政府投资额,导致超概现象的发生。

(六)加强合同管理,推行担保和保险制度。

1、施工合同是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活动是为了履行合同内容,合同管理的目的,就是保证承包人全面地、有秩序地完成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施工合同同时也是造价控制的依据。签订合同时,合同内容应完整、准确,公平、公正,双方权力、义务应对等,合同条款中不得有违背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其承诺的内容、结算原则,特别是新增项目的结算原则在合同中务必要明确,以免结算、审计时发生纠纷。加强合同管理对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2、政府工程应率先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快各种担保和保险制度的推行。如投标担保、履约担保、支付担保、低价中标风险金等。使合同的活动处于利益、风险共承担,权利、义务均等的和谐环境。

总之,只有通过参建各方充分合作,共同努力,加强全过程造价控制,特别是事前、事中控制,才能减小财政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使工程造价得到合理确定、有效控制,达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实现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嵌固端的选取 下一篇:住宅楼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