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开展高校入学“绿色通道”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19 11:32:24

有效开展高校入学“绿色通道”的实践与思考

“绿色通道”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举措。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为确保因灾受困学生顺利入学,清华大学将临时借款的发放与迎新工作相结合,率先开启了“绿色通道”。“绿色通道”不仅覆盖所有灾区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交不起学费的新生也可以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这是我国高校首次设立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在全国高校间和社会上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广泛认可。随着“绿色通道”逐渐出现在众多高校新生入学的报到处,越来越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及时完成入学报到手续,顺利进入大学学习深造。实践证明,“绿色通道”是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措施。

“以人为本”的“绿色通道”发展

1.扩大“绿色通道”的覆盖范围

“绿色通道”最初是针对新生入学设计的。从1999年开始,为了充分发挥“绿色通道”作为应急型资助手段的功能,学校决定将“绿色通道”惠及至本科高年级学生。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办理“绿色通道”的通知,因经济困难不能缴纳学费的高年级学生,可以通过申请临时借款,及时办理注册手续。2002年,学校法学院、美术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改革试点,其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存在入学交费的困难。因此,“绿色通道”的适用对象随之扩展到了试点院系的研究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如出现临时性、突发性困难,也可通过“绿色通道”向学校申请生活费借款。对于一些毕业后短期内个人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学校“绿色通道”获得帮助。通过逐步的发展,从本科入学,到高年级、研究生,直至毕业离校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得到学校的经济资助,从而形成了一条全程的“绿色通道”。

2.前移“绿色通道”的工作内容

为了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做好资助工作,学校将“绿色通道”工作前移,在新生入学前充分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摸底工作。

第一,通过招生工作的反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与学校招生办公室紧密配合,通过招生网站和招办微博、各省招生组和招生教师等渠道进行资助宣传,并根据招生信息反馈,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摸底工作。第二,通过入学路费申请情况预估。学校在学生资助网站、入学通知书材料里广泛《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来校报到交通费用申请通知》,并公布资助管理中心的联系方式,存在经济困难的新生可以直接向学校申请来校路费。通过路费的申请情况,学校可以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第一手材料和学生申请“绿色通道”的初步意愿。第三,结合家访工作实地了解。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多名教师和辅导员,走访几个省份的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包括即将入学的新生家庭。家访小组在向其宣传和解读国家、学校资助政策的同时,深入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为“绿色通道”工作提前做好准备。第四,开通资助热线答疑。通过资助热线,学校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长答疑解惑,而且根据学生和家长反映的情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初步档案。第五,针对特殊群体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反馈。特殊群体包括受灾地区的学生以及媒体重点报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院系提前与学生及学生家庭进行联系,了解学生家庭的受灾情况或实际经济状况,提前做好资助工作。

3.细化“绿色通道”的现场工作

学校“绿色通道”的现场工作具有便捷、温馨、丰富的特点。学校加强“绿色通道”工作现场组织领导,分别设立了咨询、核实、盖章、信息录入等区域。学校最大程度地简化了“绿色通道”的程序,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只需填写临时借款协议书,凭借相关单据就可替代相应的额度缴纳学费,整个过程仅需几分钟。此外,学校还在“绿色通道”现场及时开展生源地国家信用助学贷款的对接工作,单独设置了生源地贷款办理咨询台,现场回收贷款受理证明,办理回执确认,实现国家助学贷款从生源地到学校的无缝对接。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精心设计制作了资助政策的宣传材料,并通过易拉宝详细介绍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学校领导每年亲临“绿色通道”现场,看望、慰问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为学生发放慰问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学校在“绿色通道”的迎新现场准备了种类多样的慰问品,并专门设计了包含一系列爱心卡片的“爱心纪念封”,纪念封内包含智能手机、自行车、被褥、教材、理发、体检、机时、学习生活购物券、爱心生活费、爱心观演卡的10张爱心卡等。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所需慰问品。“按需选择”的方式不但能避免资源浪费,还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给予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4.强化“绿色通道”的育人功效

单纯的学费减免可能会使学生忽略他们应承担的责任,为了更好地使“绿色通道”发挥其教育功能,经过多年实践,学校的“绿色通道”工作形成了以下特点:第一,“绿色通道”属于临时借款性质,不是无偿资助,需要偿还,但不计利息。学生必须要签署临时借款协议书,明确还款的时间与方式。第二,临时借款与国家助学贷款、助学金、困难补助等各项资助有机结合。学生在获得其他各项资助后,应该首先偿还临时借款,以保证下一届学生能够顺利使用“绿色通道”。这种运作模式,不仅确保了所有学生能够及时地完成报到手续,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教育成本观念、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

5.建立“绿色通道”的反馈机制

“绿色通道”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的筹划、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组织,更需要各院系的配合。因此,清华大学十分注重与院系工作助理、辅导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沟通,认真听取他们对于“绿色通道”工作的反馈意见,并不断采取措施进行完善,使“绿色通道”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2014年针对全校30个院系进行的问卷调查中,97%的院系工作助理对“绿色通道”工作予以了高度肯定,认为“绿色通道”工作十分完善,整体工作高效、顺畅,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

提升“绿色通道”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1.深化资助宣传,确保“绿色通道”家喻户晓

深化资助宣传是做好“绿色通道”的关键因素。高校应当积极把握招生录取和新生入学两个时间节点,在新生入学前夕,通过招生咨询、寄送资助宣传材料、寄送路费、实地走访学生所在中学和家庭、开通资助政策咨询热线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助学体系,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资助政策,充分了解“绿色通道”的运作方式,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的后顾之忧。

2.加强资助管理,确保“绿色通道”规范发展

首先,高校应当明确“绿色通道”的性质,制定“绿色通道”相关工作的管理办法,规范临时借款协议等文本,并针对每年“绿色通道”迎新工作,形成具体的工作方案。其次,在“绿色通道”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校学生资助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院系工作助理、辅导员的培训,形成一支专业化的“绿色通道”工作队伍。此外,学校应当注重学生资助信息的实时汇总,通过资助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生借款和还款的动态管理,以制度化建设保证“绿色通道”规范化发展。

3.完善资助体系,确保“绿色通道”持续发展

“绿色通道”是高校资助体系的一部分,与其他资助形式相辅相成,共同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学生活。“绿色通道”是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前期经济帮助,而入学后,高校完善的经济资助体系才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强有力的支持。在新生报到后,高校应当迅速展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落实国家和学校的各项资助措施,最大限度地缓解学生的经济压力,保证学生在校的正常学习生活。高校后续强有力的经济支持,才能促进学生顺利还款,以保障“绿色通道”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

4.重视诚信教育,推动“绿色通道”良性循环

诚信是维持社会秩序,尤其是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前提,为此,高校除了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项经济资助外,还要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鼓励学生从思想、程序上重视自己的“绿色通道”还款计划,树立诚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拓展了“绿色通道”的育人功能,而且还将推动“绿色通道”工作良性循环发展。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

上一篇:我的“吹牛”带班 下一篇:“健康素养”如何耕耘